攜金攬玉 穩(wěn)健前行-高三化學二輪復習指導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復習方法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同學們,當你閱讀此文時,時間已悄悄地在我們身旁飛逝而過。面對高考的臨近,我們會感到有許多知識需要理解,許多原理需要拓寬,還有實驗、計算等待著我們去攻克;有時會感到力不從心,亂了復習的章法。其實越臨近高考,越應抓基礎。有人比喻高三復習:高考第復習是學會走,第二輪復習是學會跑,第三輪復習是學會飛。而能否飛起來,能飛多高,要看跑的加速度是多大,因此,我們要注重二輪復習效果,培養(yǎng)能力,使您的復習效率駛上快車道。

一、手執(zhí)考綱復習,在課本上多做文章

考試大綱是考試命題的“法理”、考試題型的“范例”、考卷形式的“樣本”?荚囌f明是理解考試大綱的鑰匙。學習大綱與說明,要理解試題以能力立意的含義,認識能力測試的要求;要密切關注《考試大綱》對今年考試要求的變化;要注意研究分析考綱里的題型示例、樣卷與《考試說明》中的例題分析。

(1)注意考試復習要求中“初步了解、了解、熟記、熟悉、理解、掌握、綜合利用、以上各部分知識的綜合利用”等要求的層次性。

(2)注意復習要求中“以……為例,了解(掌握、理解)……”的含義。

如:以第1、2、3周期的元素為例,了解原子核外電子排布規(guī)律;以第3周期為例,掌握同一周期內元素性質(如:原子半徑、化合價、單質及其化合物性質)的遞變規(guī)律與原子結構的關系;以ⅠA和ⅦA族為例掌握同一主族內元素性質遞變規(guī)律與原子結構的關系;以合成氨工業(yè)生產為例,用化學反應速率和化學平衡的觀點理解工業(yè)生產的條件。

閱讀教材,在課本上多做文章,做到熟練掌握各知識點。課本是高考命題的依據,復習的關鍵首先要過好課本關。任何復習資料都不能代替課本。因此,在二輪復習中必須重視課本的閱讀;瘜W學科的特點是:概念多,理論多,反應多,物質多,實驗多,現象多。針對教材存在的這些特點,我們可以用兩種方法讀好課本。其一是:泛讀、細讀、深讀;其二是:精讀、反復讀,帶著問題讀。兩種讀書方法的基本原理相同,都是利用少量多次的原則。即一次少花一點時間,多讀幾次,重復多次,多次反復,印象加深,效果良好。對課本上的重點知識我們可以邊讀,邊批,邊記,邊思考,這樣你就會覺得每讀一次都與前一次的效果不一樣,堅持的時間長了,我們的自學能力自然就培養(yǎng)起來了。但是也有少數學生存在只顧練題,不重視課本。為了避免這種不良現象,建議同學們做題后學會反思。即每做完一題后,都要認真想一想,這些練習題跟課本上的哪些知識有關。特別是每一道題涉及的知識點、“雙基”知識,在課本上找準找對。只有明確了課本與練習題的關系,我們做練習時遇到問題就有從課本上查找依據的能力,既強化了思維,又明確地認識到了試題的“源頭”。無論是簡單題、難題的“根”都離不開課本,而且都能從課本上找出依據,同時也培養(yǎng)了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帶著問題復習,在錯題本中“淘金”

做題目不出現錯誤只是我們的一廂情愿,不現實,不符合知識形成、掌握的規(guī)律;出現錯解是正常的,不足為怪。問題是如何對待錯解,有的同學厭惡錯解,不知道怎樣與錯解打交道,更不知道錯解對于我們發(fā)現問題、鞏固知識的特殊作用。我們應當學會與錯解交朋友,在錯解中找出知識的漏洞、思維的缺陷,在錯解中發(fā)現存在的問題、改進的目標。這樣錯解就成了我們學習的風向標,使我們的學習在錯中求進、進中改錯、步步為營。只要我們能與錯解互動,那么在互動中必然產生一個艷陽的新天地。

例題 用惰性電極電解一定濃度的硫酸銅溶液,通電一段時間后,向所得的溶液中加入0.1 mol Cu(OH)2后恰好恢復到電解前的濃度和pH。則電解過程中轉移的電子數為()

A.0.1 mol B.0.2 mol C.0.3 mol D.0.4 mol

錯解:選B。由于電解后加入0.1 mol Cu(OH)2,恰好恢復到電解前,而0.1 mol Cu(OH)2中含0.1 mol Cu2+,即反應過程中有0.1 mol Cu2+被還原,因此電解過程中共有0.2 mol電子發(fā)生轉移。

互動:對電解硫酸銅溶液的反應沒有深入地掌握,而且忽略了題目中加入的物質為Cu(OH)2。

電解硫酸銅溶液的反應方程式為:

2CuSO4+2H2O===2Cu+2H2SO4+O2↑

從上述方程式可以看出,電解硫酸銅過程中,只析出銅和釋放出氧氣。因此,電解前后只有銅和氧的改變,電解后加入CuO就可以使溶液恢復原來狀態(tài)。但本題提示加入Cu(OH)2后溶液恢復原來狀態(tài),說明電解過程中不僅硫酸銅被電解,而且有水被電解(因為硫酸銅被電解完全)。0.1 mol Cu(OH)2可以看做是0.1 mol的CuO和0.1 mol H2O,因此電解過程中有0.1 mol的硫酸銅和0.1 mol的水被電解。因此本題的正確選項為D。

記錄的錯題不外乎分三種類型,一種是特別愚蠢的錯誤、特別簡單的錯誤,例如在粗心大意的時候把 1+1算成3;第二種就是面對難度較大的題目所犯的錯誤,拿到題目一點思路都沒有,不知道解題該從何下手,但是一看答案卻恍然大悟;第三種就是題目難度中等,有能力做對,但是卻做錯了。

對于錯題,你應當是一個絕對的急性子,如果知道有什么錯誤,你千萬不要把它放到第二天再去解決。在及時改錯的時候,注意做到:一是不繞過,二是不拖拉,三是分析總結。不繞過,就是正視自己的錯誤,不諱疾忌醫(yī),不為自己的錯誤找借口,搞不懂的知識就勇敢承認自己的缺陷,絕不不懂裝懂,害羞膽怯地自欺欺人。二不拖拉,意思是遇到錯題,當場解決,不要隔一段時間再去解決,因為經過一段時間的間隔,很可能造成遺忘,讓你想不起自己當初怎樣犯的錯。因此及時改錯很有必要。三是分析總結,對于每一個錯題都要經過認認真真的分析,研究出錯的原因,找準致錯的癥結,同時及時進行改錯,避免再次犯錯。

三、重返實驗室,設計創(chuàng)新實驗

我們進行了實驗的全面復習之后,為什么還會怕做實驗題?這其中有一個原因就是我們在學新課的時候,到實驗室做實驗時會存在這樣那樣的一些負面因素,諸如欠認真、欠思考,實驗走過場、看熱鬧,這樣則實驗的收效要大打折扣,嚴重地防礙了自己對實驗中涉及的化學反應原理、實驗裝置的原理和實驗操作的原理的理解,以至于影響到日后的實驗總復習;谶@種考慮,建議在實驗復習中要避免完全紙上談兵的做法,要避免復習完后學生還是缺乏深刻印象,所以在實驗復習中要重返實驗室,進行一些實驗的具體操作、并且是每人獨立完成的實驗操作,讓我們由過去的“玩”實驗真正轉化為研究實驗。

如:啟普發(fā)生器裝置創(chuàng)新

啟普發(fā)生器制氣的優(yōu)點:隨用隨制,隨關隨停。起到節(jié)約藥品和取用方便的效果。

啟普發(fā)生器適用條件:塊狀固體與液體反應,反應不需加熱,生成的氣體在水中溶解度不大,且注意塊狀固體不能粉末化,反應熱效應少。中學常見十五種氣體中僅氫氣、二氧化碳、硫化氫可以。

啟普發(fā)生器裝置關鍵:利用氣壓,使固液分離,不能接觸,從而反應中止。

啟普發(fā)生器成敗關鍵:①裝置氣密性良好;②固體必須始終塊狀化;③氣體在水中溶解度不大,能產生足夠的氣壓,使固液分離。

下面是幾例啟普發(fā)生器的簡易裝置:

綜上裝置設計的思路:

A.固體必須有個支墊,能固定在某處不動或可移動

B.排離液體必須有盛裝的容器(如圖(8))或也可以這樣描述即液體有處可排

不斷開闊自己的思維空間及角度,提高自己學以致用的能力,使自己的實驗意識不僅僅停留在實驗復習專題時才有。要經常利用課余時間思考一下物質的性質、制備及基本理論的產生是基于何種實驗基礎上歸納總結出來的,它們是根據何種思路來設計的,如何操作,能否進一步改進,等等,這樣就會真正感受到實驗的奧妙所在,化學的基本特點就是實驗,那么相應的實驗能力及解答問題的能力必將得到提高,成績的提升也就不容質疑了。

人生有如登山,當用平常心欣賞路邊的風景,用進取心追求險峰的風光。進取心如金,平常心如玉。攜金攬玉,我們才能在人生的旅途上穩(wěn)健前行。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portlandfoamroofing.com/xuexi/179735.html

相關閱讀:地理備考:全球洋流的分布與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