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教師要十分重視這種內部動機的作用,十分注意強調以“了解和理解”激發(fā)進一步學習的動機的價值。必須明確,教育的主要職責之一,是要讓學生對獲得有用的知識本身發(fā)生興趣。2.自我提高的內驅力。自我提高的內驅力,是學生個體的那種要求自己圓滿完成學業(yè)而贏得相應地位的需要。這種需要,從兒童進入學習集體開始,日益顯得重要。自我提高的內驅力不一定帶有自我夸張的意味,它是指向集體的。在學習集體中,一定的學業(yè)成就總是能夠贏得一定的地位的,成就的大小決定著他們贏得的地位的高低;與此同時,一定的地位又決定著他所贏得的自尊心。對于學生來說,成就動機的這個自我提高部分,既可促使學生去爭取自己當時在學業(yè)成績上可能達到的名次或等第,又可促使學生在這一成就的基礎上進一步端正自己的學習價值觀,讓自己的行為指向今后在學術和職業(yè)方面的目標,把自己塑造成國家建設事業(yè)需要的人才。
這就要求教師在教育教學中要特別注意因材施教,努力設計好各種適應學生個體差異的教育教學方案,有針對性地進行不同的教育,使之各盡其才。要充分肯定每一個學生的努力與進步,讓每個學生都抬起頭來走路,都感覺到集體的溫暖,使他們不斷得到自我提高的內驅力。但是必須注意,過份地強調自我提高的動機作用,容易助長功利主義傾向。這就要求教師要加強正確學習價值觀的教育。3.附屬內驅力。附屬內驅力是指學生為了保持長者(家長或教師等)的贊許或認可而表現(xiàn)出來的把學習搞好的一種需要。越是低年級學生越是認為,求得學業(yè)成就,并不是把這種成就看作贏得地位的手段,而是為了要從長者那里獲得贊許或認可。教師的任務,就是要(動員家長們一起)充分地給予每一個學生應給予的稱贊和鼓勵,讓學生在稱贊和鼓勵中增強內驅力。要使稱贊和鼓勵能變成學生持久穩(wěn)定的附屬內驅力,重要的是要向學生進行正確的學習價值觀的教育,讓學生明確,長者們的稱贊和鼓勵,正是要求他去發(fā)奮學習,爭取進步。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portlandfoamroofing.com/xuexi/230045.html
相關閱讀:數(shù)學學習方法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