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古代人物傳記,共選《廉頗藺相如列傳》《蘇武傳》《張衡傳》三篇經典文章。
這一單元各篇課文的學習,有如下幾種方法:
一、系統(tǒng)學習法
。ㄒ唬┳x單元提示,明確學習目標
。ǘ┫到y(tǒng)學習
按照常規(guī)學習進程,第一步便是“明辨種類,準確解讀”。
《廉頗藺相如列傳》(合傳)
《蘇武傳》《張衡傳》(獨傳),其中《張衡傳》屬于評傳。
傳記還有自傳與他傳之別。三篇都是他傳。傳記的種類還有小傳、別傳、外傳等。
我們在初讀時,就要了解人名、地名、官職名以及主人公所做的事。主要了解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記了幾個人,主要人物是誰,與其他人是什么關系;寫了幾件事,都是什么事。
如:《廉頗藺相如列傳》
人物:廉頗(次)藺相如(主)
事件:完璧歸趙、澠池之歡、負荊請罪(廉藺交歡)
《蘇武傳》
人物:蘇武
事件:出使匈奴——被扣十九——終得回國
《張衡傳》
人物:張衡
事跡片斷:(1)學業(yè)、道德與文學成就
。2)科技成就
。3)政治才干
第二步便是“文言基礎知識的梳理與積累”。
文言基礎包括文言實詞、虛?和文言句式。主要是通假字、詞類活用、古今異義、一詞多義、成語典故等。還要積累一些文化常識,包括歷史知識、官職稱呼、籍貫的說法、官職升遷調動的說法、生卒的說法等。
第三步就是“進行傳主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質分析與歸納”。
這就涉及到形象分析。總的來說:特征+身份
具體分析,就需要總結各篇選段圍繞傳主寫了幾件事,各表現其什么品質;他任官情況如何必;文中哪些句子是作者直接評價主人公品質的句子,從中可看出作者對傳主怎樣的態(tài)度、立場等。這主要涉及分析與概括。需要我們能概括文段內容,整體把握作者借以表達的思想觀點和中心意思考;分析文中對人物事件是非評價的愛僧態(tài)度等。
第四步就是“學習敘事寫人的手法,體會各篇傳記的格調與韻味”。
如《廉頗藺相如列傳》中的對比
《蘇武傳》中的細節(jié)和人物對照
《張衡傳》中的概括記敘與重點記敘結合的手法等。
最后便是“練習寫鑒賞隨筆或思想感悟”
如《說說“實錄”》《偉哉,蘇武》《我看張衡》等。
。ㄈ⿲W習總結
二、比較法
比較法指的是在閱讀基礎上,就三篇傳記求同辨異。
人物:
同:各位傳主或以政績品德名垂青史,或以奇才異能驚世駭俗,他們都令后人景仰、追慕,都是中國歷史上“大寫的人”。
異:藺相如:智勇雙全、顧全大局
廉頗:忠于國家、知錯能改
蘇武:堅貞不屈,具有可貴的愛國心和高尚的民族氣節(jié)
張衡:有德有才,全面卓著
這些傳主生活的時代環(huán)境、故事行跡、價值取向各不相同。
寫法:
同:都按正史列傳常用的寫法來寫。如對話、對比等
異:《廉頗藺相如列傳》:(1)選取典型事件重點敘述(2)讓人物在矛盾沖突中展示自己(2)對比
《蘇武傳》:(1)順敘(2)系列事件與場面描寫(3)典型環(huán)境與細節(jié)(4)反襯
《張衡傳》:(1)記述全面而又重點突出。(2)以時間為經、事跡為緯
比較可以融入系統(tǒng)學習中進行。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portlandfoamroofing.com/xuexi/349398.html
相關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