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的步驟雖然老師都把它串聯成了一個故事的情境,都老師提出報紙一會兒變成報紙小人,一會兒便成西瓜,前后很牽強。而且環(huán)節(jié)多,老師示范的部分多,孩子的主動參與和探索的成分就非常少,活動中“教”的痕跡很重,老師還是把主要的注意力放在了怎么解決“教”的問題上,重點解決的也是“教”的過程中會出現的幾個問題,而怎么引導孩子自己觀察,自己探索,自己主動去學習這部分的份量明顯不足。整個活動的時間也比較長,而且孩子并不能很好地從活動中總結“對稱”折后再剪,圖案會發(fā)生的變化規(guī)律,整個活動中學習的點很多,有點“貪多嚼不爛”。
確實,在設計活動的時候,我將幼兒在學習中可能出現的問題都作了分析,將注意力都放在了怎樣幫助孩子克服可能出現的這些學習問題上,重在考慮的是教學中的策略的運用,而沒有足夠重視:通過什么樣的途徑讓孩子自己去發(fā)現規(guī)律,解決問題這方面。
作為中班的孩子,趣味性的東西確實很好,但是也應該逐步地掌握一些簡單有效的專用術語,這樣便于老師表述清楚要點,條理也會更加清晰。
根據大家的意見,覺得這個活動還是分成兩個活動比較好,中班上學期,學習的量不要太大,讓孩子在自己的操作中去發(fā)現規(guī)律,探索方法,即使孩子第一次失敗也沒關系,重在引發(fā)孩子自主學習的興趣,養(yǎng)成大膽探索、大膽動手的習慣。在沙老師的建議下,這個活動可以分成兩個:一個是“餅干變變變!”,就是讓孩子去操作,觀察對折后剪出的圖形會有什么變化,對折剪里藏著怎樣的奧妙。第二個活動再是“大嘴巴”,重點引導孩子自己探索嘴巴的剪法,讓孩子學習遷移對折剪的經驗。
借助大家的智慧,“大嘴巴”從一變二,期待修改之后的第二次執(zhí)教。
談中班剪紙活動《樂樂貓吃魚》實施感悟
報紙剪趣剪紙游戲中好用又方便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portlandfoamroofing.com/youer/269540.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