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稱一:小雞啄食
目標(biāo):
學(xué)習(xí)跨跳過15cm—18cm
材料:
母雞、小雞頭飾,有口袋的圍兜,自制雞食(米、菜葉、蟲子),草坪,小溝等
過程:
1.教師戴母雞的頭飾、圍兜,幼兒戴小雞的頭飾和圍兜,學(xué)雞走路。
。玻鸽u帶領(lǐng)小雞跨過小溝。
3.在草坪找食吃,小雞把啄起的食物放進(jìn)自己的圍兜口袋中。
。矗層變赫f說小雞吃的是什么食物,并把食物介紹給大家。
。担u媽媽邊念兒歌《吃成一個大肚皮》邊帶小雞回家。
建議:
1.活動以雞媽媽帶小雞到外面找食、吃飽食物回家的情境貫穿始終,教師的語言要與所扮的角色相吻合,增強(qiáng)游戲的氣氛。
2.活動中的走和跳的動作,可通過教師的語言和準(zhǔn)備的材料設(shè)置情境,讓幼兒反復(fù)練習(xí)若干次。
3.兒歌內(nèi)容可以在本次活動后學(xué)習(xí)。
附兒歌:吃成一個大肚皮鴿可
小雞小雞嘰嘰嘰,
跟著媽媽去找米,
東找找,西找找,
找到蟲子和小米。 你也吃,我也吃,
吃成一個大肚皮。
名稱二:小雞吃蟲
目標(biāo):
學(xué)習(xí)畫短線
材料:
記號筆
過程:
1.“小雞最喜歡吃什么?”
。玻變耗7滦‰u吃蟲的樣子,在教室中找蟲子。
3.教師出示一條紙做的蟲子:——“這條蟲子看上去長得像什么?”(彎彎曲曲的)
。矗處熢诤诎迳涎菔緩潖澢x子的畫法。
。担變簢L試、練習(xí),鼓勵幼兒畫得越多越好。
建議:
1.蟲子可以用紙正反正反來回折。
2.供幼兒找的紙蟲子要多于幼兒人數(shù)
名稱三:餅干不見了
目標(biāo):
發(fā)展幼兒口語表達(dá)能力
材料:
小餅干、盤子
過程:
1.每張桌子放幾盤餅干,讓幼兒看看、聞聞、嘗嘗小餅干。
。玻叧赃吙矗缓笞層變赫f說咬過一口的餅干像什么,再咬一口餅干像什么,味道怎樣。
。常酝旰髮W(xué)念兒歌《餅干不見了》。
建議:
1.提供給幼兒吃的餅干可方可圓。
2.學(xué)念兒歌《餅干不見了》,可在多次活動中進(jìn)行。
。常敬位顒又荚谧層變簩焊栌信d趣,初步能跟念兒歌即可。
附兒歌:餅干不見了鴿可
餅干香噴噴,
寶寶喜歡它。
咬一口變月亮,
咬一口變手槍。
一口又一口,
餅干不見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portlandfoamroofing.com/youer/365472.html
相關(guān)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