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媽媽有這樣的困惑:兒子所在的幼兒園到了大班,開始每天讓寫一遍漢語拼音,做20道數(shù)學題,抄寫20個生字,每個字寫10遍。有時還會留一些作業(yè)帶回家寫。許多媽媽認為幼兒園這樣做很不錯,孩子在幼兒園可以提前學習一些小學知識,為適應小學生活作一些準備。也有媽媽認為提早讓孩子書寫作業(yè)是一種撥苗助長的行為,不利于保護孩子的學習興趣,會導致厭學情緒產(chǎn)生。
我覺得這是個“假”問題。真正的問題不是學不學知識,而是如何進行這件事?梢詫W也可以不學,如果學,我們用游戲的方式進行,讓孩子感覺“數(shù)學”、“文字”的有趣,不給自己和孩子訂固化的目標,我們只是把它當成游戲的“道具”。比如,我可以挑出十個簡單的漢字,貼在不同玩具上,對孩子說:我這里有十個字寶寶,他們很孤單,誰愿意把他領回家?每個寶寶的名字就是它身上拿個字。這種情況,孩子會追著你問他的寶寶的叫什么。那么在這個游戲當中,孩子就接觸了文字,如果這個游戲經(jīng)常做,孩子就會有一定的識字量。對于這種形式的“學知識”,我雙手贊成。孩子以愉快的情緒參與其中,我們有什么理由排斥呢?
倘若,幼兒園把識字當作教學任務來進行,客觀上,經(jīng)過積累也可以得到一定的識字量,甚至是更大的識字量。但這就不是我們希望的。因為在現(xiàn)實中,孩子幼年積累的具體的知識,以及因此相對于同齡孩子的一點“優(yōu)勢”,很快就會被其他孩子趕上。
更重要的是,不要這么早讓孩子感到困難和壓力,不要讓孩子這么早就去“完成任務”,他們不應該從生活這么早的感受這些,如果你非要這么做,就損害了孩子的興趣和熱情。沒有什么比興趣和熱情更寶貴。
如果父母追著幼兒園這么做,那是父母自己的人生理解不夠,他們還不太懂得生活,還處在生活的掙扎之中;如果幼兒園主動制定這樣的計劃或者迫于父母們的要求這樣做,那是幼兒園園長對教育的理解不足,他只是通過辦幼兒園討口飯吃。
“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或者“讓孩子贏在明天”,是一個誤導的邏輯,對于兒童來講,這里面充滿暴力的成分。不要和孩子談“贏”,要和他們談“喜不喜歡”、“開不開心”,尊重他們的自發(fā)的東西,尊重能讓他們興致勃勃地東西,最好的方式是讓孩子們開心、自在。若干年后,他們才有可能成為自己的主人、自己生活的主人,他們的能量和狀態(tài),是那些從小不得不“贏”的孩子不能企及的。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portlandfoamroofing.com/youjiao/1029755.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