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生長速度快,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缺鈣的情況,所以寶寶補鈣是媽媽們的最熱門話題。為了給寶寶補鈣,媽媽們嘗試了各種辦法,但是,媽媽們的方式對嗎?下面小編教您給寶寶補鈣的正確方式,讓寶寶更安全跟健康的成長。
怎樣給寶寶選擇合適的鈣補充劑呢?
第一、好的鈣補充劑應鈣源安全有保證
現(xiàn)在市場上給寶寶補鈣的產(chǎn)品種類繁多,各種廣告難免讓媽媽感到選擇困難,其實媽媽可先從鈣源入手。不同的鈣劑含鈣量相差甚大,如葡萄糖酸鈣含鈣量為9%,乳酸鈣為13%,醋酸鈣為23%,碳酸鈣為40%,相比之下,媽媽選擇以碳酸鈣為鈣源的鈣劑可以達到最好的吸收效果,也是媽媽最常選擇的鈣源。但媽媽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市面上的碳酸鈣鈣劑主要來源可分為動物、海洋生物的骨骼提取的生物鈣和天然礦石晶體兩種,動物、海洋生物骨骼中的生物碳酸鈣因為含有磷雜質(zhì)、容易受環(huán)境污染、重金屬含量超標等因素,其實并不是寶寶補鈣的合適鈣源。因此,媽媽最好選擇鈣源是天然礦石提煉的純凈碳酸鈣產(chǎn)品,才是安全的鈣補充劑。
第二、鈣補充劑鈣量充足看得見
給寶寶補鈣既不能少,又不能過量,食補并不能很好的把握寶寶補充的鈣量,但藥補卻能輕易做到,鈣補充劑都應清晰列明產(chǎn)品的含鈣量。媽媽在選擇鈣補充劑前,應了解寶寶在不同階段對鈣質(zhì)的需求是多少。如圖,在寶寶1歲前,媽媽只要每天給寶寶補充300毫克的鈣補充劑,就能滿足寶寶的生長發(fā)育需求。
第三、淡奶口味,保護寶寶味蕾發(fā)育
在給寶寶補充鈣劑時,酸甜口味或諸如巧克力會的特殊口味會刺激寶寶嬌嫩的味蕾,影響寶寶的味覺發(fā)育,形成挑食或偏食。因此,在給寶寶補充鈣劑時,應該選擇淡奶味兒的鈣劑最好。寶寶在3歲前,最常接觸的口味就是奶味,接近母乳的淡奶口味是寶寶最喜歡的味道,并且不會刺激寶寶嬌嫩的味蕾,更便于寶寶接受還能保護味蕾的發(fā)育。
只要媽媽全面地掌握寶寶補鈣的知識,掌握挑選好鈣劑的方法,就能成為寶寶健康生長發(fā)育的堅強后盾。
給寶寶補鈣常見的誤區(qū):
一些媽媽認為寶寶平時飲食均衡,胃口好,奶量也很足夠,只要堅持曬太陽補充一下維生素D促進鈣質(zhì)吸收便可,不用額外給寶寶補充鈣質(zhì)。其實,這樣的做法是不對的。誠然維生素D能幫助寶寶鈣質(zhì)吸收,但前提是寶寶能攝入充足的鈣,如果寶寶鈣攝入量本身就不足,即使鈣的吸收率提升了也不能滿足寶寶的生長發(fā)育所需。其實,在給寶寶補充維生素D的同時,要確保寶寶攝入充足的鈣質(zhì),否則,只會本末倒置,建議可以給寶寶直接補充含有維生素D的鈣劑。
還有些媽媽喜歡給寶寶做補鈣料理,例如骨頭湯。其實已有不少研究發(fā)現(xiàn),骨頭湯中的生物鈣因受烹調(diào)影響已大量流失,骨頭湯里的鈣含量微乎其微,更缺少具有促進鈣吸收的維生素D,單純靠喝骨頭湯是絕對達不到補鈣的目的。又如一些媽媽會在給寶寶做補鈣料理時搭配蔬菜,覺得這樣能夠做到葷素搭配。殊不知,蔬菜含有較多的草酸和植酸,它們與膳食中的鈣離子結(jié)合,大大降低補鈣效果。通過食補給寶寶補鈣會受諸多因素影響,達不到充足補鈣的理想效果,相比之下,兒童專用鈣補充劑具有效果好、安全、精準等特點,不失為寶寶補鈣的首選。
不要以為寶寶吃了補鈣劑或者補鈣餐就算補鈣成功,想要給寶寶高效補鈣,媽媽還要注意以下幾點:
1、不要讓鈣遇見草酸
菠菜、雪菜、莧菜、空心菜、竹筍、洋蔥、茭白、毛豆等都含有大量草酸,草酸容易與鈣元素結(jié)合而影響吸收。
所以補鈣期間最好把蔬菜放到熱水中燙一下,或是在飯前2小時或飯后3—4個小時服用鈣制品。
2、鈣劑不要與主餐混吃
即使沒有太多草酸,如果在吃飯時服用鈣制品,也還是會影響鈣的吸收,混在食物中的鈣只能吸收20%。只要胃里面塞滿太多東西,效果就不太好。補鈣要與早、中、晚餐間隔半小時以上。也不要跟奶混在一起。
3、過量補鈣反而長不高
補鈣也要適量,不是越多越好。嬰幼兒每天攝入的鈣量約為400毫克,如果攝入的鈣量大大超過以上的標準,可能會便秘,甚至干擾其他微量元素如鋅、鐵、鎂等的吸收和利用,還可能導致腎、心血管等器官組織發(fā)生鈣沉積,如產(chǎn)生腎結(jié)石的潛在危險等。
4、維生素D和嬰兒鈣片分開吃
真正缺鈣的孩子很少,很多孩子真正缺的應該是維生素D。維生素D的作用是讓鈣從腸道充分吸收,同時保證體內(nèi)的鈣不會從尿里流失。嬰幼兒每天攝入的維生素D的量應達到400國際單位。如果維生素D量不夠,就會表現(xiàn)為“缺鈣”。量太多了,又會產(chǎn)生維生素D中毒,引起各器官和血管鈣化等表現(xiàn)。所以嬰兒應該吃不含維生素D的鈣片,同時補充魚肝油等維生素AD制劑,因市售的這些制劑已有固定的每日建議用量。含維生素D的鈣片內(nèi)含的維D量較少,也需再補充魚肝油等維AD制劑,但這會使每天補AD制劑的量要重新調(diào)整,使簡單的事反而復雜化。
5、鈣磷比例均衡減少鈣流失
正常情況下,寶寶體內(nèi)的鈣、磷兩種礦物元素的比例是2:1,換句話說,鈣是磷的2倍,如果寶寶的食譜恰恰是這個比例,那么鈣的吸收利用率高。實際情況呢?由于爸媽大多遷就寶寶的口味,過多地攝入碳酸飲料、可樂、咖啡、漢堡包、比薩餅、小麥胚芽、炸薯條等食物,而這些食物都是磷的“富礦”,致使大量磷涌入體內(nèi),使鈣與磷的比例高達1:10以上,磷一旦多了,會把體內(nèi)的鈣“趕”出體外,導致缺鈣。
6、補鈣要補鎂
鈣與鎂如同一對好搭檔,當兩者的比例為2:1時,最利于鈣的吸收與利用。遺憾的是家長往往注重補鈣,卻忘了補鎂,導致體內(nèi)鎂元素不足,進而累及鈣的吸收。鎂在以下食物中較多,如堅果(杏仁、腰果和花生)、黃豆、瓜籽(向日葵籽、南瓜籽)、谷物(特別是黑麥、小米和大麥)、海產(chǎn)品(金槍魚、鯖魚、小蝦、龍蝦)等。
7、鈣鋅不同補
鈣與鋅,如果混合一起服用,雖然鋅不會干擾鈣的吸收,但鈣能降低鋅的吸收,故兩者同用實際上只發(fā)揮了補鈣的作用,補鋅的功能因遭受抑制而無法發(fā)揮出來。奧妙在于兩者會互爭受體,造成了受體配比不合理,因而一種吸收多而另一種吸收少。
正確做法是將兩種礦物元素分開服用,比如早晚服用鈣劑,中午則吃鋅制劑,兩者間隔至少3小時以上。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portlandfoamroofing.com/youjiao/1117680.html
相關(guā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