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紙的許多文章都值得一讀再讀,深入思考。教孩子剪報,也是教孩子自己搜集資料、訓練篩選判斷與歸納分類的能力,這都是日后寫報告、做研究的基本功。
我們這一代,小時候沒有電腦、網(wǎng)路,電視只有三臺,也沒有太多的課外讀物。報紙就是最便宜、最容易取得的課外讀物了。那時家里、學校都訂了國語日報,看報是每天的功課,也是娛樂。讀報之外,父母、老師還鼓勵剪報,要我們把好的文章或自己有興趣的報導剪下來,貼在作業(yè)本上,課余時拿出來翻閱。他們總說這樣對我們的作文有幫助,也可增進自己的生活常識及對社會的了解,是很好的補充教材。記得剛開始是剪貼別人投稿的文章、笑話或科學小常識,后來是方向、日日談等專欄;稍長,彭歌先生的三三草、何凡先生的玻璃墊上,幾乎都是當時每日必讀、剪輯的文章,也因此漸漸養(yǎng)成每日看報的習慣。
上中學以后,剪報的內(nèi)容擴及到社論與重要的時事或資訊。由于沒有網(wǎng)路,資訊搜集不易,當看到有用的資訊,或是一時無法仔細研讀的文章,就會隨手剪下來,以備不時之需。兩個孩子小時,我也替她們準備了剪貼簿,看到適合閱讀的文章或新聞報導,就要她們剪下來,教她們分門別類的貼好、注明出處。她們許多藝文、環(huán)保的知識,都是透過閱讀報紙而來,且她們也一直保有閱報、剪報的習慣。
也許因為電子媒體蓬勃、網(wǎng)路發(fā)達、資訊取得迅速而簡便之故,現(xiàn)在的學生好像多是仰賴電視或網(wǎng)路獲取資訊,沒有閱讀報章雜志的習慣,遑論自己剪報搜集資訊了。
電子媒體或網(wǎng)路在資訊的傳遞上雖然迅速,也具有聲光、動態(tài)等優(yōu)勢,但報紙的報導通常更為深入詳盡,社論、各類專欄鞭辟入里的剖析與精采的副刊更是報紙最大的優(yōu)勢。讀報可以讓孩子學習閱讀訊息式文字,增進語文能力、探索新知的興趣及擴充學習的領(lǐng)域;閱讀社論、專欄則可增進孩子理解分析及批判思考的能力;最重要的,讀報可以養(yǎng)成天天閱讀的習慣。
報紙的許多文章都值得一讀再讀,深入思考。教孩子剪報,也是教孩子自己搜集資料、訓練篩選判斷與歸納分類的能力,這都是日后寫報告、做研究的基本功。孩子一開始可能剪了太多,可先用資料袋分類搜集,一段時間后再仔細篩選,去蕪存菁,以免累積過多重復(fù)或不適用的資料。剪下的資料一定要注明出處,方便日后查閱引用,也教孩子尊重智慧財產(chǎn)權(quán)。我看到有些學校讀報教育做得很好,孩子的剪貼簿上有心得、插畫、花邊,內(nèi)容豐富精采,極盡巧思;美中不足的是有些沒有詳細注明來源。
購買訂閱和孩子一起剪報,也是很好的親子活動。從孩子剪報的內(nèi)容,可以知道孩子的興趣所在,也可借此分享彼此對時事要聞的看法,引導孩子思辯,并適時教導正確的價值觀。讀報和剪報,都需要持之以恒才見效益,雖然費時,但孩子的收獲絕不僅止于知識,絕對是值得鼓勵孩子做的事。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portlandfoamroofing.com/youjiao/525227.html
相關(guā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