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lián)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有句關(guān)于青少年閱讀的名言:“讓學生變聰明的方法,不是補課,不是增加作業(yè)量,而是閱讀、閱讀、再閱讀。”暑假來臨,老師和家長不妨指導孩子們利用這段寶貴的時光快樂閱讀、愉悅身心,過一個充實而愉悅的假期。
放假伊始,11歲的梁倩就捧著雜志和課外書看?戳藥滋,夜里就開始做噩夢,有時候還被夢中的情境嚇醒。媽媽翻看了她的幾本雜志和一本名為《怖客》的書,發(fā)現(xiàn)其中有一些校鬼故事、謀殺之類的內(nèi)容,她開始擔心孩子過早接觸這類書,對成長不利。
中小學生:閱讀“娛樂化”
“同學,你喜歡看些什么書?”在北京的一所民辦培訓學校,記者隨機詢問了幾名中小學生。小胡說:“就是像《步步驚心》《跨過千年來愛你》這樣的言情小說,也有的拍成了電視劇。再就是郭敬明的《小時代》、饒雪漫的《膽小鬼》這樣的青春文學小說!
據(jù)了解,不少中小學生喜歡讀這類恐怖、驚悚、奇幻、穿越、言情小說或韓寒和郭敬明的青春讀本,追求一種刺激的感覺。采訪中一些孩子表示,較之這些輕松的“快餐式”圖書,大部頭的古典名著看起來太累了,那些之乎者也的古文、與現(xiàn)代生活相去甚遠的生活環(huán)境,不太能讀得懂;至于讀外國名著,也有恍如隔世的感覺。記者在采訪中發(fā)現(xiàn),中小學生接觸名著,涉獵的往往是其中的重要章節(jié),有的是在父母的指導下閱讀,有的是上課時跟隨老師閱讀,有相當一部分孩子沒有完整地讀過原著。
近日,中國青年報發(fā)布一項對11671人進行的調(diào)查顯示,56.0%的人坦言“讀圖時代”導致越來越多青少年遠離名著。
導致中小學生“淺閱讀”的現(xiàn)狀,還有另外一個原因,即學習壓力。北京某中學學生蘇晨曦馬上要上初三了,她告訴記者,上中學后,為了考出好成績,我要做大量習題,閱讀的也都是和作業(yè)有關(guān)的內(nèi)容,就連這個暑假也不例外。所以,真正能拿來閱讀的時間并不多,而且,學習累了,也想讀點娛樂性強的書,輕松一下。她的同學趙燁表示,有時很想看看《戰(zhàn)爭與和平》這樣的大部頭,但一想到花的時間太多就放棄了,索性等上了大學再看吧。
對于當下中小學生課外閱讀的現(xiàn)狀,有專家表示:“功利閱讀”的現(xiàn)象仍占主導。童年和少年時代轉(zhuǎn)瞬即逝,而這短暫的時光卻深刻影響人的一生,所以,應該引導學生通過閱讀培養(yǎng)起對一些美好事物的興趣。
成績好的孩子 一般家里藏書多
名著一直以來被認為是人類文化的精髓,是文學、歷史、知識的寶庫。很多家長希望孩子能利用這個暑假讀一些好書,尤其是花時間細細品讀名著。北京市教委關(guān)于“影響教學質(zhì)量的相關(guān)因素”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家庭藏書量與學生的學科成績高低成正比。一些老師也發(fā)現(xiàn),成績好的學生,一般家里都有很多藏書。
北京東城區(qū)某中學的李悅告訴記者:“我很喜歡看書,古今中外都涉獵。我覺得讀書可以獲得很多知識。在所讀過的書中,我比較喜歡中國古代四大名著、《四世同堂》《城南舊事》、龍應臺的散文等等!逼鋵崳脮恢幌抻诿,朱自清的散文,國內(nèi)外的一些經(jīng)典童話和兒童文學作品,如《夏洛的網(wǎng)》《床邊的小豆豆》《閣樓上的窗》《蘋果樹上的外婆》,以及林格倫的童話等都是圖書中的精品。
今年9月讀高二的林佳琪喜歡文學和歷史,她準備讀文科,談到這個暑假的閱讀計劃,林佳琪說:“閱讀歷史書籍,你會被它的真實和其中蘊含的哲理深深震撼,可以站在歷史的高度反觀現(xiàn)實,獲得更多的感悟。而文學能更好地陶冶性情,我正在讀《瓦爾登湖》,之后準備讀《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和《史記》,這個假期,我會過得非常享受!
張女士既是一位媽媽也是一位資深的中學老師,她認為,利用暑假這段時間,可以重點閱讀語文課程標準要求掌握的閱讀的篇目,中英文對照閱讀中外名著;還要注意兼顧文科閱讀和自然科學閱讀的平衡,有些科普類的圖書也是相當有價值的,比如法布爾的《昆蟲記》、凡爾納的《海底兩萬里》,等等。實際上,多閱讀關(guān)于科學史方面的圖書,對學生的理科成績的提高,對擴大學生的理科學習的視野,都是很有益處的。
不提倡看改編版
采訪中記者發(fā)現(xiàn),那些表示自己讀過四大名著的學生,多數(shù)人看的是白話文改寫本或者漫畫本,如《沙僧日記》《水滸志》《三國演義(少兒版)》……小學生聶琛說:“改編版的名著里面有插圖,語言也貼近現(xiàn)在的生活,讀起來很輕松,而原版的名著太厚了,語言也不好懂!
據(jù)了解,名著改編本的版本五花八門,僅四大名著,就有幼兒版、少兒版等若干個版本。名著快讀和速讀現(xiàn)象在中小學生中相當普遍,對此,有關(guān)專家認為,最好讓孩子不要讀名著縮編和改寫版,這極有可能是在拔苗助長。因為,一本書能成為名著,值得稱道的是整體的內(nèi)容,包括思想和形式。當書中的大量內(nèi)容被砍掉,很多精彩文字也都隨之被刪掉了,只保留了原著的故事情節(jié),其文字美、人物美和文化美都蕩然無存,改寫之后,此書已非彼書了。而且目前很多操刀名著改編的人,都是名不見經(jīng)傳的寫手,質(zhì)量是很難保證的。最怕的是,孩子看過簡寫本之后,已經(jīng)了解了故事情節(jié),對原著就沒有興趣了。所以,當孩子看不懂名著的時候,最好等等,先讓他看能看懂的,比如經(jīng)典兒童文學作品,到他有了一定的文學儲備和知識儲備后,再讀四大名著更容易讀進去。當然,適當提前閱讀也是可以的,家長可以念給孩子聽,邊念邊進行一些解釋,這也勝過讓孩子看簡寫版。
學校推介很有效
北京一所示范中學初二語文教研組長鄭老師認為,對于學生的暑期閱讀,老師應提出建議、推薦書目、給予指導,家長也應及時監(jiān)督。薦書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培養(yǎng)青少年的閱讀興趣和習慣,使他們感受那種或細膩或奔放的文風,獲得屬于自己的比較深刻的想法和心靈的自由與幸福的感受,使孩子們能夠通過閱讀提高審美品位,做一個有文化底蘊的人。因為童年、少年時代讀到的東西,很可能決定一個人一生的審美取向和品位。一個從小經(jīng)常目睹丑陋和暴力的人,和一個小時候經(jīng)?吹矫利惖幕ā⒔(jīng)常被高尚的情操所感動的人長大后是不一樣的,前者可能變得野蠻和冷酷,后者可能變得豐富和博愛。
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副教授張國龍指出,讓青少年親近名著,最有效的方式是學校大力推介,從小培養(yǎng)孩子讀經(jīng)典的意識。在校期間是一個人閱讀的黃金時段,學校不僅要給學生提供書目,還要將名著的內(nèi)容與現(xiàn)實結(jié)合,幫助學生理解。學生一旦產(chǎn)生閱讀興趣并習慣傳統(tǒng)的閱讀方式,就能將閱讀名著變成愉快的事情。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portlandfoamroofing.com/youjiao/543780.html
相關(guā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