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到底要不要學拼音呢,不同的人群有不同的特點。一些教育部門出臺了政策,嚴禁幼兒園教孩子讀寫拼音。但是禁令好像并不太管用,許多幼兒園依然在開展拼音教學并且還以此為招牌。想必是觀點不同才導致的這種差異吧。他們各自肯定也有各自的原因。
各地出臺禁止幼兒園教拼音的政策一般都是說為了防止學前教育“小學化”。但是小學化就真的不好么,對于幼兒來講,拼音也不是超出其接受范圍的東西。
在一些社會早教機構里,教拼音還成了很有市場號召力的“賣點”,比如,今年暑假里滬上一家幼兒培訓班報名十分熱鬧,該班向家長們宣傳說,會根據(jù)幼兒向小學過渡期間的特點,讓孩子全面學習和掌握拼音字母的聲母、韻母等基礎知識?磥砥匆艚虒W很有市場需求。
先識漢字再教拼音
“孩子在入小學前熱衷學漢語拼音也是有隱情的。”鄧孜暢老師說,上,F(xiàn)行的“二期課改”小學一年級語文,已經(jīng)改變了以前從“a、o、e、i、b、p、m、f”的拼音字母開始學起的慣例,而是采用識寫漢字早于認讀拼音的教學辦法,在學了“我、你、日、月、水、火”等42個漢字后才開始拼音教學,F(xiàn)在一年級第一學期總共要學353個漢字,識字量是“一期課改”同冊教材的兩倍,按要求大概是要花8至10周時間學完拼音,而此時也已經(jīng)教了170多個漢字了。所以,有些心急的家長和“好心”的幼兒園,在孩子入學前就教讀拼音了。
盡早提高閱讀能力
盡管上海的教法容易導致幼兒園提早介入小學的教學內容,但本市“二期課改”小學語文教材主編徐根榮老師仍然認為,識漢字與識拼音同步教學是一種比較先進的教法,它可以避免以前一年級學生單純學習拼音而產(chǎn)生的枯燥與單調,即便學會了拼音字母和拼讀法則但仍不識漢字。徐老師說,現(xiàn)在的拼音教學在體系與順序上與原來的基本上沒什么差別,只是將識漢字的時間提早了,這樣,孩子們在進入小學后就能快速掌握更多的漢字,對提高他們的閱讀能力與閱讀興趣都會有極大的幫助,從長遠來看會更有利于提高小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
各方觀點不能統(tǒng)一。爭來爭去也看出了端倪。不同的人群,持有不同的觀點,很難說哪一個比較科學。有的說孩子的第一次認知是很重要的。應當?shù)綄W校里進行。且不說學校能不能承擔起這份責任。這等于是對培訓機構的一種鄙視。而也有人說,讓孩子有多次的接觸機會能夠讓孩子加深記憶。合理運用。個人比較傾向于政策不給力。那么作為家長的您會怎么選擇呢?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portlandfoamroofing.com/youjiao/582226.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