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作家羅曼·羅蘭說:“人生應當做點錯事。做錯事,就是長見識!笨墒,某父親發(fā)現(xiàn)而自己的兒子進入鄰家偷錢的事后非常生氣,除讓兒子寫檢討之外,平時還是不是把這件事翻出來數(shù)落他。其實孩子犯錯的時候,正是教育孩子的好機會。爸爸們不如給孩子犯錯權(quán)力,加強對孩子犯錯之后的教育,以引起孩子情感上的重視,而不是講大道理、空洞說教,引起孩子的反感。
喬治·華盛頓,美利堅合眾國的開國元勛,他從小就非常聰慧,好奇心強,喜歡問“為什么”。他的父親是個大種植園主,非常喜歡花草樹木。有一次,父親好不容易從別的地方買來幾棵稀有的櫻桃樹,他細心地為櫻桃樹澆水、松土,使櫻桃樹長得既快又好。
一天,華盛頓走進花園,望著枝繁葉茂的櫻桃樹,腦子里突然冒出了一個想法:櫻桃樹長得好,可能是里面藏有什么“寶貝”,他想打開看看。于是,他拿了一把斧頭,硬是把櫻桃樹砍斷了。他急切地想找到答案,但很遺憾,什么也沒有找到?粗蛔约河H手砍斷的櫻桃樹,他內(nèi)心有些害怕。
父親回家后,像往常一樣去看他心愛的櫻桃樹。當他看到倒在地上的櫻桃樹時,甚是惱怒:“這是誰干的?我真想狠狠地揍他!”
華盛頓雖然很害怕,但還是對盛怒的父親說:“爸爸,櫻桃樹是我砍的。”
望著誠實的兒子,父親的怒氣消散了,而且他還對全家人說:“我們都應該向華盛頓學習,學習他這種誠實和勇于認錯的精神!”
試著想一想,如果父親因為華盛頓犯了錯誤,就大發(fā)雷霆,甚至將華盛頓痛打一頓,那么今后華盛頓做錯了事,還敢承認嗎?可見,若想培養(yǎng)一個誠實的孩子,父親不應該因為孩子犯錯了而批評他、打罵他,而應該給孩子犯錯誤的權(quán)力。
對父親來說,教育孩子的方法要高明,應該通過“感化→說服→感化”來達到教育孩子、溝通情感的目的。比如,面對孩子的犯錯和失誤,父親可以先告訴孩子:“你做得不錯!”“你已經(jīng)很努力了!”這是最初的感化,因為這些話對孩子來說比較容易接受。然后父親再指出孩子失敗的原因,給孩子提出改進的建議,這是教育的目的。最后,父親不能忘了鼓勵孩子:“如果你再努力一些,就能做得更好!”這種教育方式可以促使孩子不斷檢討自己犯錯的原因,減少下次犯錯的可能性。
父親家教方法:
方法一:帶孩子走出犯錯之后的痛苦
孩子犯錯了,他也會感到難過,如果這時候你給孩子批評而不是安慰,孩子會更加痛苦。如果你打罵孩子,那么后果會更糟糕。下次孩子犯錯了,可能會隱瞞事實。心理學家塞奇斯說:“當孩子犯錯了,你應該帶著孩子從犯過失的痛苦中走出來,不要老盯著孩子的過失不放,應該去贊揚孩子們嘗試活動的努力和勇氣!泵绹e夕法尼亞州心理學家萊頓說:“講述你自己曾經(jīng)犯過的過失,承認過失,向孩子們解釋為什么會犯這個過失,告訴孩子,你將會用怎樣的辦法去避免重犯!
方法二:當孩子主動承認錯誤時,你要肯定孩子的行為
如果孩子在犯錯之后有勇氣向你承認錯誤,那么你千萬不要責罵孩子所犯下的錯,而應該肯定孩子“承認錯誤”這一行為,否則,孩子會想:“我主動承認錯誤你還批評我,下次我再也不會把真相告訴你。”于是,孩子就學會了撒謊。所以,父親一定要給予孩子肯定和鼓勵,然后指出錯誤帶來的危害,讓孩子在鼓勵聲中改正錯誤。
方法三:對孩子“好心辦壞事”這一行為表示認可
比如,有個孩子想幫爸爸洗車,卻把車弄得一塌糊涂。在這種情況下,父親千萬不要指責孩子,因為會打擊孩子幫助爸爸的積極性,應該鼓勵孩子“這次洗得很干凈”或者“不要泄氣,再努力一下就會成功”。
父親手記:
孩子犯錯之后,你不應該埋怨他,也不要奚落他,要想想自己犯錯誤時的情形,輕松地安慰孩子,然后幫助孩子從錯誤中走出來,給孩子提供一些改正錯誤的建議。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portlandfoamroofing.com/zaojiao/1085357.html
相關(guā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