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常常遇到這樣的情況:有的家長用粗魯?shù)姆绞浇逃⒆右Y貌。當孩子忘了說“謝謝”時,家長會當著其他人的面很生氣地訓斥指責孩子。家長急急忙忙地提醒孩子說再見,甚至家長自己都還沒道別。這些行為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孩子的接人待物的態(tài)度。在教育孩子要有禮貌時,家長必須要有禮貌。家長要時時以身作則注意用恰當?shù)姆绞、恰當(shù)恼Z言、恰當?shù)膱龊辖逃龑Ш⒆訉W會待人接物的禮儀。
以禮貌的方式
教孩子知禮
當孩子打斷大人們的談話時,大人通常會生氣地說:“大人說話小孩別插嘴!這孩子真不懂禮貌。”但是同樣情況如果是一位大人插話,家長就不會這樣說,還會與其熱烈交談。打斷插話的人同樣也是不禮貌的?蓪⒆游覀兊姆▌t就變了,這是家長沒有把孩子放在平等的地位上。
我們指責孩子前不妨反省一下自己:當我們得到別人的幫助時記得說謝謝了嗎?當我們分別時熱情與別人道別了嗎?當我們打斷孩子的玩耍和嬉鬧執(zhí)意讓孩子聽自己的話時,我們意識到這也是無禮的嗎?我們在要求孩子懂禮貌時,不要用粗魯?shù)姆绞。以無禮制止無禮只會適得其反。孩子會接受我們的評價,然后把它視為對自己的看法的一部分。還會因自己的觀點不受到重視而產生逆反心理,當他們感到自己不受到關注時會更加大聲喊叫或制造出更大的無禮行為,一旦他們認為自己是無禮的,那么他們就會一直以這種形象生活下去。對于無禮的孩子來說,行為粗魯很自然的事情。
以恰當?shù)恼Z言
教會孩子明禮
尖刻的指責和悲觀的語言對孩子也沒有任何幫助。與孩子對話要了解孩子喜歡什么樣的方式,更要切合時機。沒完沒了的嘮叨和不分場合的埋怨只會讓孩子產生厭煩心理,傷害孩子的自尊。久而久之就會以他們“聰明”的方式反抗給你看:有的表現(xiàn)為接受批評時不反駁但行為上也不接受、有的說一套做一套、有的甚至無禮行為愈演愈烈。家長不妨采用冷處理的方式,暫時不用理會或轉移注意力,先去做些別的事。但事后必須耐心講清道理,讓孩子心悅誠服。與孩子溝通要恰當?shù)厥褂谜Z言,言貴精當,更貴適時。
以示范的機會
讓孩子學禮
經常給孩子創(chuàng)造示范禮儀的機會對培養(yǎng)孩子的禮儀習慣也是非常必要的。去朋友或親戚家拜訪、參加各種有益的活動對孩子來說既能增長見識,更能在與人交往中學習使用各種禮儀。但要家長不能充當辯護人或保護傘的角色,要把對孩子行為負責的重擔交給孩子自己。如:拜訪親友對家長和孩子來說都應該是愉快的,而要想玩得開心,最好的方法就是與主人事先就他們各自的責任范圍達成默契。當?shù)搅藙e人家時,可以對主人說:“這是你的家,如果我的孩子做了你不喜歡的事情,盡管說他們。”對主人來說,要求遵守他們家的規(guī)矩是他們的權利,也是他們的責任。而對于拜訪的家長來說,他們的責任是暫時放棄紀律維持者的角色。通過這種適當?shù)牟桓缮,家長可以幫助孩子理解處境的實際情況。學會自己面對問題,懂得為自己的行為負責,鍛煉培養(yǎng)以禮待人,以理服人,以禮處事的能力。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portlandfoamroofing.com/zaojiao/538442.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