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家長對于這個問題應該還是很敏感的,從寶寶一來到這個家里到寶寶的成長的過程中無處不在的體現(xiàn)著寶寶不同性別不同的教育方式。但是家長了解家長應該在這里有哪些是需要家長注意的嗎。
寶寶一出生,爸爸媽媽所獲得的關于寶寶的第一個信息,便是他的性別,當欣喜而自豪的爸爸媽媽打電話把孩子降生的喜訊告訴親友時,親友們的第一個問題也總是:“男孩兒還是女孩兒?”緊接著,父母因孩子性別的不同自然而然地延伸著不同的反應,他們稱呼小男孩“小老虎”或者“小牛犢”,表示樂見其勇武有力,稱呼小女孩則是“小甜甜”、“小豆豆”,希望女兒可愛、討人喜歡。
性別差異并不僅僅只是不同的生物遺傳,事實上,幾乎所有的社會文化都賦予不同性別以不同的期待,男孩與女孩,他們從出生的那一天起,就必然地帶著性別的標簽按照其性別角色慢慢長大。
什么是性別角色?即一個人所具有的為社會所認可的、更適宜于某一性別的價值觀、動機及行為方式等。寶寶的性別意識又包含些什么要素呢?寶寶所需要學習的關于性別的知識、對自身性別的認同以及性別角色的逐漸形成都可歸結于性別意識的范疇。
寶寶性別意識發(fā)展軌跡
4-12個月:學會了根據(jù)聲音、發(fā)型簡單地區(qū)分男性與女性。
14-22個月:男孩已表現(xiàn)出對卡車、汽車的偏愛;女孩則喜歡洋娃娃和其他柔軟的玩具。
2-3歲:幾乎所有的孩子都能正確地說出自己是男孩還是女孩,不過,讓他們相信性別不能改變這一事實恐怕還需要一些時間。這一年齡段的寶寶對性別差異充滿興趣,但他們更喜歡與同性接近和玩耍,也會注意到異性與自己的不同之處。
3-7歲:性別差異進一步顯現(xiàn),如在語言能力方面女孩優(yōu)于男孩,在數(shù)學領域的問題解決方面男孩占優(yōu);男孩表現(xiàn)出更多的攻擊行為,女孩更善于表達情感。他們越來越穩(wěn)定地選擇同性作為玩伴,對待異性常常不像對待同性那么友善。尤為有趣的是,這一年齡段的孩子對性別角色的遵守近乎刻板,認為逾越性別角色的行為不能容忍,他們認為“男孩只能玩男孩的東西,不可以玩洋娃娃,否則就不受歡迎!边@與他們的性別認同有關,當他們把自己歸為男孩或女孩,便以一種夸大的刻板來獲得認知上的清晰和自我形象上的一致感。
8歲至青春期,孩子們對性別角色的認識開始變得靈活。男孩依然更偏好于男性特征的游戲和玩具,女孩則開始顯現(xiàn)對男性化活動的興趣。
如何看待和理解自己的性別和性別角色,如何對待異性,這些是孩子們自我形象的重要組成部分。健康的性別意識可以提升孩子的自尊感,相反,如果性別意識出了問題,又會倒過來降低孩子的自尊?偟膩碚f,男孩子應該為自己是男孩而高興,女孩子也應該為自己是女孩而自豪。父母則應該讓孩子知道,他們對他/她的性別很滿意。
4要素培養(yǎng)健康的性別意識
1. 身體是令人快樂的
嬰兒從出生起,就對父母的撫摸與擁抱感到快樂和滿足,愛撫孩子的小臉,輕撫他的皮膚,專注地與他進行相互的目光交流,將寶寶抱在懷里,所有這些都向?qū)殞氂仔〉男撵`灌輸了這樣的態(tài)度:身體是令人感到愜意的,撫摸別人以及被別人撫摸都將帶來快樂。這是孩子學會認同自己性別的第一步。
2. 兩性是平等的
當孩子們注意到異性伙伴和他們不一樣,要引導他們平等地接納這種差異,消除“誰的更好”這一疑問,使孩子對自己的性別感到滿意。要幫助孩子樹立兩性平等的觀念。
3. 健康的性別榜樣
如果家里擁有健康的性別榜樣,孩子就能培養(yǎng)起健康的性別認同。這與父母如何對待孩子有關,也與父母之間如何相處有關,F(xiàn)代社會雖然性別差異正在被縮小,母親卻依然是孩子的主要照顧者,如果父親每天來去匆匆,很少照顧家庭,而母親感到委屈和氣惱,那么孩子很有可能也會有相同的感受。
4. 不同性別,不同游戲
父母要注意孩子的日常生活,當你發(fā)現(xiàn)兒子過多地待在家里,缺少更活躍的運動,或者和小朋友玩耍時,其語言表達、情緒反應如女孩子般瑣碎、纖弱,或許,是父親有些“失職”了,常和母親在一起、父親“失位”的男孩,其性別特征常常發(fā)展遲緩、不夠鮮明。男孩需要在父親帶領下游戲和活動,父親的理性、權威、粗獷及競爭性,是男孩子最需要學習的性別角色要素。女孩子倒并不缺乏性別學習的榜樣,母親、女老師常在身邊。不過,女孩子經(jīng)常跟父親交流,也是相當有益的。
媽媽關心的熱點問題
Q兒子喜歡玩女孩子的洋娃娃,可以讓他玩嗎?
A 男孩玩汽車,女孩玩娃娃,這是一種性別角色的刻板印象,這種刻板盡管有助于孩子更好地融入同性游戲,但也有其局限性。當代心理學家對單維的男性化或者女性化提出了挑戰(zhàn),認為任何一個個體都可以用雙性別的特征來描述,一個兼具男孩子的堅定有力與女孩子的善解人意的人,能夠更加靈活地適應社會。幼兒教育
Q 奶奶總喜歡把兒子打扮成女孩子,會對寶寶有影響嗎?
A 把男孩當女孩養(yǎng),或者相反,都有可能造成孩子性別認同方面的問題。幼兒對性別的認識是從自己的外形、裝扮、玩具開始的,身為男孩的寶寶經(jīng)常被打扮成女孩,他的性別認同會如何呢?他是否會迷惑:“我到底是女孩還是男孩?”奶奶“重女輕男”的態(tài)度,會不會使寶寶對自己的性別不滿意?變性專家陳煥然博士指出,父母把女孩當男孩或者把男孩當女孩來養(yǎng),會人為地造成孩子心理性別上的混亂甚至扭曲,他所接觸的要求變性的案例中,30%由此原因造成。幼兒親子
Q 寶寶最近開始玩自己的小雞雞了,怎么辦?
A 孩子有時會沉溺于觸摸生殖器所帶來的愉悅中,這是他探索身體、進行性實驗的一部分,再自然不過。孩子通過這一行為在孤獨時找到安慰,在無聊時自我消遣。當然,寶寶玩弄小雞雞,不同于幼兒自慰。說得遠一些,幼兒的自慰行為大多數(shù)情況也是由于太無聊或環(huán)境太單調(diào)的緣故。如果發(fā)現(xiàn)孩子自慰,切勿驚慌,更不要責備孩子,以免過度的反應使孩子受到驚嚇,產(chǎn)生負罪感,也避免使用“好色”、“臟死了”等字眼,要知道成人此時的態(tài)度會影響到孩子對自己的評價。
Q 三四歲的寶寶玩檢查身體或打針的游戲,怎么處理?
A 檢查身體或打針的游戲,屬于孩子們正常的身體探索類游戲,他們不僅對自己的身體感到好奇,也對別人的身體興趣盎然。扮演醫(yī)生檢查身體,或者商量著“把你的給我看,我就給你看我的”,有時父母會撞到兩個孩子赤裸著下身,互相窺視甚至觸摸。此時可以適時對寶寶進行性別教育。平靜地告訴寶寶:“對別人的身體感到好奇是很正常的,但是,撫摸別人的隱私部分,或者讓別人撫摸你的隱私部分,都是不對的!备嬖V寶寶什么是身體的隱私部分:“游泳衣遮住的那些部位。”和寶寶談論這些問題時,要坦然自在。寶寶了解身體的隱私是美好而不可“侵犯”的,可使其性別意識更多一份莊重和自我護衛(wèi)的成分。親子教育
Q 寶寶看到了父母的裸體,怎么辦?
A 有時父母正在換衣或洗澡,寶寶突然闖了進來,有的父母會感到尷尬,急忙遮掩自己的身體,其實大可不必。寶寶要學會的健康的性別意識之一,是認為身體的每一個部分都是美好的,包括隱私部分,有的育兒專家甚至建議父母和寶寶一起洗澡,以打破關于身體的神秘感。
不過,在父母需要隱私的空間時,寶寶的“私闖”行為不應受到鼓勵。那么,在什么年齡段,父母要注意及時遮掩自己的身體呢?留意寶寶給你的信息,他什么時候開始變得羞怯?當寶寶開始在父母面前遮掩自己的身體時,那就到了父母也應該遮掩自己身體的時候了。差不多5歲時,大多數(shù)寶寶會把自己的身體遮掩起來,不再讓別人看了
總結 :寶寶的性別不同家長所采取的方法也是有很大的區(qū)別,這里有很多需要家長了解的內(nèi)容,家長可以通過對上面內(nèi)容了解看一下家長如何正確的教育寶寶這樣對于寶寶的成長也是有很大的幫助的。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portlandfoamroofing.com/zaojiao/561869.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