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阿密大學的研究人員做的這項研究表明:學齡前在行為上表現出害羞和內向的特點的孩子起步時學習技能最低,在一年內學到的東西最少。
研究人員認為:假如孩子的發(fā)育水平和學校環(huán)境對學生的期望之間出現落差的話,他們的行為問題在教室里容易看出來。在教室里表現得害羞的孩子在與人交往和學習上面都會有困難。
該研究分析了參加實驗的4417名不同家庭背景、居住在美國東北部一個大城市的3至5歲兒童。
這些學齡前兒童被區(qū)分為六種類型:
1.適應良好
2. 輕度孤僻但基本適應
3. 在社交和學業(yè)上中度孤僻
4. 和同齡人在一起時愛搗亂
5. 在社交和學業(yè)上行為極度混亂
6. 在社交和學業(yè)上行為極度孤僻
這些兒童的老師們在該年度內需要三次評估每個孩子情緒和行為上的特征以及學業(yè)上的進展。
他們發(fā)現:年長些的孩子傾向于更好地適應環(huán)境,更少有行為問題,在社交、語言和數學等方面的技能也表現出更高的水平。
該研究的另一位作者、發(fā)育心理學的博士生伊麗莎白?貝爾說,“過于內向的學齡前兒童傾向于‘消失在教室里’。”
“雖然這些孩子在學校不會惹上什么麻煩,但是他們也不參與課堂活動或與他人互動;而這個年紀的孩子幾乎所有的學習都是在課堂活動及與他人互動中進行的。”
該研究也提出了一個可能性:吵吵嚷嚷、愛搗亂的孩子也許更易于引起老師的關注從而得益于具體的教育策略。
布羅斯基-旭勒博士說:“課堂里有許多幫助愛搗亂和愛出風頭的孩子的干預手段,問題是那些非常害羞和內向的兒童被忽略的可能性很大。”
研究人員希望這些新的發(fā)現能夠鼓勵教師們發(fā)展出適合不同類型孩子需要的恰當的干預手段,鼓勵學校為教師們提供恰當的訓練和專業(yè)發(fā)展機會,幫助他們發(fā)現那些在某些領域需要幫助的兒童。
布羅斯基-旭勒博士說,“這對于兒童早教計劃比如面向低收入家庭的啟智計劃而言特別重要。”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portlandfoamroofing.com/zaojiao/661469.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