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條要拿來吃,不要拿來玩】
家庭諮商師琳達?索爾金(Linda Sorkin)說,與其告訴孩子不要做什麼,不如告訴他們要做什麼。
【我來教你怎麼玩吧!】
心理學家弗蘭?沃爾費什(Fran Walfish)說,如果孩子拿玩具亂丟,參與他的游戲比對他吼“不要”更好。
【這樣會痛痛,我們要溫柔】
明星保姆瑪瓦?蘇格倫(Marva Soogrim)說,當孩子拉扯寵物尾巴或攀折花木時,這句話最好用。
【我們動嘴巴,不動手】
索爾金解釋,孩子動手打人是一種需要發(fā)泄的表現,這樣說可以安撫孩子的情緒。
【這樣邊哭邊說,媽媽聽不清楚】
心理學家理查?布羅姆非爾德(Richard Bromfield)建議以這樣的方式,鼓勵孩子溝通。
【小心!媽媽要來抓你啦!】
心理學家艾琳?甘尼迪摩爾(Eileen Kennedy-Moore)說,有時候逗孩子一笑,可以讓他更聽話。
【電話給媽媽好嗎?你可以拿這個玩具】
甘尼迪摩爾說,拿小玩具跟孩子交換你的手機,比從他手中搶過手機來得好。
【我們回家才脫鞋鞋】
有時候孩子就是想做某件事,心理學家奧黛麗?瑞克(Audery Ricker)說,與其叫他不要做,不如告訴他什麼時候才可以做。
【燙燙!危險!】
情況緊急的時候,用嚴厲的聲音喊出危險所在,比喊【不要】更有用。瑞克說,太常用“不要”,反而會失去警告效果。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portlandfoamroofing.com/zaojiao/717073.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