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化運動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八年級 來源: 高中學習網


新化運動
【目的】
基礎知識了 解新化運動興起的背景、新化運動中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論著
掌 握新化運動興起的標志、新化運動的基本內容及其歷史意義
能力訓練過程方法閱讀資料鑒別理解從和插圖中搜集有關白話的資料,理解原作者的主張,從而形成“新學”的正確概念
整合教材全程分析背景→標志→代表人物→基本內容→斗爭矛頭→發(fā)展情況→歷史意義和歷史缺陷
討論探索新化運動的歷史意義和歷史缺陷
情感態(tài)度價 值 觀愛國情感用李大釗、魯迅等人在反封建斗爭中的勇敢精神和先鋒作用,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使命感
思想意識新化運動是我國歷史上空前的思想大解放,她的兩面旗幟就是“民主”與“科學”,新時代的青年必須增強民主與科學意識
【重點與難點】
重點 新化運動的基本內容及其意義
難點 新化運動為什么把斗爭的矛頭對準孔教?
【教學過程】
【導入新】
組織學生回顧前面幾節(jié)學過的線索,討論回答問題:
1、中國人向西方學習的過程中,已經進行了哪些嘗試?結果如何?(洋務運動“師夷長技”是一次失敗的封建統(tǒng)治者的自救運動;資產階級維新派鼓吹民權;革命派主張共和,都沒有使中國走上富強道路。)
2、辛亥革命已經推翻了清朝,為什么還說它的任務沒有完成?(革命的勝利果實被袁世凱所竊取,中國人民仍然處于北洋軍閥的獨裁統(tǒng)治之下。)
承上啟下,教師講授:這些運動和革命雖然失敗了,但是中華民族還有許多愛國知識分子不怕失敗,繼續(xù)展開挽救民族危機的活動。他們在思想上同當時的反動思潮展開激烈斗爭,率領一批青年掀起了生氣勃勃的新化運動。(布置學生閱讀36——38頁全內容,對重要的年代、人名、著作名稱等做出醒目的閱讀標記,按小組交流個人看法,要求人人過關。)
【組織學生學習和探究新】
一、新化運動的興起
1、新化運動興起的原因:根據36頁“想想”。(當時特定的歷史條,決定了新化運動必然興起。理由如下[可啟發(fā)學生從辛亥革命在思想觀念上的影響、袁世凱統(tǒng)治的實質、進步知識分子的奮起等方面思考回答]:
A. 辛亥革命后,民主、平等、自由、博愛等思想觀念逐漸深入人心,這些思想觀念對于以青年學生為主的知識分子所產生的震撼力特別巨大。
B. 以袁世凱為代表的國內外反動勢力,妄圖維護他們的既得利益,借孔教作為復辟帝制的工具,掀起了一股反動的化逆流,新思潮的斗爭鋒芒自然而然地指向了孔教。
C. 進步知識分子奮起抗爭,高舉“民主”與“科學”兩面大旗,朝著“獨裁專制、迷信盲從、舊道德、舊學”發(fā)起勇猛沖擊,掀起了生氣勃勃的思想解放潮流。)
2、新化運動的興起:根據“記記”( 引導學生從新化運動興起的時間地點、標志加以了解。同時結合本上的圖片加深理解。)
A.“南陳北李”---陳獨秀(上海、《青年雜志》)、李大釗(北京、 北京大學)
B.《新青年》和北京大學成為新化運動的主要陣地
二、新化運動的重要內容。(組織學生“接龍”,當堂掌握“四提倡、四反對”;引用語科關于“反義詞”的概念,練習“對號入座”。)
小結、過渡:“提倡民主、科學和新道德”屬于思想革命,“提倡新學”屬于學革命。思想革命決定了學革命的方向,學革命則擴大了思想革命的影響。但是,就在新化運動興起時,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也如火如荼地進行著,資本主義大國互相廝殺,資本主義制度弊端畢露。人們需要尋找更好的出路,馬克思主義就被引進到了中國。
三、新化運動新階段
1、你知道當年引進馬克思主義的重要人物、刊物和嗎?(組織學生“接龍”,當堂掌握陳獨秀、李大釗[強調“釗”字的讀音和字形特點];掌握《新青年》和《每周評論》;掌握《庶民的勝利》和《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強調“庶”字的讀音和字義]。)五四運動后,宣傳馬克思主義成為新化運動的主流。
2、你怎樣評價新化運動?(提醒學生要堅持運用“兩分法”:)
A.意義:它是我國歷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運動,啟發(fā)人們追求民主和科學,探索救國救民的真理,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創(chuàng)造了條。
B.缺陷:運動中對于中西化存在著絕對否定或絕對肯定的偏向,影響到了后。)
【鞏固小結】
1、按照“背景→標志→代表人物→基本內容→斗爭矛頭→發(fā)展情況→歷史意義和歷史缺陷”的線索梳理本知識。
2、指導學生當堂完成本第39頁選擇題:應選A。
3、提醒學生預習第10《五四愛國運動和中國共產黨的成立》。
【預習提綱】
背景:民主、自由等西方思想在中國的傳播;袁世凱的倒行逆施,新舊思潮發(fā)生激烈沖突
領導人物:陳獨秀、李大釗、胡適、魯迅等
新 主要陣地:《新青年》
運動前期 兩面大旗:民主和科學
化 主要內容:提倡民主,反對獨裁和專制;提倡科學,反對迷信盲從
運 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提倡新學,反對舊學
動 背景: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使中國先進知識分子看到了“新世紀的曙光”
運動后期 代表人物:李大釗
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 主要活動:發(fā)表《庶民的勝利》和《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創(chuàng)辦《每周評論》
評價:積極影響;消極影響

【堂小檢測】
一、填空題
1、新化運動興起的標志是 ________年, _________在上海創(chuàng)辦了《青年雜志》。
2、新化運動的主要陣地是___________ 。向____________的逆流展開了猛烈的進攻。
3、新化運動高舉的旗幟是_______和________。
4、李大釗在________年于__________上,連續(xù)發(fā)表了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兩篇論,頌揚十月革命。
5、為了擴大宣傳馬克思主義,李大釗等在_________創(chuàng)辦了___________。
6、中國的先進分子用 ____________為精神武器,教育和組織人民,將革命推進到一個新時期。
7、新化運動是我國歷史上一次____________ 的 ____________運動。
8、在中國最早宣傳馬克思主義的是 ____________。
9、創(chuàng)辦《新表年》雜志的是 ____________ 。
二、列舉題
1、列舉新化運動的代表人物或是新化運動的主將。
2、列舉宣傳馬克思主義思想的雜志。
3、列舉新化運動的主要內容。
4、列舉新化運動的口號或是旗幟。
5、新化運動的有何歷史意義?。(或是新化運動對中國的影響。)
三、材料分析題
材料一:“我們現在認定只有這兩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國政治上、道德上、學術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陳獨秀
材料二:“須知一個新生命的誕生,必須經一番苦痛,必冒許多危險!@新紀元的創(chuàng)造,也是一樣的艱難。這等艱難,是進化途中必須經過的……須知這種潮流,是只能迎,不可拒的。我們應該準備怎么能適應這個潮流,不可抵擋的這個潮流! ——李大釗
請回答:
(1)材料一中的“兩位先生”是指什么?


(2)根據材料一和材料二,作者掀起了什么運動?


(3)材料二中的“新紀元”、“新潮流”指的是什么?為什么說“新紀元”的創(chuàng)造是艱難的,“這個潮流”
是不可抗拒的?

(4)為了迎接這個“新潮流”作者是怎么做的?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portlandfoamroofing.com/chuer/42066.html

相關閱讀:抗日救亡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