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永中學20-11學年度九年級語文上冊月考試題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九年級 來源: 高中學習網(wǎng)

內容預覽:

騎永10-11學年上學期初2018級

語文測試六

試卷分為第Ⅰ卷和第Ⅱ卷兩部分,第Ⅰ卷(1-4頁)為選擇題,第Ⅱ卷(5-8頁)為各類題型。9-12頁為第Ⅱ卷答題卷。滿分150分?荚嚂r間150分鐘?荚嚱Y束后將試卷Ⅰ、Ⅱ和答題卷一并收回。裝訂時將答題卷單獨裝訂。

注意事項:

(1)答第Ⅰ卷前,考生務必將學校、班級、姓名、考號填寫在答題卡上。

(2)每小題選好答案后,用鋼筆或水筆把答題卡對應題目的答案填上。不能答在試卷上。

第Ⅰ卷(51分)

一、(27分,每小題3分)

1.下列對加點字的注音,有錯的一項是( )

A.虬枝(qiú) 坦蕩如砥(dǐ) B.闊綽(chuò) 鍥而不舍(qiè)

C.諂媚(xiàn) 狡黠(xiá) D.皸裂(jūn) 彬彬有禮(bīn)

2.下列詞語中,沒有錯別字的一項是( )

A.揠苗助長 溫文而雅 聲嘶力竭 B.孤陋寡聞 浮想連篇 光彩奕奕

C.妙手偶得 急不暇擇 潛滋暗長 D.斬釘截鐵 暝思苦想 戰(zhàn)戰(zhàn)兢兢

3.下列詞語的意思,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旁逸斜出:意思是(樹枝)從樹干的旁邊斜伸出來。逸,超出。

B.惴惴不安:因擔心害怕而心中不安。惴惴,恐懼,擔憂的樣子。

C.縱橫決蕩:縱橫馳騁,沖殺突擊。

D.涸轍的魚:在水干了的車轍里的魚。涸,水干;枯竭。

⒋依次填入底下劃橫線處的詞語,最恰當?shù)囊唤M是( )

① 巴勒斯坦人民 ________________ 和平的愿望何時才能變?yōu)閷嶋H?

②我們起勁學習謀篇布局的 ________________ ,以加強作品的體現(xiàn)力。

③ ________________ 真誠助我們創(chuàng)造金色的人生

A. 乞求 技巧 嚴守 B. 祈求 技巧 恪守

C. 乞求 技術 恪守 D. 祈求 技術 嚴守

5.下列句子中,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

A、中國體育健兒斗志昂揚,一舉囊括了13 枚金牌中的11枚,大長了中國人民的志氣。

B、電門一關,就可以阻止電流不再進來。

C、過去這個學校不執(zhí)行“學生以學為主”,所以學生的學習水平很低。

D、凡事要依靠群眾,否則就做不成什么大事。

下段文字的順序被打亂了,可調整為( )

①翻過來,倘若我們去賭錢去吃酒,還不是一樣在淘神費力?難道又不苦?

②但我要問他:“做工苦,難道不做工就不苦嗎?”

③“做工好苦呀!”這種嘆氣的聲音,無論何人都會常在口邊流露出來。

④今日大熱天氣,我在這里喊破喉嚨來講,諸君扯直耳朵來聽,有些人看著我們好苦;

⑤須知苦樂全在主觀的心,不在客觀的事。

A.④②①⑤③ B.③⑤④②①

C.③②④①⑤ D.⑤③④②①

7.下面文中標有序號的句子,與這段文字的中心不一致的一項是( )

要享受生命首先要有勇氣。①勇氣就是古人說“舍我其誰”,魯迅說“直面人生”,現(xiàn)代人說“瀟灑走一回”“痛快活一場”。②對生命沒有信心、沒有勇氣的人,不熱愛生活的人,是不可能享受生命之果的。③有多少創(chuàng)造,就有多少享受。④望高峰而卻步,就看不到極頂風光;將出海而又收帆,就體會不到驚濤駭浪。

A.①句 B.②句 C.③句 D.④句

8.用一句話概括下面材料的主要信息,最準確的一項是( )

2019年北京奧運會的舉辦不僅能吸引更多的游客,還將為亞洲其他國家和地區(qū)吸引更多的游客。據(jù)調查,有70%的游客考慮在觀看北京奧運會后去日本、新加坡、泰國和中國香港旅游。

A.08北京奧運會吸引各國游客。

B.08北京奧運會的舉辦為他國推動旅游經(jīng)濟發(fā)展。

C.08北京奧運帶動亞洲旅游熱。

D.各國游客將在08北京奧運會后繼續(xù)旅游。

9. 下列文字常識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秋水》選自《莊子》,莊子是戰(zhàn)國時哲學家,道家代表人物。

B.詞《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的作者是宋朝女詞人李煜。

C.《白楊禮贊》的作者是茅盾,茅盾原名沈德鴻,字雁冰,浙江桐鄉(xiāng)人。其小說代表作分別有短篇《林家鋪子》和長篇《子夜》。

D.韓愈,唐宋八大家之一,古文《馬說》以及古詩《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是其作品。

二、(12分,每小題3分)

人類褪毛的原因

英國劍橋大學的查爾斯·古達特說, 人類是在地球的最后兩次冰河期之間開始褪毛的。在地球氣溫全面上升之后, 人類祖先就向北遷徙, 同時為了兩性喜好的選擇, 開始失去了覆蓋在身上的毛。 而在冰河期再次到來之后, 人類只好再度南遷。然而借以阻擋太陽灼曬的毛的失去卻使他們面臨著新的生存難題。于是, 各地的人就逐漸演化出至少四種膚色的人種。因此, 查爾斯認為, 地球上所有人種的共同祖先, 必然是在可免受熱帶烈日灼曬之苦的高緯度地區(qū)進化而來的。在南遷之后, 因環(huán)境的不同, 才逐漸出現(xiàn)了不同的膚色。然而另外兩種較為普遍的起源說與他的理論卻大相徑庭。一種認為, 人類是分別在世界各地各自演化出來的; 另一種認為, 人類最早起源于非洲, 然后遷徙到世界各地。至于人類褪毛的原因, 他們則認為無非是為了能在熱帶的烈日下涼快一些。目前科學界所公認的一種說法是, 人類生活在熱帶時, 毛皮不利流汗散熱, 這就需要大面積光滑無毛的皮膚。因此人類的毛大約是200萬年前, 由森林往平原移居時逐漸褪盡的。

10、關于人類褪毛的原因, 有以下三種觀點, 對他們的相關關系解說正確的一項是( )

①查爾斯·古達特的看法 ②“另外兩種較普遍”的看法 ③目前科學界公認的說法

A.①②③的說法相同 B.②③說法基本相同, ①與②③的說法不同

C.①②③的說法各不相同 D.②③的說法完全相同, ①與②③的說法基本相同

11、對第二自然段的“他的理論”中的“理論”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

A.人類起源的理論 B.人類褪毛的理論

C.人類起源理論中的人類褪毛的理論 D.人類褪毛理論中的人類起源理論

查爾斯·古達特認為: 人類的祖先是“高緯度地區(qū)進化而來的”。不能作他這看法的依據(jù)的一項是( )

A.人類祖先在兩次冰河期間北遷。 B.人類再度南遷后膚色發(fā)生了變化。

C.兩性喜好的選擇也導致了人類祖先的褪毛。 D.人類祖先北遷后褪毛。

13、下列說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A.查爾斯·古達特認為, 人類出現(xiàn)不同膚色, 是在不同生活環(huán)境中阻擋太陽的灼曬而產(chǎn)生的結果。

B.另外兩種較普遍的起源說與查爾斯·古達特的理論大相徑庭的分歧點在于: 人類不同的人種是否起源于共同的祖先。

C.目前科學界公認的說法所認為的人類褪毛時所處的環(huán)境與查爾斯的看法一致。

D.目前科學界所公認的說法與其他人類起源理論有所不同。

三、(12分,每小題3分)

閱讀《論語十則》,完成14-17題。

(一)曾子曰:吾日三省乎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二)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三)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四)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

(五)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這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六)子貢問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從之”。

(七)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

(八)子曰:“富而可求也,雖執(zhí)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

(九)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圖為樂之至于斯也。”

(十)(點)曰:“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夫子喟然嘆曰:“吾與點也。”

14.下面加點的詞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 忠:誠心誠意 ; 信: 誠實

B. 見不賢而內自省 賢:指德行優(yōu)秀的人; 。悍词。

C. 貧與賤,是人這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惡:壞的,不好的;道:方法

D. 富而可求也,雖執(zhí)鞭之士 而:如果;雖:即使

15.對下面的文字,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見賢思齊焉 譯文:看見德行優(yōu)秀的事要想著自己也這樣做。

B. 任重而道遠 譯文:(讀書人)承擔的責任重大,艱險的道路還很長。

C. 君子成人之美 譯文:君子應該成就別人的美德。

D. 不圖為樂之至于斯也。 譯文:沒想到對音樂的欣賞竟能達到如此高的境界啊。

16.下列是對這篇文章一些句子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第一則是孔子學生曾參的話,說他每天從三個方面來反省檢查自己,既替別人出謀劃策是否誠心誠意,和朋友交往是否誠實,老師傳授的知識是否復習了。

B.第三則是孔子回答子貢發(fā)問的。面對這個發(fā)問,孔子在請子貢寬恕之后說出了自己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的推測。

C.第五則是孔子贊成人們追求“富與貴”,他也不反對人們厭惡“貧與賤”,但要堅守“仁道”,這是孔子追求、宣傳的最高準則。

D.第十則是通過孔子對曾點的贊許,來提倡人的自然常態(tài),人們要和大自然親近。

17. 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是講人們對待先進和落后的態(tài)度。

B. “士不可以不弘毅”的原因是“任重而道遠”。

C. “先行其言而后從之”是孔子希望人們注重獨立思考問題。

D. 文中有一些語句已經(jīng)凝練成成語,比如:見賢思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任重道遠等。

第Ⅱ卷(99分)

注意事項:

(1)答卷前,將密封線內的項目填清楚。

(2)用藍色筆或黑色筆中的一種作答(不能用鉛筆),答案和作文都做在答題卷上。

四、(14分)

18.按要求默寫填空。(5分,錯一字扣全分。)

①杜甫在《聞官軍收河南河北》詩中的“ , 。”兩句詩,表達了他迫不及待,歸心似箭的心境。

②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上片詞人一面安慰自己,一面又隱約透露出在現(xiàn)實中苦悶難遣,欲求解脫的情緒的句子是, , 。

③ ,野渡無人舟自橫。(韋應物《滁州西澗》)

④曉鏡但愁云鬢改, 。(李商隱《無題》)

⑤ 。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19.閱讀下面這首詞,然后回答問題。(9分)

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

宋 辛棄疾

郁孤臺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shù)山。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聞鷓鴣。

①對上面兩首詩詞中加點的詞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行人:旅行的人。 B.可憐:可惜。

C.望長安:遙望。 D愁余:我。

②詞中“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一句的意思是:

(2分)。

③判斷下面對這首詞分析的正誤,正確的打“√”,錯誤的打“×”。(4分)

A“郁孤臺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既是感慨,也是控訴,其中“多少行人淚”極寫旅途的艱苦,讓人怨聲載道。( )

B.“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shù)山。”表達詞人對北宋盛時的追念和對它的失去感到惋惜。( )

C.“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中作者用“東流去”的贛江水喻軍民抗敵收復失地的決心,它是不可阻擋的。這也是詞人的志向。( )

D.“江晚正愁余,山深聞鷓鴣。”中詞人表示要向鷓鴣,夏天來了從南方返回北方去英勇殺敵。( )

五、(22分) 閑 讀 梧 桐

梧桐就在我們住的那幢樓的前面,在花圃和草地的中央,在曲徑通幽的那個拐彎口,整日整夜地與我們對視。

它要比別處的其它樹大出許多,足有合抱之粗,如一位“偉丈夫”,向空中伸展;又橡一位矜持的少女,繁茂的葉子如長發(fā),披肩掩面,甚至遮住了整個身軀。我猜想,當初它的身邊定然有許多的樹苗和它并肩成長,后來,或許因為環(huán)境規(guī)劃需要,被砍伐了;或許就是它本身的素質好,頑強地堅持下來。它從從容容地走過歲月的風雨,高大起來了。閑來臨窗讀樹已成為我生活中的一部分了。

某日,母親從北方來信:寒潮來了,注意保暖御寒。入夜,便加了一床被子。果然,夜半有呼風嘯雨緊叩窗欞。我從酣夢里驚醒,聽到那冷雨滴落空隊如原始的打擊樂。于是無眠,想起家信,想起母親說起的家譜,想起外祖父風雨如晦的際遇。外祖父是地方上知名的教育家,一生兩袖清風獻給桑梓教育事業(yè),放棄了幾次外聘高就的機會。然而,在那史無前例的歲月里,他不愿屈從于非人的折磨,在一個冷雨的冬夜,飲恨自盡。我無緣見到他老人家,只是從小舅家讀到一張黑色鏡框里肅然的面容。我不敢說畫師的技藝有多高,只是堅信那雙眼睛是傳了神的。每次站在它跟前,總有一種情思嬗傳于我,冥冥之中,與我的心靈默默碰撞。

浮想聯(lián)翩,伴以風雨大作,了無睡意,就獨自披衣臨窗。夜如墨染,頃刻間我也融入這濃稠的夜色中了。驚奇地發(fā)現(xiàn)天邊竟有幾顆寒星眨巴著瞌睡的眼!先前原是錯覺,根本就沒有下雨,只有風,粗暴狂虐的北風。這時,最讓我“心有戚戚”的便是不遠處的那株梧桐了。只能依稀看到它黛青色的輪廓,承受著一份天邊的蒼涼。陣風過處,是葉葉枝枝互相簇擁顫起的呼號,時而像俄羅斯民謠,時而像若有若無的詩歌。不知怎的,外祖父的遺像又驀然浮上眼簾,似與這株沉默的梧桐有種無法言喻的契合。不求巨臂擎天的聞達,但也有蔭庇一方的坦蕩。

次日醒來,紅日滿窗,竟是大晴。

惦念的是那一樹黃葉,推開窗欞,讀到的樹,竟是一個顯山露水的甲骨文字。沒有昨天那遮天蔽日的葉子,剩下的是虬樹挺干。我的心像是被誰擱上了一塊沉重的冰,無法再幻作一只鳥,向那棵樹飛去了。這一夜的風呵,就凋零了滿樹的生命!而風又親你其何,墜落的終要墜落,無須挽留,你還有一身傲骨與春天之前的整個冬季抗爭!

于是,我讀懂了梧桐的落漠。不是慨嘆韶華流逝的漠然,不是哀怨人潮人海中的孤寂,而是一種禪意,一種寧靜和虛空的玄奧。服從自然又抗衡自然,洞悉自然又糊涂自然,任風雕雨蝕,四季輪回,日月如晦,花開花落,好一種從容淡泊的大度!不禁又感慨起外祖父的英年早逝,悲哀他屈從天命的無奈、悲哀起那個年代里的人們。

又是一陣熟悉的樹葉婆娑的沙沙聲響,親切地叩擊著耳鼓。俯目望去,一個紅衣女孩雀躍在那黃葉覆蓋的小徑,那模樣似乎每一片葉子都在為她青春的步履伴奏。此刻,我的窗臺上,撲進一闕蓬松的陽光,灑在案前昨夜未曾合上的一卷舊書上。

“閑讀梧桐”,作者讀到的梧桐的外形特征是

(不超過10個字)(2分)

梧桐內在的精神特征是:

(2分)

21.作者看到風中的梧桐想起了外祖父,并感到兩者之間“有種無法言喻的契合”。請結合全文談談梧桐與外祖父的相同與不同。(分條請加序號)(4分)

相同:

不同:

文章尾段中,寫輕盈歡快的紅衣女孩的用意是

(2分)

寫落葉似乎是在為女孩“伴奏”,這樣寫要表達的意是

(2分)

寫“陽光”灑在舊書上,“舊書上”意在表明

(2分)

23.仿照下列句子的形式,另寫一個句子。(2分)

例句:我讀懂了梧桐的落漠。不是慨嘆韶華流逝的漠然,不是哀怨人潮人海中的孤寂,而是一種禪意,一種寧靜和虛空的玄奧。

仿句:

24.下列對選文的分析鑒賞正確的兩項是( )(6分)

A.梧桐不為時光的流逝感到落漠,也不為暴風奪走了它茂密的葉子而自責傷感;它只是感到寂寞。

B.母親的來信,在文中不僅起到了引出下文的過渡作用,而且表現(xiàn)了母愛的細膩,增加了主題的厚度。

C.作者寫夜風中的梧桐,運用了擬人和比喻的修辭方法,形象地傳達出了梧桐與風暴抗爭的堅忍與深沉。

D.文章通過從梧桐到外祖父的聯(lián)想,深情地贊頌了外祖父從容豁達、淡泊功利、忠心報效祖國的光輝一生。

E.本文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借對梧桐由外到內的讀解,表達了作者獨到的人生感悟。

六、(63分,書寫占3分,作文60分)

25.下面兩題,任選一題寫一篇文章。

以下兩題,任選一題作文。

①、作文題目:讓______走進心靈。

要求:①先將題目補充完整,如“善良”、“勇敢”、“快樂”、“感恩”、“春天”、“音樂”、“明月清風”、“崇高的精神”、“燦爛的陽光”等,然后作文。

②文體不限。

③文中的人名、地名、單位名一律用“××”代替。

④不得抄襲。

⑤作文題目居中,上下各空一行。⑥不少于500字,最多寫滿格。

②根據(jù)下列材料,自擬題目,自定文體,寫一篇作文

一位名不見經(jīng)傳的年輕人第一次參加馬拉松比賽,就獲得了冠軍,并且打破了世界紀錄。新聞記者蜂擁而至,不停地提問:“你是如何取得這樣好的成績的?”年輕的冠軍喘著粗氣說:“因為,因為我的身后有一只狼。”迎著記者們驚訝的探詢目光,他繼續(xù)說:“三年前,我開始練長跑。訓練基地的四周是崇山峻嶺,每天凌晨兩三點鐘,教練就讓我起床,在山嶺間訓練?墒俏冶M了自己最大的努力,進步卻一直不快。”“有一天清晨,我在訓練的途中,忽然聽見身后傳來狼的叫聲,我知道有狼盯上我了,我沒命地跑著。那天訓練,我的成績好樣了。后來教練問我原因,我說我聽見了狼的叫聲。教練意味深長地說,原來不是你不行,而是你的身后缺少了一只狼。從那以后,每次訓練時,我都想著身后有一只狼。成績突飛猛進。今天,當我參加這場比賽時,我依然想象我的身后有一只狼,所以我成功了。”有時候,將我們送上領獎臺的,不是我們的朋友,而恰恰是我們的敵人。

要求:①題目自擬。②文體不限。③文中的人名、地名、單位名一律用“××”代替。④不得抄襲。⑤作文題目居中,上下各空一行。⑥不少于500字,最多寫滿格。

......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portlandfoamroofing.com/chusan/1305071.html

相關閱讀:備戰(zhàn)2019中考語文備考:語文標點符號試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