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自清·龔自珍《龔自珍全集》
【原文】
居禮曹②,客有過③者曰:“卿知今日之揚州乎?讀鮑照《蕪城賦》④,則遇之⑤矣!”余悲其言。 明年,乞假南游,抵揚州。屬有告糴謀⑥,舍舟而館⑦。
【注釋】
①道光十九年(1839),作者辭官南歸,道經揚州,撫今追昔,寫下了這篇文章。重過,作者于嘉慶二十五年(1820)由北京南還時曾路過揚州,故云。 ②居禮曹:在禮部任職。時作者在任禮部主客司主事兼祠祭司行走。③過:訪。④鮑照:南宋文學家,字明遠,東海(今江蘇連云港)人,曾任臨海王前軍參軍等職。長于樂府、賦及駢文,所作《蕪城賦》,寫廣陵故城(即揚州)昔日之盛及當日之衰,感慨系之。 ⑤遇之:得之,感受到。⑥屬(zhǔ):適逢。告糴(dí):請求買谷,有請求資助饑困之意。 ⑦館:旅舍。這里用作動詞,住旅館。
【譯文】
在禮部期間,有個訪客對我說:“你知道現(xiàn)在的揚州是什么樣嗎?讀一讀鮑照的《蕪城賦》,就知道了啊!蔽衣犃怂脑捀械胶鼙瘋。第二年,我請假到南方游玩。到達揚州。適逢有請求買谷的人呢,于是我下船上岸找旅館住下。
【原文】
既宿①,循館之東墻步游,得小橋,俯溪,溪聲?②。過橋,遇女墻嚙可登者③,登之。揚州三十里,首尾曲折高下見④。曉雨沐屋,瓦鱗鱗然,無零?斷甓⑤。心已疑禮曹過客言不實矣。
【注釋】
①既宿:過夜之后。 ②?(huān):喧嘩。 ③女墻:城墻上的矮墻。嚙(niè):咬。引申為壞缺。 ④見:同“現(xiàn)”。 ⑤零?(zhòu)斷甓(pì):猶言殘垣斷壁。?:井壁,這里泛指墻壁。甓:磚頭。
【譯文】
過夜之后,沿著旅館的東墻步走,遇到一座小橋,俯身看橋下溪水,溪水聲很歡暢。過了橋后,遇到一堵矮城墻,有一些地方已經毀壞,于是登上城墻。登上之后,揚州方圓三十里內的景觀都呈現(xiàn)在眼前。清晨雨后,屋瓦象魚鱗一樣齊整,沒有殘破的景象,我的心里就開始懷疑那位訪客的話不真實了。
【原文】
入市求熟肉,市聲?。得肉,館人以酒一瓶、蝦一筐饋。醉而歌,歌宋元長短言樂府①。俯窗嗚嗚②,驚對岸女夜起,乃止。
【注釋】
①長短言樂府:即詞。詞又稱長短句,可入樂故稱。 ②嗚嗚:象聲詞,指歌聲。
【譯文】
到了街市后想買一些熟肉,街市上各種聲音也顯得喧鬧。買到肉之后,旅館的人送了一瓶酒、一筐蝦。喝醉之后,我就趴在窗前唱起宋元時代的詞,對岸有女子被吵醒起來了,于是我就不唱了。
【原文】
客有請吊蜀岡者①,舟甚捷。簾幕皆文繡,疑舟窗蠡(què)也,審視,玻璃五色具②。舟人時時指兩岸曰:“某園故址也”,“某家酒肆故址也”,約八九處。其實獨倚虹園圮無存③。曩所信宿之西園④,門在,題榜在,尚可識。其可登臨者尚八九處,阜⑤有桂,水有芙蕖菱芡⑥,是居揚州城外西北隅,最高秀。南覽江,北覽淮,江淮數(shù)十州縣治,無如此冶華也。憶京師言,知有極不然者。
《己亥六月重過揚州記》閱讀答案(附翻譯)
【注釋】
①蜀岡:土崗名,在今揚州市西北,瘦西湖北,為唐代古城遺址。②“疑舟窗”三句:看見舟窗晶瑩透亮,五彩繽紛,疑為貝殼所飾;細看才知是五顏六色的玻璃。蠡?(luó què):這里指貝殼。蠡,通“蠃”,螺類動物的統(tǒng)稱。 (què):卵,也指卵殼。③倚虹園:揚州名勝,因靠近大虹橋而得名。圮(pǐ]):毀壞。 ④信宿:連住兩夜。西園:原名芳圃,在平山堂西,建于清乾隆十六年。 ⑤阜:土山。⑥芙渠:荷花。菱:菱角。芡(qiàn):水草名,花紫色,實如刺球,可食。
【譯文】
客人中有人提議去蜀岡上憑吊一番(于是便去了),船很輕快。船上的簾幕都繡有花紋,疑為貝殼所飾;細看才知是五顏六色的玻璃。船上的人不時地指著兩岸說,“這是某園的故址”、“這是某酒店的故址”,大概指了八九處。其中只有倚虹園被毀壞完全沒有了。從前住過兩晚的西園,門還在,題榜也還在,還可以辨認出來。其中可以登臨的還有八九處。土山上有桂樹,水中有荷花、菱、芡等。這一處在揚州城外的西北角,地勢最高風景也最好。往南可以看到長江,往北可以看到淮河,長江淮河之間數(shù)十處州縣的治所,都沒有這里繁華;貞浧鹁⿴熢L客的話,知道他說的非常不對。
【原文】
歸館,郡之士皆知余至,則大?。有以經義請質難者①;有發(fā)②史事見問者;有就詢京師近事者;有呈所業(yè)若文、若詩、若筆③、若長短言、若雜著、若叢書,乞為敘、為題辭者;有狀其先世事行乞為銘者④;有求書冊子、書扇者⑤):填委塞戶牖⑥,居然嘉慶中故態(tài)。誰得曰今非承平時耶?惟窗外船過,夜無笙琶聲;即有之,聲不能徹旦⑦。然而女子有以梔子華發(fā)為贄求書者⑧,爰以書畫環(huán)?互通問⑨,凡三人。凄馨哀艷之氣,繚繞于橋亭艦舫間。雖澹定,是夕魂搖搖不自持⑩。 《己亥六月重過揚州記》閱讀答案(附翻譯)
【注釋】
①經義:經書的解釋。質難:詢問疑難的問題。②發(fā):提出,揭示。③筆:散文。古時“筆”與“文”相對,有韻者為文,無韻者為筆。④狀其先世事行:指拿著自己為先人撰寫的行狀。乞為銘:請求為他們撰寫墓志銘。⑤書冊子:在書冊、畫冊上題字。書扇:在扇面上題字。 ⑥填委:紛集,堆滿。⑦徹旦通宵達旦。⑧梔子:花名。梔子花中有同心梔子,常被用作定情之物。華發(fā):舞妓之花飾。贄:初次見面所執(zhí)的禮物。⑨爰:乃。環(huán):玉鐲之類的飾物。?(tiàn):玉做的耳環(huán)。通問:通音訊。⑩雖澹定,是夕魂搖搖不自持:自己即使態(tài)度恬淡鎮(zhèn)定,晚情緒仍然為其聲色所動不能自持。
【譯文】
回到住處后,郡中的士人都知道我來了,于是一起歡娛。有人用經書的疑難問題來詢問我,有人提出史事向我詢問,有人詢問京城近來的事情,有人呈上他所研習的,比如文章、詩歌、散文、詞、雜著,也有人拿出他所撰寫的叢書央求我為他們寫序或者題辭,也有人拿著自己為先人撰寫的行狀,請求為他們撰寫墓志銘;也有人央求我為他們在書冊、畫冊、扇面上題字,人擁擠得塞滿了屋子,仿佛是嘉慶年間的原有的社會風習。誰能說現(xiàn)在不是社會太平的年代呢?只不過窗外過往的船只上,夜間往往沒有樂聲,即使有,也不能通宵達旦。也有女子用梔子和華飾作為禮物求我的字,有女子竟然用字畫和首飾來互通音訊,一共有三人。她們既美艷又凄清的氣質,在橋亭艦舫之間繚繞,我自己即使態(tài)度恬淡鎮(zhèn)定,當晚情緒仍然為其聲色所動不能自持。
【原文】
余既信信①,拿流風,捕余韻,烏睹所謂風嗥雨嘯,鼯?悲、鬼神泣者②!嘉慶末,嘗于此和友人宋翔鳳側艷詩③,聞宋君病,存亡弗可知。又問其所謂賦詩者(32),不可見,引為恨。
【注釋】
①信信:連住四夜。信:停留兩宿。②“烏睹”句:哪里能見到鮑照《蕪城賦》所描述的那種飄搖悲凄的景象呢?。鼯(wú):鼯鼠,形似鼠,前后兩肢間有膜,能飛樹上 (yòu):長尾猿。③宋翔鳳(1776—1860):字虞庭,一字于庭,長洲(今蘇州)人。清代著名的學者、詩人。側艷詩:艷麗輕佻之詩。④其所謂賦詩者:指當年與宋氏及自己和詩的妓女。
【譯文】
我已住了四夜,捕捉到了昔日繁盛時的風習余音,哪里能見到鮑照《蕪城賦》所描述的那種飄搖悲凄的景象呢?嘉慶末年,我曾經在這里應和友人宋翔鳳的艷詩。聽說他病了,現(xiàn)在是生是死也不知道。又問起當年一起賦詩的人,也找不到那人,引以為遺憾的事。
【原文】
臥而思之,余齒①垂五十矣。今昔之慨,自然之運②,古之美人名士富貴壽考③者,幾人哉?此豈關揚州之盛衰,而獨置感慨于江介④也哉!抑予賦側艷則老矣,甄綜人物⑤,?輯文獻,仍以自任,固未老也。天地有四時,莫病于酷暑⑥,而莫善于初秋。澄汰其繁縟淫蒸⑦,而與之為蕭疏澹蕩⑧,泠然瑟然⑨,而不遽使人有蒼莽寥?之悲者⑩,初秋也。今揚州,其初秋也歟?余之身世,雖乞糴,自信不遽死,其尚猶丁初秋也歟⑾?作《己亥六月重過揚州記》。
【注釋】
①齒:年齡。②自然之運:自然界的運動、變化。③壽考:年高。④江介:江邊,這里指揚州。⑤甄綜:綜合分析,鑒定品評。⑥)。弘y受。⑦澄汰:澄清,淘汰。繁縟:景象繁雜。淫蒸:濕熱。⑧蕭疏澹蕩:淡遠空寂。 ⑨泠(líng)然瑟然:清涼爽潔的樣子。⑩)蒼莽寥?(xuè):空曠蕭條。⑾。寒,值。
【譯文】
躺在床上想想,我的年紀快到五十了,我為揚州的過去和現(xiàn)在的變化而感慨,這是自然運行的結果,古代的賢君名人富貴者能有高壽的,有幾個人呢?這哪里和揚州的盛衰有關,而只在江邊發(fā)泄感慨呢?或者我現(xiàn)在寫艷詩年紀已老不適合了,但品評人物,搜輯文獻,做這些事,還不算老罷。天地間的四季,最讓人難受的是酷夏,最好的是比不過初秋。初秋可以一掃盛夏的酷熱,使天氣變成淡遠空寂、清涼爽潔。初秋的清涼之氣,又不會頃刻使人覺得天空太過空闊、氣候太過蕭索。現(xiàn)在的揚州,正是初秋嗎?對于我的一生,即使向人借糧食,我也相信自己是不會馬上死的,我還處在我生命的初秋嗎?寫下這篇《己亥六月重過揚州記》。
《己亥六月重過揚州記》閱讀答案(附翻譯)
【閱讀訓練】
1.解釋加點詞語的意義。
(1)居禮曹
(2)乞假南游
(3)首尾曲折高下見
(4)曉雨沐屋
(5)客有請吊蜀岡者
(6)審視,玻璃,五色具
(7)曩所信宿之西園
(8)不可見,引為恨
2.把下面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臥而思之,余齒垂五十矣。今昔之慨,自然之運,古之美人名士富貴壽考者,幾人哉?
(2)余之身世,雖乞糴,自信不遽死,其尚猶丁初秋也歟?
3.龔自珍這篇記,以一個“悲”字籠罩全篇文。你能在文中把握“悲”的脈絡嗎?
4.有人說龔自珍是以反襯手法來反映現(xiàn)實的。他是怎么用反襯手法的?反應怎樣的現(xiàn)實?
【參考答案】
1.(1)在 (2)請求 (3)通“現(xiàn)”,出現(xiàn) (4)沖洗
(5)吊古,尋古 (6)仔細 (7)從前 (8)遺憾
2.(1)躺在床上想想,我的年紀快到五十了,我為揚州的過去和現(xiàn)在的變化而感慨,這是自然運行的結果,古代的賢君名人富貴者能有高壽的,有幾個人呢?
(2)對于我的一生,即使向人借糧食,我也相信自己是不會馬上死的,我還處在我生命的初秋嗎?
3.開頭引過客之言,“余悲其言”為全文定下基調。到揚州先是以為“過客言不實”,再是“知有極不然者”,后是與客人、朋友、女子見面后,有“凄”、“哀”之感;文末又復歸“蕭疏淡蕩,泠然瑟然”。
4.今文派強調創(chuàng)作必須反映現(xiàn)實。作者先寫揚州景美,不信其衰。辉賹憮P州之繁華,又不信其衰敗;三寫揚州一篇承平景象,又不信其衰敗。這樣三次反襯,把揚州抬得很高。突然文筆一轉,寫老友生死不知,寫揚州的文采風流今日寥落,時今雖為炎夏,頓有初秋之感。作者寫揚州的衰敗,正是寫清的衰敗,國運衰敗
《己亥六月重過揚州記》閱讀答案(附翻譯)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portlandfoamroofing.com/chuzhong/1020248.html
相關閱讀:《鄒忌諷齊王納諫》“孫叔敖為楚令尹”比較閱讀答案
學好文言文的方法指導
《蘇軾治西湖》閱讀答案及翻譯
《鹿亦有智》閱讀答案
“昔者周舍事趙簡子,”閱讀答案(附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