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歷史課程的問題教學是以解決課本中出現的問題為重點、主要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為前提、以最終能夠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為目的的教學模式。這種模式通過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等方式,讓學生經歷一個發(fā)現知識的過程,不僅能調動學生積極參與,而且在探索過程中能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
1、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習興趣是當前學生有效進行學習的一個重要推動因素,而且也是學生將來積極學習的一個重要條件。興趣是指個體積極探索事物的傾向,它使個體對某事物給予注意,并帶有積極的情緒色彩。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呢?問題教學對此能起到重要的作用。大量的心理學研究表明,兒童都具備一定程度上的求知欲、探索欲,這就是兒童內在的認識興趣和需要,并且這些欲望和需要能夠在活動成功的情況下得到強化。在問題教學中,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去探索、解決問題,這樣就能夠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當問題得到圓滿解決時,學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就會得到強化,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從而為學生的學習提供源源不斷的推動力。
2、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
在問題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可以使學生準確地理解問題情境,理解作為理解和解決當前問題的基礎的有關知識,從而使學生尋求問題解決的正確方法;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深刻性,這種作用在歷史課堂中尤為顯著。通過問題教學,學生能夠深入地理解事物,透過現象看本質。例如,進行"日本明治維新"這節(jié)課的教學時,教師可引導學生提出問題:"中國和日本同樣面臨嚴重的民族危機,同樣處于封建社會后期,同樣進行了資產階級改革,為什么中國戊戌變法失敗了,而日本的明治維新卻成功了?"
3、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人格。
問題教學有助于獨立人格的培養(yǎng)。首先,問題教學要求學生在一定程度上獨立地完成學習活動,不能依附教師;其次,問題教學要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要有批判思維以及創(chuàng)新思維,不能人云亦云,也不能唯書、唯上、唯師,而要進行自己的獨立思考,提出自己的見解。問題教學的最大功能是形成創(chuàng)造型的個性。
二、初中歷史課堂實施問題教學的策略
在當前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問答型問題教學法應用最為普遍,因此本文僅對這種教學策略進行論述。它包括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的策略、提問策略、處理學生回答的策略,下面就這三個方面并結合中學歷史教學進行論述。
1、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的策略。
教師可以通過讓學生面臨要加以解釋的現象或事例來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讓學生面臨著需要加以解釋的事實,對教材中的有關現象產生"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現象"的疑問。例如:在教"鴉片戰(zhàn)爭"這一節(jié)內容時,教師首先可以講述鴉片戰(zhàn)爭后中國社會的變化,并且要學生找出鴉片戰(zhàn)爭發(fā)生的過程及其對中國社會的影響,從而產生"為什么會發(fā)生鴉片戰(zhàn)爭"的疑問。另外,教師還可以通過實物、圖片、模型展示等直觀手段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如在教有關北京人的內容時,我們可以把仿制的北京人的頭像模型展示給學生,從而讓學生真切地體會到北京人與現代人的不同之處。
2、設置問題的策略。
問題中既有當前教學的基本內容,又有與之相關的、值得學生思考的內容,把學習和思考延伸到課外,用課外知識鞏固和補充課內知識,這樣有利于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培養(yǎng)他們的學習興趣。而且將問題延伸到課外,更能激發(fā)學生去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培養(yǎng)他們發(fā)現問題的能力以及創(chuàng)造性。
教師所提的問題要有針對性,提出的問題要針對教學內容的難點和重點。只有針對教學內容的難點,才能保證教學的順利進行;只有針對教學內容的重點,才能保證重要的教學目標的實現。在歷史教學中提問應該設在理解教材的關鍵處,即那些對學生的思維有統(tǒng)領作用、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地方。
教師所提的問題要有啟發(fā)性,需要學生經過思維過程才能得出結論,這樣的問題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而且學生在思考的過程中,其學習興趣會提高,反之則會抑制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歷史教學中,"辛亥革命發(fā)生于哪一年"之類的問題應該盡量避免,因為這類問題都是封閉性的,沒有什么啟發(fā)性,運用得太多會讓學生對問題產生惰性。
3、處理學生回答的策略。
在問答型問題教學中,學生對問題的回答往往是不全面的,有些教師,特別是新教師,往往越俎代庖,迫不及待地替學生說出正確回答,這是不可取的,因為教師的回答再精彩,也代替不了學生的思考。在問題教學中,教師應該注重問題帶給學生思考的過程,而不是答案的正確性。
教師對于學生的回答可進行再追問,追問的作用是多方面的:首先,追問能提高學生的學習信心和思維的積極性,因為追問是在肯定學生回答的基礎上進行的,而且使學生有進一步的思維體驗;其次,追問能提高學生思維的深刻性;再次,追問能提高學生思維的廣闊性;最后,追問能提高學生思維的流暢性和嚴密性。作為老師不要將問題作為懲罰的手段。以回答問題來懲罰學生最顯著的表現是:這些教師對于錯誤地回答問題的學生,進行嚴厲的批評或進行諷刺、挖苦,或采取其他的懲罰手段。
總之,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成功地實施問題教學,需要多方面的配合,不僅需要教師對教學進行合理的設計,還需要學校營造民主、自由的氛圍。從問題教學的實施上來看,合理、科學地設置問題情境、提出問題以及處理學生的回答,是成功實施問題教學的關鍵。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portlandfoamroofing.com/chuzhong/1111173.html
相關閱讀:“導學條”教學法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