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知識經(jīng)濟時代的今天,“學習”成為一種潮流,更成為一種讓人感動和羨慕的高尚活動。在提倡終身學習的今天,對于我們在校的初中二年級的學生來說,“學習”兩個字很辛苦,有的人為之欣喜欲狂,也有的人為之黯然傷神,可更重要的是,在今天很多懂事的孩子們深知:學習是他們的責任。但是,如何學習?如何才能學好?卻是揮之不去的巨石。作為與他們一起成長的大朋友,今天就來談談初二歷史教學中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問題,愿以此拋磚引玉,讓我們更多的歷史教學工作者和莘莘學子共同來探討這個話題,讓良好的學習習慣伴我們一路走好。
一、學習,需要良好的習慣
世界上最可怕的力量是習慣,世界上最寶貴的財富也是習慣。
所謂習慣,就是經(jīng)過重復練習而鞏固下來的思維模式和行為方式。學習習慣,就是在不間斷的學習實踐中養(yǎng)成的那種自自然然表現(xiàn)出來的學習上的習性。
學習習慣一旦養(yǎng)成,它便會以情不自禁、不期而至的方式持續(xù)下來,猶如物理學中的慣性力量。“良好的學習習慣是一種自覺的學習行為,因而能提高學習效率”。
1.自學預習的習慣。
自學是獲取知識的主要途徑。就歷史學習過程而言,教師只是引路人,學生是學習的真正主體,學習中的大量問題,主要靠自己去解決。
閱讀是自學的一種主要形式,通過閱讀教科書,可以獨立領會知識,把握概念本質(zhì)內(nèi)涵,分析知識前后聯(lián)系,反復推敲,理解教材,深化知識,形成能力。
2.專心上課的習慣。
教與學應該同步,應該和諧,因此學生在課堂上要集中精神,專心聽教師講課,認真聽同學發(fā)言,抓住重點、難點、疑點聽,邊認真聽邊積極思考。哪怕是你已經(jīng)超前學過了,也還是要認真聽,要把教師的思路、其他同學的思路與自己的思路進行對比分析,找出解決問題的最佳途徑。并在這過程中,盡量多理解記憶一些東西。
3.善于提問的習慣。
我們要積極鼓勵學生質(zhì)疑問題,帶著知識疑點問老師,問同學,問家長。學問、學問,學習就要開口問,不懂裝懂最終害自己,提問是主動學習的表現(xiàn),能提出問題的學生是學習能力最強的學生,是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的學生。
4.切磋琢磨的習慣。
《學記》上講“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同學之間的學習交流和思想交流是十分重要的,遇到問題要互幫互學,展開討論。每一個人都必須努力吸取別人的優(yōu)點,彌補自己的不足,像蜜蜂似的,不斷吸取群芳精華,經(jīng)過反復加工,釀造知識精華。
二、嚴格要求,言傳身教
1.嚴格要求,從最初開始。
初二的學生對歷史課并不陌生,同時由于很多客觀的原因,他們對自己的要求是比較低的,他們覺得好老師就是上課能讓我們輕松地抄筆記,下了課最多就是布置背筆記,考試的時候考筆記,考完之后全忘記!
開學之初,我就對他們進行摸底,找了不同層次的同學來聊天,聊他們心目中的歷史、歷史課、好的歷史老師,但是我發(fā)現(xiàn)他們中存在很大的偏差,這更讓我覺得“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
于是,我首先從上課前的準備工作做起,先培訓我的科代表,讓他(她)有能力來指揮和管理學生。再通過科代表來督促全班學生的表現(xiàn),主抓學習用品的擺放,坐姿、課前的復習等環(huán)節(jié)。一開始學生的反映比較激烈,他們覺得這樣很辛苦,很無聊。這時我抓住時機,進行思想教育,同時以組為單位進行考評,對優(yōu)勝的組進行獎勵——有時甚至可以由他們提出需要的獎品。這樣他們覺得有了吸引力,辛苦也就慢慢被習慣所代替;當然也遇到了一些同學的“堅決抵抗”,這時對規(guī)定的東西一定要堅決執(zhí)行,對違反者一律公平對待,讓他們口服心服。到今天他們都坦然地說:“習慣成自然”。
2.從小事著手,對不良習慣說“不”。
學生中有一部分過慣了在學習上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他們覺得我只要上課不說話,抄好筆記就完成了任務,他們覺得思考和積極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是別人的事情與我無關。這樣的習慣我們當然知道是不良習慣,但是我們的很多學生卻對它念念不忘。這時就要教會他們說“不”。
在課下我找一些比較積極的同學聊天,聊生活,聊學習,聊心情,和他們有說有笑的,讓他們覺得老師在課下也一樣的可愛,同時鼓勵他們更積極地參與活動;對那些“金口難開”的同學,我也先和他們講道理,鼓勵他們對自己負責,不要做課堂的裝飾品,當然在課堂上多提問他們,使他們從最初的被動接受到慢慢接受并漸漸喜歡老師的提問,也就習慣了思考和參與。
在實施的過程中會遇到反復,這時需要的是鼓勵和耐心的引導,讓他們真正改掉壞習慣,形成好習慣。
明天,我還要繼續(xù)我的試驗,我相信磨刀不誤砍柴功,有了良好的學習習慣,他們在歷史學科的學習中會更早地與成功握手。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portlandfoamroofing.com/chuzhong/255213.html
相關閱讀:初中歷史九年級上冊歌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