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細胞生物主要分有核和無核的單細胞。
有核的如草履蟲就是典型的有核單細胞生物。有核單細胞生物主要由細胞核、細胞質(zhì)、還有細胞器。它包括:線粒體、高爾基體、核糖體、細胞膜、這是動物型單細胞。如果是植物型單細胞比如紅藻,就是細胞壁、細胞核、細胞質(zhì),它的細胞器就包括線粒體、高爾基體、核糖體、葉綠體、細胞膜。
無核的單細胞生物,雖稱無核細胞,但并不是把核除掉了的細胞,而是E.H.Haeckel(1866)假定的在進化道路發(fā)展過程中存在的一種無核細胞質(zhì)團,稱為無核原生質(zhì)團。以后P.J.vanBeneden(1875)把極體出現(xiàn)前一如在胚胞消失的(卵母)細胞,以及L.Auerbach(1876)對一般細胞分裂對細胞核消失的細胞團,也都應用了這一名稱。
草履蟲的生活:
行為 | 方式 |
運動 | 依靠表膜上的纖毛的擺動,在水中旋轉(zhuǎn)前進 |
取食,消化 | 口溝取食,食物泡消化,具體方式如下: 口溝內(nèi)纖毛擺動→細菌和微小浮游植物由口溝進入體內(nèi)→形成食物泡→隨細胞質(zhì)流動→食物被消化,不能消化的殘渣由胞肛排除體外 |
呼吸,排泄 | 表膜吸收溶解在水中的氧氣→將體內(nèi)的有機物分解→釋放能量供生命活動利用 體內(nèi)產(chǎn)生的二氧化碳和一些廢物和一些廢物通過表面膜排出體外,體內(nèi)多余的水分和廢物通過收集管收集,再由伸縮泡排出體外 |
草履蟲的結(jié)構(gòu):

相關初中生物知識點:單細胞生物的種類
定義:
生物圈中還有肉眼很難看見的生物,他們的身體只有一個細胞,稱為單細胞生物。生物可以根據(jù)構(gòu)成的細胞數(shù)目分為單細胞生物和多細胞生物。單細胞生物只由單個細胞組成,而且經(jīng)常會聚集成為細胞集落。單細胞生物個體微小,全部生命活動在一個細胞內(nèi)完成,一般生活在水中。
常見的單細胞生物:
酵母菌,草履蟲,衣藻,眼蟲,變形蟲。
草履蟲:
一種身體很小、圓筒形的原生動物。最常見的是草履蟲,體長只有80~300微米。因為它身體形狀從平面角度看上去像一只倒放的草鞋底而叫做草履蟲。草履蟲全身由一個細胞組成,身體表面包著一層膜,膜上密密地長著許多纖毛,靠纖毛的劃動在水里運動。它身體的一側(cè)有一條凹入的小溝,叫“口溝”,相當于草履蟲的“嘴巴”?跍蟽(nèi)的密長的纖毛擺動時,能把水里的細菌和有機碎屑作為食物擺進口溝,再進入草履蟲體內(nèi),供其慢慢消化吸收。殘渣由一個叫肛門點的小孔排出。草履蟲靠身體的外膜吸收水里的氧氣,排出二氧化碳。常見的草履蟲具有兩個細胞核:大核主要對營養(yǎng)代謝起重要作用,小核主要與生殖作用有關。
酵母菌:
單細胞真菌,因為能發(fā)酵糖類,也叫糖真菌。具有圓形、卵圓形、長形、矩形、啞鈴狀等各種形狀。一般長2~3μm,寬1~10μm。營出芽生殖時,大小酵母菌連在一起,而成株狀。酵母菌可以在固體和液體培養(yǎng)基中生長,在固體培養(yǎng)基上的酵母菌菌落,多數(shù)不透明,光滑、濕潤、黏稠,易被挑起。啤酒酵母是常見的酵母菌,多用于研究有關酵母菌形態(tài)、結(jié)構(gòu)、繁殖特點和代謝途徑,也是發(fā)酵糖類產(chǎn)生乙醇和許多有機酸、酶制劑的材料。酵母菌也可在缺氧環(huán)境中生存。目前已知有1000多種酵母,根據(jù)酵母菌產(chǎn)生孢子(子囊孢子和擔孢子)的能力,可將酵母分成三類:形成孢子的株系屬于子囊菌和擔子菌。不形成孢子但主要通過出芽生殖來繁殖的稱為不完全真菌,或者叫“假酵母”(類酵母)。目前已知大部分酵母被分類到子囊菌門。酵母菌在自然界分布廣泛,主要生長在偏酸性的潮濕的含糖環(huán)境中,而在釀酒中,它也十分重要。而且貓吃了還會脹大,非常的危險。
變形蟲:
單細胞動物,分布很廣。生活在清水池塘或在水流緩慢藻類較多的淺水中。它體表的任何部位都可形成臨時性的細胞質(zhì)突起,稱為偽足。偽足是變形蟲的臨時運動器,也可以包圍住食物,完成攝食的作用。痢疾類變形蟲是寄生在人腸道里的變形蟲,營寄生生活,能夠溶解腸壁組織引起痢疾。
衣藻單:
細胞藻類,生活在淡水中。細胞呈卵形或球形,有細胞壁、細胞質(zhì)和細胞核;細胞質(zhì)里有一個杯狀的葉綠體。細胞前部偏在一側(cè)的地方有一個紅色的眼點,眼點對光的強弱很敏感。衣藻細胞的前端有兩根鞭毛,能夠擺動,因而衣藻可以在水中自由游動。衣藻的全身都能夠吸收溶解在水中的二氧化碳和無機鹽,并且能夠依靠眼點的感光和鞭毛的擺動,游到光照和其他條件都適宜的地方,進行光合作用,利用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制造有機物維持自己的生活。
眼蟲單:
細胞動物,細胞質(zhì)內(nèi)含有大量卵圓形葉綠體,其中含有葉綠素,有光時可以進行光合作用,自己制造有機物。在無光的條件下,眼蟲也可以通過體表吸收溶解于水中的有機物質(zhì)。身體前端有儲蓄泡,鞭毛從儲蓄泡孔伸出體外。在鞭毛基部有一紅色眼點,緊貼著眼點有一膨大部分,是能接受光線的光感受器,所以眼蟲在運動中有趨光性。
瘧原蟲:
單細胞動物,分布極廣,遍及全世界,主要以寄生生活。寄生在人體的瘧原蟲主要有四種:間日瘧原蟲、三日瘧原蟲、惡性瘧原蟲和卵形瘧原蟲。瘧原蟲能引起瘧疾。在我國以間日瘧原蟲、惡性瘧原蟲最為常見,由瘧蚊(按蚊類)叮咬而傳播,即瘧原蟲由寄生于瘧蚊的消化道而進入人的血液,寄生于人的肝細胞、紅細胞中。瘧原蟲對人的危害很大,它能破壞的紅細胞,使血液中的血紅蛋白嚴重減少而造成貧血,使肝脾腫大,也能傷害腦組織,嚴重地影響人們的健康甚至造成死亡。
相關初中生物知識點:單細胞生物與人類的關系
單細胞生物與人類的關系:
(1)有益:多數(shù)單細胞生物是浮游生物的組成部分,是魚類的天然餌料;草履蟲可吞食細菌,對污水凈化有一定作用。
(2)有害:瘧原蟲、痢疾內(nèi)變形蟲等寄生在人體內(nèi),危害人體健康;海水中的某些單細胞生物大量繁殖會造成赤潮。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portlandfoamroofing.com/chuzhong/258136.html
相關閱讀:初中生物知識點:觀察實驗:觀察人的口腔上皮細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