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和初中的區(qū)別想必是每個過來人都非常的清楚的,不光是學習上,而且在生活上,環(huán)境上都是有著很大的區(qū)別。環(huán)境的改變,同學面孔的改變,對于新高一的同學的心理都是有很大的影響的。從而新高一的同學們如果想要盡快的適應高中的學習和生活,心理的調節(jié)是非常的重要的。
對自己學業(yè)成績的擔憂是高一新生普遍具有的心理。
高中與初中相比,首先是學習任務重,課堂容量大。初中課堂的教學模式是講練結合,有時第二節(jié)課老師還會花一半時間讓學生鞏固復習,教授的新內容少,練習消化的時間相對充足。而高中課程緊湊,課堂容量大,幾乎沒有太多時間給學生慢慢練習消化。如果跟不上進度,學生只能自己課余再鞏固消化,不可能寄希望于上課時間反復操練。這對以前學習習慣被動、喜歡完全依靠老師安排的學生,以及學習效果屬于“慢熱型”的學生來說,都會感覺壓力陡增。
高一新生更重要的是還必須面對學習方式改變帶來的挑戰(zhàn)。初中考試的內容相對集中固定,很多老師上課,要求學生“死記硬背”的成分較多,而對調動學生動腦、鉆研、創(chuàng)造關注不夠。因為高中課程對學生能力的要求遠高于初中,教師不可能用死記硬背的方式培養(yǎng)出有能力的學生。雖然仍有一定量的背誦要求,但真正優(yōu)秀的學生必須樂于動腦、積極鉆研、勇于創(chuàng)造,要會“自主學習”,會合理安排時間。比如,高中的研究性課程、主題軸課程等都非常注重學生自己探索發(fā)現(xiàn)的過程;高中的作文,首先要求學生“我手寫我心”,其次要求學生有優(yōu)秀的人文素養(yǎng)和深厚的文化積淀,要有真正的文化判斷力和比較高遠的心胸眼界。雖然老師也會教授學生一些寫作的技巧和規(guī)律,卻普遍反對去“套用”文章。同時,高中教師相對初中,指導和管理也較為寬松,學生個人的學習態(tài)度和主動性,將更大程度地影響學生的學業(yè)。
【建議】首先真正樹立起學習主要靠自己的觀念,要積極動腦,樂于鉆研。因此課前的“預習”(自學)非常重要,它將幫助學生真正獲得一種學習能力,同時能較好適應高中大容量課堂的學習狀況。
其次,學會根據自己的學習情況,制定學習計劃和安排個人時間。不分輕重緩急,得過且過,或者僅僅被動依賴老師的安排,將會導致問題越來越多,難以收拾。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portlandfoamroofing.com/chuzhong/350948.html
相關閱讀:初中歷史知識點: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