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寧市)
〔甲〕世有
伯樂
,
然后有
千里馬
。千里馬
常有,而
伯樂
不常有。
故雖有名馬,?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
粟
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zhí)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乙〕管仲、隰朋從于桓公而伐孤竹,春往而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馬而隨之,遂得道。行山中,無水。隰朋曰:“蟻冬居山之陽,夏居山之陰,蟻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地,遂得水。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難師于老馬、老蟻,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師圣人之智,不亦過乎?
(選自《韓非子·說林上》)
7.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3分)
A.①食
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
②
食
之不能盡其材
B.
①千里馬
常有,
而
伯樂
不常有
②
乃放老馬
而
隨之,遂得道
C.
①
鳴
之
而不能通其意
②
蟻冬居山
之
陽,夏居山之陰
D.
①
老馬之
智
可用也
②
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
智
7
.
答案:D
評分:共3分。
答對得3分。
8.用現(xiàn)代漢語
翻
譯
下面的句子。(
4分)
①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②
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師圣人之智,不亦過乎?
8.答案:①想要跟普通的馬相等尚且辦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②現(xiàn)在的人卻不承認自己愚昧、不知道學習和吸取圣人的智慧,不太過分了嗎?
評分:共4分。每小題2分。意思對即可。
9
.托物寓意是古人的常用寫法。
〔甲〕
文作者以“千里馬”寓
▲
,
在韓愈看來,千里馬被埋沒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乙〕
文管仲最后“遂得道”,
是因為他相信
▲
(填寫一個成語),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
什么道理?
(
6
分)
9.答案: 人才
根本原因是“不知馬”;老馬識途
要善于向動物、自然學習,掌握自然規(guī)律。
評分:共6分。每問3分。填空1分,回答2分。意思對即可。
參考譯文:
管仲
和
隰朋
跟隨
齊桓公
出征
孤竹國
,春天去,冬天回,歸途中迷失了道路。管仲說:
“
可以讓老馬發(fā)揮作用了。
”
于是讓幾匹老馬在前面走,隊伍跟在后面,終于找到了道路。走在山里,隊伍找不到水喝。隰朋說:
“
螞蟻冬天住在山南,夏天住在山北,只要順著
螞蟻窩
向下挖就會找到水源。
”
果然挖到了水。像管仲這樣能干、隰朋這樣聰明的人,也知道要向老馬和螞蟻學習,但現(xiàn)在有許多人,不知道自己知識淺薄,卻不愿向學習聰明人的知識,不也是錯得很厲害嗎?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portlandfoamroofing.com/chuzhong/442612.html
相關閱讀:初中課外文言文導讀《楚人養(yǎng)狙》閱讀答案附翻譯
《候風地動儀》閱讀答案
《記承天寺夜游》《喜雨亭記》比較閱讀答案及試題評價
課外文言文《趙普》拓展訓練(附答案)
《公儀休相魯而嗜魚》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