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1
題
中國的城市多有外國名城的美喻別稱,例如哈爾濱之謂
“
東方莫斯科
”
、蘇州之謂
“
東方威尼斯
”
等等。繁華一時的上海向有
“
東方好萊塢
”
、
“
東方巴黎
”
的美譽,只不過那是過去的事了。今天,當中國的每一個城市都雄心勃勃地欲定位于
“
國際大都市
”
時,
“
東方巴黎
”
的桂冠似乎還
“
名花無主
”
。
80
代以來城市文化格局的變化重組,挾港臺文化之勢的廣州一時成為商業(yè)化的通俗流行文化重鎮(zhèn),略近好萊塢之相。風云激蕩的北京則出人意料地成為
“
另類
”
藝術和文化的樂土,吸引著星夜奔馳的外省青,
“
流浪北京
”
成為他們無可選擇的命運。八百古都的香火竟也點燃了先鋒藝術的星火。于是
“
圓明園
”
不僅記錄了百國恥,也成為一種文化符號和象征,成為憑吊近十文化的一個
“
圣地
”
。
文化中心的嬗變和逆轉(zhuǎn)是一個發(fā)人深思的話題。正如傳統(tǒng)教育具有官學和私學兩個源流、兩種傳統(tǒng);北京文化也具有兩個空間和兩種品性
——
它不僅是體制文化和知識分子精英文化的中心,并有中國最寬容、最活躍的民間文化空間,成為通俗流行文化的中心。兼容并蓄的北京生成著一種新的文化生態(tài)和文化氣象,使之成為與中國大多數(shù)城市絕不相同的富于磁力的城市,漸呈藝術之都巴黎的恢弘崢嶸之勢。
這是一個難解的當代文化之謎。這一事態(tài)如發(fā)生在上海,似乎更為順理成章。這里沒有法租界、咖啡館、法國梧桐和法國大菜,沒有歐美風雨的浸潤;甚至也沒有了歷經(jīng)滄桑、雄踞四野的城墻和城門,沒有了茶館和會館,以及四合院里的肥狗、胖丫頭、金魚缸和石榴樹。若說起北京和巴黎的關聯(lián),只是曾有過一所中法大學;此外,便是大革命時代的激進和激情,以及文化之都暗中傳送繼續(xù)文氣文脈了。
兩個文化之都的差異清晰可見。一個中國留學生從文化地理學的角度,比較過北京和巴黎:位于永定河之北的北京是典型中國式的
“
單岸城市
”
,塞納河橫貫的巴黎則是歐洲式的
“
雙岸城市
”
;北京的城市格局是方正歸整的
“
井田效應
”
,巴黎則是有中心向外擴散的
“
漣漪效應
”
;北京城市以西向和北向為主的發(fā)展?jié)摵艘环N
“
內(nèi)陸取向
”
,而巴黎沿西北向發(fā)展的
“
歷史性軸線
”
,表明了一種明確無誤的海洋走向。
當代北京的現(xiàn)代化取向或許并不主要體現(xiàn)在城市規(guī)則上,其現(xiàn)代文化在本土生長,已形成直接吸納世界文化的相應機制。后者曾經(jīng)是上海重要的文化特色和文化優(yōu)勢之一;剡^頭來看,經(jīng)由港臺轉(zhuǎn)手倒賣外部文化,終究是難成大器、難以遠行的。令人遺憾的是,以
“
國際化
”
定位的許多中國城市的
“
現(xiàn)代化
”——
就城市建設面貌、價值取向和精神氣質(zhì)等許多方面而言,都只是港臺文化的拙劣翻版,距主流文明相去甚遠;即便是北京文化,在這許多方面同樣是亟待改進的。
8
.對北京
“
漸呈藝術之都巴黎的恢弘崢嶸之勢
”
的原因說明恰當?shù)囊豁検?br />(
)
A
.北京與巴黎都具有大革命時代的激進和激情以及文化之都暗中傳遞繼續(xù)的文氣文脈。
B
.北京是富有磁力的城市,吸引著星夜奔馳的的外省青
“
流浪北京
”
,生成著一種新
的文化生態(tài)和文化氣象。
C
.京是八百古都,是體制文化和知識分子精英文化的中心。
D
.北京不僅是體制文化和精英文化的中心,而且有民間文化的最為寬容與活躍的空間,
成為通俗流行文化的中心。
9
.結(jié)合全文,對第(
4
)段畫線句子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
)
A
.選取富有特征性的事物,形象地說明了上海和北京的歷史變遷及其風土人情的差異。
B
.選取富有特征性的事物,形象地說明了北京與上海的文化差異。
C
.選取富有特征性的事物,形象地說明了北京與巴黎的文化差異。
D
.選取富有特征性的事物,形象地說明了北京的歷史變遷及其與巴黎風土人情的差異。
10
.對文中幾座城市的當今的文化特點、文化地位概括不恰當?shù)囊豁検?br />(
)
A
.廣州:商業(yè)化的通俗流行文化重鎮(zhèn)。
B
.上海:曾為
“
東方好萊塢
”
、
“
東方巴黎
”
,這一
“
文化特色
”
和
“
文化優(yōu)勢
”
現(xiàn)已蕩
然無存的現(xiàn)代化大都市。
C
.北京:本土文化與世界文化兼容并蓄的八百古都。
D
.巴黎:典型的西方文化之都。
11
.下面對本文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
.由于城市文化格局的變化重組,北京已成為
“
另類
”
藝術文化和先鋒文化的樂土和
圣地。
B
.城墻、茶館和四合院,代表了典型的北京傳統(tǒng)的城市文化。
C
.從文化地理學上比較,是為了證明北京和巴黎的城市規(guī)劃不同,現(xiàn)代化取向勢必也不能相同。
D
.北京要想靠近主流文明,必須在城市建筑文化的價值取向和精神氣質(zhì)諸方面加以改進。
參考答案:中小學作文閱讀答案網(wǎng)整理
8.D
。
9.C
。
10.B
。
11.A
。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portlandfoamroofing.com/chuzhong/562811.html
相關閱讀:《細菌發(fā)電》閱讀答案
密林深處 閱讀答案
位夢華《氣候的威力》閱讀答案
有關“微博”的說明文閱讀
閱讀《深空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