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質學家孫云鑄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初中地理 來源: 高中學習網(wǎng)


中國地質學家、古生物學家、地層學家、地質教育家。1895年11月生于江蘇省高郵縣。1918年由北洋大學礦產(chǎn)科轉入北京大學地質系,1920年畢業(yè),留任助教。1927年在德國哈勒大學獲理學博士學位,回國后任北京大學地質系教授。1931年兼清華大學教授。1936年兼中心大學訪問教授。1937年任西南聯(lián)合大學地質地理氣象系教授、系主任。1946年任北京大學地質系系主任。1950年任中國地質工作計劃指導委員會委員。1952年任地質部教育司長。195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生物地學部首批學部委員。1956年任地質部地質礦產(chǎn)研究所副所長。1960年任地質部地質科學研究院副院長。1979年1月5日在北京病逝。

孫云鑄是我國無脊椎古生物學及生物地層學的主要奠基人之一。他的重要學術成就是對寒武紀地層、地史及其三葉蟲動物群的研究。1924年他發(fā)表的《中國北部寒武紀動物化石》是我國學者發(fā)表的第一部大型古生物學專著,以后他又發(fā)表了《中國北方上寒武紀三葉蟲化石》(1935)、《關于中國寒武紀地層界線問題》(1948)《中國寒武紀地層劃分問題》(1961)等等。他描述發(fā)表了三葉蟲化石幾十個屬、100多個種,其中他發(fā)現(xiàn)并建立了18個新屬、86個新種,絕大多數(shù)是寒武紀(特別是晚寒武世)地層的標準帶化石。他多次研究總結寒武紀地層劃分對比問題,最后將中國寒武系修訂為3個統(tǒng)、10個階、20個化石帶,為中外地質界長期沿用。

孫云鑄一專多能,對于其他各時代地層(特別是古生界各個系)、其他各門類化石(特別是筆石、菊石、珊瑚、棘皮動物等)都有長期精深研究,發(fā)表過著作數(shù)十種。他還發(fā)表過很多古生物地層學、歷史地質學的綜合性著作,如《就中國古生代地層論劃分地史時代之原則》、《太平洋,早古生代生物擴散的重要中心》、《中國古生代各系界線問題》、《海侵的基本概念和問題--著重討論中國古生代各紀動物群及其分區(qū)》等。這些論著對廣大地質工作者具有普遍的指導意義。孫云鑄在中國地質學界、古生物學界始終居于領導地位,他是中國地質學會和中國古生物學會的重要創(chuàng)始人之一,并多次擔任兩會會長(理事長)。

孫云鑄在北京大學、西南聯(lián)大等校主要講授古生物學、地層學、地史學《中國標準化石》等課程,并擔任行政管理工作,培養(yǎng)了不少地質、古生物、地層學方面的精英。他擔任新中國地質教育領導職務時,積極籌建地質院校,組織領導地質教材的編審工作,并親自參加并領導編撰《古生物地史學》教科書,他為加速培養(yǎng)中國的地質科技人才做出了重大貢獻。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portlandfoamroofing.com/chuzhong/603364.html

相關閱讀:精選初二上冊地理第三章知識點總結:自然資源概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