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自然資源的劣勢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初中地理 來源: 高中學習網


第一,我國難以利用的土地面積比例高,土地利用率低,尤其是耕地資源緊缺,后備耕地資源不足。由于海陸分布、地形地勢、氣候的影響,我國境內有流動沙丘6.7億畝,戈壁8.4億畝,4000料以上高山29.09億畝,難以利用土地總面積達44.19億畝,占我國土地面積的30.68%。從目前我國土地利用結構看,用于農林牧的土地占57.8%,其中耕地僅占14%,低于世界平均數(shù),加之后備耕地資源毛面積僅5億畝,真正可墾為耕地的僅1—2億畝。隨著社會經濟的發(fā)展,耕地將不斷被占用,耕地數(shù)量將持續(xù)下降。
第二,我國自然資源的時間分布不協(xié)調。我國大部分地區(qū)年降水量的70—80%集中在6—9月,并多以暴雨形式出現(xiàn),容易出現(xiàn)洪澇、干旱等自然災害;我國草地面積雖廣,但限于氣候條件,夏秋草場和冬春草場不平衡,限制草地的載畜量。
第三,我國區(qū)域資源不匹配,自然資源分布與生產力分布不協(xié)調。我國草地和地下礦產資源集中于四北部,而耕地和生產力高的區(qū)域相對集中于東南部,自然資源與生產力分布錯位,北煤南運,南糧北調,造成運輸緊張,生產成本增高。
第四,我國資源質量差異懸殊,低劣資源所占比重較大。在我國已探明儲量的148種礦種中,占有明顯優(yōu)勢的除煤外,多數(shù)是用量較小的有色金屬和非金屬礦種。我國90%以上的鐵礦為貧礦,很多礦種的采、選、冶亦較困難。在農用礦產中,磷礦亦多為貧礦。此外,在我國的能源中,優(yōu)質能源石油、天然氣只占很小比例,其余為煤,這就決定了我國能源結構中以煤為主的格局。
第五,人均資源量少。我國各類主要自然資源的人均占有量水平都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人均土地面積為三分之一,人均水資源為四分之一,人均森林面積為六分之一,人均草地面積為三分之一,礦產資源潛在價值的人均值也只及世界人均的二分之一。我國人均占有資源量偏少這一狀況將隨著我國人口的持續(xù)增長而加劇。
我國主要資源人均占有量在世界144個國家的排序:
土地面積 110位以后
耕地面積 126位以后
草地面積 76位以后
森林面積 107位以后
淡水資源量 55位以后
45種礦產潛在價值 80位以后
我國自然資源的劣勢將對我國社會經濟的發(fā)展產生深遠的影響,應根據我國資源狀況和社會經濟發(fā)展的需求,盡快制定我國自然資源開發(fā)利用總體戰(zhàn)略。其次,我國自然資源相對短缺,應充分利用資源互補特性,如我國糧食緊缺,就應充分利用食物的多樣性,來彌補我國人均糧食占有水平較低的狀況。類似的情況在國外也可以找到,如有的國家狠抓奶牛飼養(yǎng),大大提高牛奶產量,相應地緩解了糧食供求矛盾。另外,要重視再生資源的綜合利用,這里包括:農林牧的副產品的利用,如餅渣、秸稈、廢舊金屬的再利用;污染物資源化,如污水資源化;礦區(qū)的復墾等等。隨著社會經濟的發(fā)展,我國需要的資源量大量增加,我們應確定一次資源與二次資源之間的相應比例,以及在相應的部門間資源再分配的關系,對二次資源的開發(fā)利用給予扶持和優(yōu)惠。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portlandfoamroofing.com/chuzhong/777423.html

相關閱讀:歐洲最美麗的五大古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