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題中國近現(xiàn)代史(人教版高二歷史)

編輯: 逍遙路 關(guān)鍵詞: 高二學習指導 來源: 高中學習網(wǎng)


【摘要】溫故而知新,大家只要做到這點,一定可以提高學習能力。小編為大家整理了高二歷史知識中國近現(xiàn)代史,方便同學們查看復習,希望大家喜歡。

中國近現(xiàn)代史

專題一 中國近現(xiàn)代的先進思想

單元主題:西學東漸(林則徐、魏源“師夷之長技以制夷” 洋務派“中體西用” 早期維新思想 維新思想 孫中山“三民主義” 新文化運動“民主科學思想 馬克思主義的傳播)

一、 “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思想

1、背景:清朝實行閉關(guān)鎖國政策,造成統(tǒng)治者愚昧無知;外國資本主義對中國侵略加劇和中西聯(lián)系的擴大;先進中國人為了解西方,抵御外來侵略,向西方學習。

2、代表人物:林則徐《四洲志》、魏源《海國圖志》

3、特點:沒有具體實踐,但是具有啟迪作用。、

二、“中學為體,西學為用”思想

1、背景:19世紀60年代,西學更加廣泛的傳入中國;內(nèi)憂外患;

2、代表人物:曾國藩、李鴻章、張之洞

3、目的:“師夷長技以自強”、“求富”(鞏固清政府統(tǒng)治)

4、論戰(zhàn):頑固派vs洋務派

5、實踐:洋務運動

6、結(jié)果:19世紀90年代洋務運動的破產(chǎn),說明“中體西用”思想不能使中國走向富強。

三、早期維新思想

1、背景:19世紀60年代,外國資本主義侵略的加深和民族資本主義的產(chǎn)生;

2、代表人物:王韜、鄭觀應

3、主張:最初持“中體西用”的思想,中法戰(zhàn)爭后主張改良政治,實行君主立憲制度。

4、特點:尚未形成完整理論,未付諸實踐

四、維新思想

1、出現(xiàn)背景:

①19世紀90年代,民族工業(yè)的初步發(fā)展和民族資產(chǎn)階級力量的壯大;

②帝國主義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民族危機空前嚴重;

③西學的進一步傳播;

2、代表人物:康有為、梁啟超、譚嗣同、嚴復

3、共同主張:發(fā)展資本主義;興民權(quán)、設議院、實行君主立憲;倡西學,廢八股;

康有為:《孔子改制考》《新學偽經(jīng)考》

梁啟超:《變法通議》變法圖存,伸民權(quán),設議院

譚嗣同:《仁學》批判君主專制和綱常禮教,倡導自由、平等;

嚴復:譯著《天演論》,“自由為體,民主為用”

4、與頑固派論戰(zhàn)

焦點:要不要“變法”;要不要興民權(quán)行君主立憲;要不要倡西學,改革教育制度

5、實踐:戊戌變法

6、影響:起到思想啟蒙的作用,促進了人們的覺醒。

【總結(jié)】高二歷史知識中國近現(xiàn)代史就為大家介紹到這兒了,希望對老師和同學們都有幫助,祝大家在學習愉快

相關(guān)鏈接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er/132786.html

相關(guān)閱讀:高二精編英語短語make thin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