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學一輪復習每日一練(四)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考復習 來源: 高中學習網


學無止境,高中人生成長變化最快的階段,所以應該用心去想去做好每件事,化學網為大家整理了高考化學一輪復習每日一練(四),希望可以幫助到更多同學!

[題型專練]

1.(廣東三模)設nA為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的數(shù)值。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常溫下,4 g CH4含有nA個CH共價鍵

B.1 mol Fe與足量的稀HNO3反應,轉移2 nA個電子

C.1 L 0.1 molL-1NaHCO3溶液中含有0.1nA個HCO

D.常溫常壓下,22.4 L的NO2和CO2混合氣體含有2 nA個O原子

解析 4 g CH4含有的共價鍵為4=1 mol,A正確;B項,F(xiàn)e與足量稀HNO3反應,生成的是Fe3+,1 mol Fe反應轉移3 nA個電子;C項,NaHCO3溶液中存在HCO的水解,故C錯;D項,還是標準狀況,故無法計算氧原子個數(shù)。

答案 A

2.(江蘇化學,6)設NA為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的值。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1.6 g由氧氣和臭氧組成的混合物中含有氧原子的數(shù)目為0.1NA

B.0.1 mol丙烯酸中含有雙鍵的數(shù)目為0.1NA

C.標準狀況下,11.2 L苯中含有分子的數(shù)目為0.5NA

D.在過氧化鈉與水的反應中,每生成0.1 mol氧氣,轉移電子的數(shù)目為0.4NA

解析 A項,氧氣和臭氧均由氧原子組成,1.6 g混合氣體含有O原子的物質的量為n(O)==0.1 mol,即含有氧原子的個數(shù)為0.1NA,正確;B項,丙烯酸結構簡式為:CH2CHCOOH,分子中含有碳碳雙鍵和碳氧雙鍵,0.1 mol丙烯酸含雙鍵的數(shù)目為0.2NA,錯誤;C項,標準狀況下,苯為液態(tài),錯誤;D項,過氧化鈉與水發(fā)生反應:2Na2O2+2H2O===4NaOH+O2,生成1 mol O2時,轉移電子數(shù)為2NA,故每生成0.1 mol氧氣,轉移電子數(shù)目為0.2NA,錯誤。

答案 A

3.(佛山一模)設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的值為NA,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在銅與硫的反應中,1 mol銅參加反應失去的電子數(shù)為2NA

B.常溫下,32 g含有少量臭氧的氧氣中,含有的氧原子數(shù)為2NA

C.若1 mol氯化鐵完全轉化為氫氧化鐵膠體,則分散系中膠體微粒數(shù)為NA

D.78 g過氧化鈉固體中所含陰、陽離子總數(shù)為4NA

解析 Cu與S反應生成的是Cu2S,1 mol Cu參與反應失去的電子數(shù)為NA,A項錯誤;氫氧化鐵膠體是大量Fe(OH)3聚集形成的,C項分散系中膠體微粒數(shù)小于NA,C項錯誤;Na2O2由Na+、O構成,78 g (1 mol) Na2O2固體中所含陰、陽離子總數(shù)為3NA,D項錯誤。

答案 B

4.(武漢調研)設NA表示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的數(shù)值。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標準狀況下,22.4 L Cl2中含有的氯原子數(shù)目為2NA

B.25時,在pH=2的1.0 L H2SO4溶液中含有的H+數(shù)目為0.02NA

C.1 L 0.1 molL-1 CuSO4溶液中含有的Cu2+數(shù)目為0.1NA

D.44 g CO2中含有的C===O鍵數(shù)目為4NA

解析 A項,1 mol Cl2中含有2 mol氯原子,A正確;B項,c(H+)=0.01 molL-1,1 L溶液中含有的H+數(shù)目為0.01NA,B錯誤;C項,溶液中的Cu2+會部分發(fā)生水解而減少,C錯誤;D項,1個CO2分子中有2個C===O鍵,1 mol CO2中含有的C===O鍵數(shù)目為2NA,D錯誤。

答案 A

5.(惠州二模,11)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的值約為6.021023,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4 g重水(D2O)中所含質子數(shù)為26.021023

B.磷酸的相對分子質量與6.021023個磷酸分子的質量相等

C.25,pH=13的NaOH溶液中含有OH-數(shù)約為6.021022

D.6.021022個氯氣分子溶于水形成1 000 mL溶液,溶液中c(Cl-)=0.1 molL-1

解析 1個D2O中含10個質子,則4 g D2O(0.2 mol)中含2 mol質子,質子數(shù)約為26.021023,A項正確;相對分子質量和質量是兩個不同的概念,B項錯誤;C項沒有給出溶液的體積,無法計算;氯氣只能部分與水反應,D項錯誤。

答案 A

6.設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的數(shù)值約為6.021023,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

A.0.5 g C3H4中含有共用電子對的數(shù)目為0.16.021023

B.3.0 g淀粉和葡萄糖混合物中共含碳原子數(shù)為0.16.021023

C.25時,pH=1的醋酸溶液中含有H+的數(shù)目為0.16.021023

D.標準狀況下,2.24 L CHCl3中含有的分子數(shù)為0.16.021023

解析 本題易誤選B的原因主要是誤以為淀粉和葡萄糖的最簡式一樣,誤選C的原因主要是將氫離子的物質的量濃度與其物質的量概念混淆了,錯選D是忽視了氣體摩爾體積的前提條件(標準狀況下的氣體),把CHCl3看成氣體了。

答案 A

7.設NA為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的數(shù)值,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標準狀況下,22.4 L CCl4中含有的CCl4分子數(shù)為NA

B.1.0 L 0.1 molL-1的Na2S溶液中含有的S2-的數(shù)目為0.1NA

C.在密閉容器中充入1.5 mol H2和0.5 mol N2,充分反應后可得到NH3的分子數(shù)為NA

D.1 mol Fe與過量的稀HNO3反應,轉移3NA個電子

解析 標準狀況下CCl4呈液態(tài),不能用氣體摩爾體積進行計算,A錯誤;S2-能發(fā)生水解,所以溶液中S2-的數(shù)目小于0.1NA,B錯誤;N2與H2的反應是可逆反應,充分反應后得到NH3的分子數(shù)小于NA,C錯誤;由于硝酸過量,1 mol鐵完全轉化為Fe3+,轉移3NA個電子,D正確。

答案 D

8.用NA表示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的值,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常溫常壓下,33.6 L氯氣與27 g鋁充分反應,轉移電子數(shù)為3NA

B.標準狀況下,分子數(shù)為NA的CO、N2混合氣體體積為22.4 L,其質量為28 g

C.50 mL 8 molL-1的濃鹽酸與足量的MnO2加熱反應,生成Cl2的分子數(shù)為0.1NA

D.標準狀況下,80 g SO3中含3NA個氧原子,體積為22.4 L

解析 常溫常壓下,33.6 L Cl2的物質的量小于1.5 mol,與1 mol Al充分反應時,Al過量,轉移電子數(shù)小于3NA,A項錯誤;CO、N2的摩爾質量相同,1 mol混合氣體的質量為28 g,在標準狀況下的體積為22.4 L,B項正確;濃鹽酸與足量MnO2反應時,濃鹽酸會逐漸變稀,稀鹽酸不與MnO2反應,C項錯誤;標準狀況下,SO3是固體,D項錯誤。

答案 B

9.用NA表示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的值。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在0時,22.4 L氫氣中含有2NA個氫原子

B.電解食鹽水若產生2 g氫氣,則轉移的電子數(shù)目為NA

C.1 mol乙烷分子中共價鍵總數(shù)為7NA

D.密閉容器中46 g NO2含有的分子數(shù)為NA

解析 A項,未指明壓強;B項,2 g H2的物質的量為1 mol,應轉移2NA個電子;D項,隱含2NO2??N2O4反應,46 g NO2含有的分子數(shù)應小于NA。

答案 C

10.NA表示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的值,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1.8 g重水(D2O)中含有的質子數(shù)和電子數(shù)均為1.0NA

B.500 30 MPa下,N2(g)+3H2(g)??2NH3(g) H=-38.6 kJmol-1。將分子數(shù)為1.5NA的H2和過量N2在此條件下充分反應,放出熱量19.3 kJ

C.標準狀況下,將11.2 L Cl2通入足量的石灰乳中制備漂 *** ,轉移的電子數(shù)為0.5NA

D.15 g石英晶體中含有的SiO鍵數(shù)目為2NA

解析 重水的摩爾質量為20 gmol-1,1個重水分子中含有的質子數(shù)和電子數(shù)均為10,1.8 g重水中含有的質子數(shù)和電子數(shù)均為10NA=0.9NA,故A項錯誤?赡娣磻械姆磻獰岜硎驹摲磻耆M行到底時的熱效應,由于1.5 mol的H2在合成氨反應中不可能完全轉化,因此放出的熱量必小于19.3 kJ,故B項錯誤。SiO2是呈空間網狀的正四面體結構,15 g石英的物質的量約等于0.25 mol,其含有的SiO鍵數(shù)目應為NA,故D項錯誤。

答案 C

以上就是高考頻道高考化學一輪復習每日一練(四)的全部內容,化學網會在第一時間為大家提供,更多相關信息歡迎大家持續(xù)關注!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kao/705180.html

相關閱讀:最有效最科學的高考復習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