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歷史學習需要有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三學習指導 來源: 高中學習網(wǎng)


  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不僅對于高三的學習備考有幫助,對以后的學習生活也有很大的益處。在學習中的良好習慣應該包括預習習慣、上課習慣、復習習慣等基本環(huán)節(jié)。

  一、預習是首要環(huán)節(jié)。預習的目的在于對將要學習的知識有個總體了解,以便上課時有目的地聽講,集中精力解決好新課的重點和難點。正所謂不動筆墨不讀書。邊看書,邊用筆在書上進行“圈、點、勾、畫、批”。圈點的過程,就是提煉重點的過程,就是品味、加深理解的過程,就是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

  二、上課的時候,要認真專注地聽老師講解和同學發(fā)言,要積極思考,課堂上回答問題和討論問題,都要積極踴躍,敢于發(fā)表自己的意見。要記課堂筆記,若有疑問,可以及時提出或課后探討。

  三、課后要進行及時的復習。

 。ㄒ唬┮泄潭ǖ膹土晻r間

  要提高歷史學科的復習效率,首先要有固定的復習時間,以每天不少于50分鐘為佳,太多會影響其他學科的復習,太少又沒效果;時間宜安排在就寢前的一小時(這段時間是一天中大腦的四次記憶高潮之一);一般來說,在每天固定的復習時間里,對中國古代史、中外近現(xiàn)代史都要有明確的量的規(guī)定,具體辦法如下:

  1.確定在一定的時間段里對教材的復習遍次,再根據(jù)每冊教材內(nèi)容的多少確定每天對五本教材的復習量(即每天復習多少頁)。

  2.針對中國古代史內(nèi)容相對較少,而中外近現(xiàn)代史的內(nèi)容較多且理論性較強的特點;在固定的50分鐘時間里,安排中國古代史的復習時間可用10分鐘,另兩本教材各用20分鐘,再根據(jù)每天所規(guī)定每本教材的復習時間、所要復習的量來確定每天每本教材要復習多少頁。

  3.在《中外近現(xiàn)代史》上冊復習完后,再復習下冊,每天所用時間、復習量、方法與上冊相同。但此時《中國古代史》已經(jīng)復習了一遍,是否還要接著再復習?答案是肯定的。因為《中國古代史》的史實記憶相對較多,而中國近現(xiàn)代史、世界近現(xiàn)代史側重于理解,因此中國古代史的復習遍次應多—些,且每天分配的時間只有10分鐘,要記住并理解其內(nèi)容也應多看。

 。ǘ┟恳槐閺土暥家袀戎攸c

  教學中我們常聽到有些學生反映:我已經(jīng)將教材看了好幾遍,但還是記不;有些同學認為每天面對的都是熟悉的內(nèi)容,感到很枯燥。固然,時間是記憶的保證,但記憶效果的高低與投入的時間量并不完全成正比。就記憶而言,以理解為前提的記憶效果比單純的記憶要好;為此,要掌握知識應注重理解,而且每一遍次的復習不能簡單地循環(huán)往復,要有側重點、針對性;這樣可使復習以及對知識的了解由表及里、由淺入深,最終達到理解并記住的效果。具體方法如下:

  第一遍復習以教材內(nèi)容為主,包括教材標題、大小子目及具體的內(nèi)容,做到事無大小、輕重,均一一過目,理清各標題之間的關系。目錄是知識的框架,只有把握了歷史框架,才能將零碎、非有序的具體知識點歸屬弄清楚。另外,每天看完規(guī)定的內(nèi)容后,臨睡前應將白天復習過的內(nèi)容在大腦里像放電影一樣過一遍,不要求將所有的內(nèi)容都回憶出來(其實這也是不可能的),主要是將當天復習過的大小標題及彼此間的關系回憶出來,這樣既能鞏固主干知識,又不至于因精力過于集中而使大腦興奮影響睡眠。

  第二遍復習以理清歷史線索并進行知識拓展為重點。從目前高考試卷看,歷史學科的試題有兩個顯著特點,一是強調(diào)對歷史發(fā)展沿革(即歷史基本線索)的考查,二是注重考查學生的綜合及創(chuàng)新能力。選擇題一般是對同類知識進行設問。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san/287002.html

相關閱讀:高三化學期末備考:大題拿高分的答題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