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普通高考湖南卷生物試題解析及點評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三 來源: 高中學習網


一、選擇題(每小題6分共36分。每小題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1.下列有關細胞的敘述,正確的是(    )

 

A.病毒是一類具有細胞結構的生物

 

B.藍藻細胞具有細胞核且DNA呈環(huán)狀

 

C.人體所有細胞的細胞周期持續(xù)時間相同

 

D.內質網和高爾基體都具有流動性

 

【命題立意】主要考察細胞結構的知識,重點考察生物膜的流動性。

 

【解析】病毒沒有細胞結構,由蛋白質外殼及其包裹著的核酸構成;藍藻屬于原核生物,沒有具有核膜的細胞核;不同細胞分裂速度有差異,細胞周期持續(xù)時間不一樣;內質網和高爾基體都屬于生物膜,構成生物膜的磷脂分子與蛋白質分子大多是可以運動的。答案:D

 

2.下列有關呼吸作用的敘述,正確的是(    )

 

A.無氧呼吸的終產物是丙酮酸

 

B.有氧呼吸產生的[H]在線粒體基質中與氧結合生成水

 

C.無氧呼吸不需要O2的參與,該過程最終有[H]的積累

 

D.質量相同時,脂肪比糖原有氧呼吸釋放能量多

 

【命題立意】考察有氧呼吸與無氧呼吸的區(qū)別、不同物質氧化分解釋放能量的差異,重點考察對有氧呼吸過程的理解及應用。

 

【解析】細胞呼吸的第一階段在細胞質基質中進行,產生丙酮酸和少量[H]。(1)如果有O2,丙酮酸可進入線粒體基質,在H2O參與下分解出CO2并產生大量的[H];這兩個階段產生的[H]在有氧呼吸的第三階段,在線粒體內膜上與O2結合生成水;(2)如果是無氧條件,產生的丙酮酸和[H]會繼續(xù)反應生成無氧呼吸的終產物乳酸(或酒精與CO2),[H]不會積累下來。

 

與糖原相比,脂肪含C、H多,含O少,質量相同時,脂肪的氧化消耗O2多,更多的O2在有氧呼吸的第三階段與[H]結合生成H2O,釋放更多的能量。答案:D。

 

3.要在普通光學顯微鏡下觀察到質壁分離、RNA和脂肪,下列四組材料中應選擇的一組是(    )

 

A.水稻胚乳和花生子葉                  B.天竺葵葉和水稻胚乳

 

C.紫色洋蔥和花生子葉                  D.天竺葵葉和紫色洋蔥

 

【命題立意】通過對實驗材料的選擇考察綜合分析能力。

 

【解析】紫色洋蔥可用于觀察質壁分離;花生子葉含脂肪多,可以用蘇丹Ⅲ(Ⅳ)染色觀察脂肪,用吡羅紅對花生子葉切片染色可使細胞中的RNA呈紅色。水稻胚乳含淀粉多、含脂肪極少。答案:C。

4.水中氧含量隨水溫的升高而下降。生活在寒溫帶湖泊中的某動物,其血液中的血紅蛋白含量與其生活的水溫有關。圖中能正確表示一定溫度范圍內該動物血液中血紅蛋白含量隨水溫變化趨勢的曲線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命題立意】通過資料分析領悟生物對環(huán)境的適應性。

 

【解析】水體中O2含量隨水溫升高而降低,該動物在溫度較高的水體中吸收O2相對困難,血紅蛋白含量增加,對O2的運輸能力增強,也相應增強了吸收O2的能力。答案:A

 

5.將神經細胞置于相當于細胞外液的溶液(溶液S)中,可測得靜息電位。給予細胞一個適宜的刺激,膜兩側出現一個暫時性的電位變化,這種膜電位變化稱為動作電位。適當降低溶液S中的Na+濃度,測量該細胞的靜息電位和動作電位,可觀察到(    )

 

A.靜息電位值減小                      B.靜息電位值增大

 

C.動作電位峰值升高                    D.動作電位峰值降低

 

【命題立意】考察對靜息電位和動作電位的理解,落腳點為數據分析能力。 

 

6.在白花豌豆栽培園中,偶然發(fā)現一株開紅花的豌豆植株,推測該紅花表現型的出現是花色基因突變的結果,為確定推測是否正確,應檢測和比較紅花植株與白花植株中(   )

 

A.花色基因的堿基組成                  B.花色基因的DNA序列

 

C.細胞的DNA含量                    D.細胞的RNA的含量

 

【命題立意】考察基因的概念、堿基組成和特異性。

 

【解析】基因是有遺傳效應的DNA片段,它的堿基序列具有多樣性和特異性。不同的基因具有相同的堿基組成和不同的脫氧核苷酸序列,細胞中DNA和RNA的含量是否有差異,并不能反映基因種類的差異或控制同一種性狀的等位基因間堿基序列的差異。答案B

 

二、非選擇題

 

29.(9分)將同種大鼠分為A、B兩組,A組大鼠除去淋巴細胞后,產生抗體的能力喪失;從B組大鼠中獲得淋巴細胞并轉移到A組大鼠后,發(fā)現A組大鼠能夠重新獲得產生抗體的能力。請回答: 

 

(1)上述實驗說明_________是免疫反應所需的細胞。

 

(2)為了證明接受了淋巴細胞的A組大鼠重新獲得了產生抗體的能力,需要給A組大鼠注射______,然后檢測相應的抗體。

 

(3)動物體內產生特異性抗體的細胞稱為__________。在抗體、溶菌酶、淋巴因子和編碼抗體的基因這四種物質中不屬于免疫活性物質的是________。在吞噬細胞、淋巴細胞和紅細胞這三類細胞中不屬于免疫細胞的是______。

 

【命題立意】考察對免疫知識的識記、理解。

 

【解析】B淋巴細胞或記憶細胞受抗原刺激后分化形成漿細胞(效應B細胞),漿細胞產生抗體?贵w、溶菌酶、淋巴因子和編碼抗體的基因都具有生物活性,前三項都參與非特異性免疫和(或)特異性免疫過程。DNA是攜帶遺傳信息的物質,不直接參與免疫過程。

 

【答案】(1)淋巴細胞(或B淋巴細胞)  (2)抗原  (3)漿細胞(或效應B細胞);編碼抗體的基因;紅細胞

 

30.(9分)從某植物長勢一致的黃化苗上切取等長的莖段(無葉和側芽),將莖段自頂端向下對稱切至約3/4處后,浸沒在不同濃度的生長素溶液中,一段時間后,莖段的半邊莖會向切面?zhèn)葟澢L形成彎曲角度(α) 如圖甲,α與生長素濃度的關系如圖乙。請回答:

 

(1)從圖乙可知,在兩個不同濃度的生長素溶液中,莖段半邊生長產生的彎曲角度可以相同。請根據生長素作用的特性,產生這一結果的原因,原因是_________。

 

(2)將切割后的莖段浸沒在一未知濃度的生長素溶液中,測得半邊莖的彎曲角度α1 ,從圖乙中可查到與α1 對應的兩個生長素濃度,即低濃度(A)和高濃度(B),為進一步確定待測溶液中生長素的真實濃度,有人將待測溶液稀釋至原濃度的80%,另取切割后的莖段浸沒在其中,一段時間后測量半邊莖的彎曲角度得到α2。請預測α2和α1相比較的可能結果,并得出相應的結論,并得出相應的結論:__________________。

 

【命題立意】通過生長素生理作用的兩重性原理考察數據分析能力與表達能力。

 

【解析】(1)生長素的生理作用具有兩重性,生長素有一個發(fā)揮生理作用的最適濃度,在最適濃度的基礎上,升高或降低濃度,生長素相應的生理作用都降低,也就存在類似圖乙中虛線與曲線形成的兩個交叉點,這兩個點對應的生長素濃度不同而生長素的效應相同。

 

(2)如圖乙所示,最適生長素濃度產生最大α值,在A濃度(低濃度)基礎上降低濃度,生長素的作用減弱,α值減;在B濃度(高濃度)基礎上把濃度降低(不低于最適濃度),生長素的作用增強,α值增大。從數據分析的角度解答此問,就不必管甲圖α角是怎樣產生的,只需從生長素生理作用的兩重性特點來分析解決問題。

 

【答案】(1)生長素的生理作用具有兩重性,最適生長素濃度產生最大α值,高于最適濃度時有可能出現與低于最適濃度時相同的彎曲生長,從而產生相同的α。(2)若α2小于α1,則該溶液的生長素的濃度為A;若α2大于α1,則該溶液的生長素的濃度為B。

 

     31.(8分)假設a、b、c、d是一個簡單生態(tài)系統(tǒng)中最初僅有的四個種群,a、c、d的營養(yǎng)關系為a → c → d,a與b的關系如圖,a是該生態(tài)系統(tǒng)主要的自養(yǎng)生物,請回答: 

 

(1)該生態(tài)系統(tǒng)中a和b的種間關系是____。

 

(2)如果d大量死亡,則一段時間內種群密度增加的種群是____,種群密度減少的是____。

 

(3)若持續(xù)干旱使a大量死亡,c和d種群密度將會____。

 

(4)當受到外界的輕微干擾后,經過一段時間,該生態(tài)系統(tǒng)可以恢復到原來的狀態(tài),說明該系統(tǒng)具有_____。與熱帶雨林相比,該生態(tài)系統(tǒng)的抵抗力穩(wěn)定性___(低、高)。

 

(5)為了調查該系統(tǒng)c種群的密度,捕獲了50個個體,將這些個體標記后放掉,一段時間后重新捕獲了40個個體,其中有5個帶有標記,c種群的數量約為___個。

 

【命題立意】主要考察對種間關系和生態(tài)系統(tǒng)穩(wěn)定性的識記、理解。

 

【解析】種間競爭往往導致處于劣勢的物種遭淘汰;食物鏈上的各個營養(yǎng)級的數量變動是相互影響的;生態(tài)系統(tǒng)具有一定的自動調節(jié)能力,能抵抗一定的干擾,越簡單的生態(tài)系統(tǒng),抵抗力穩(wěn)定性比復雜的生態(tài)系統(tǒng)低,恢復力穩(wěn)定性比復雜的生態(tài)系統(tǒng)高;x?50=40?5

 

【答案】(1)競爭  (2)c ;a  (3)降低

 

(4)恢復力穩(wěn)定性(或一定的自動調節(jié)能力)  低  (5)400

 

32.(13分)某種自花受粉植物的花色分為白色、紅色和紫色,F具有四個純合品種:1個紫色、1個紅色、2個白色(白甲和白乙)。用這四個品種做雜交實驗,結果如下:

 

實驗1:紫色×紅色,F1表現為紫色,F2表現為3紫?1紅;

 

實驗2:紅色×白甲,F1表現為紫色,F2表現為9紫?3紅?4白;

 

實驗3:白甲×白乙,F1表現為白色,F2表現為白色;

 

實驗4:白乙×紫色,F1表現為紫色,F2表現為9紫?3紅?4白。

 

綜合上述實驗結果,請回答:

 

(1)上述花色的遺傳遵循的遺傳定律是:_________。

 

(2)寫出實驗1(紫色×紅色)的遺傳圖解(若花色由一對等位基因控制,用A、a表示,若由兩對等位基因控制,用A、a和B、b表示,以此類推)。遺傳圖解為:___。

 

(3)為驗證花色遺傳的特點,將實驗2(紅色×白甲)得到的F2植株自交,單株收獲F2中紫花植株所結種子,每株的所有種子單獨種植在一起可得到一個株系,觀察多個這樣的株系,則理論上,在所有株系中有4/9的株系,F3花色的表現型及其數量比為:___。

 

【命題立意】考察自由組合定律的活用及資料分析的能力和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

 

【解析】(1)實驗2與4的F2表現為9紫?3紅?4白,這一比例跟孟德爾兩對相對性狀的豌豆雜交實驗F2性狀分離比相似,可看作9?3?(3+1)。

 

(2)在實驗2和實驗4中,F2紫色類型占9/16,相當于孟德爾兩對相對性狀的豌豆雜交實驗結果F2中的雙顯性,基因型為A_B_;紅色占3/16,相當于孟德爾兩對相對性狀的豌豆雜交實驗結果F2中的一種單顯性,基因型為A_bb;白色占4/16,相當于孟德爾兩對相對性狀的豌豆雜交實驗結果F2中的一種單顯性和雙隱性,基因型為aabb和aaB_。親本都是純合的,故各個實驗中親本及子代個體的基因型如下表:

 

 

親本

F1基因型

F2基因型

實驗1

紫色AABB×AAbb紅色

AABb

1 AABB?2 AABb?1 AAbb

實驗2

紅色AAbb×aaBB白甲

AaBb

9 A_B_?3 A_bb?3 aaB_?1 aabb

實驗3

白甲aaBB×aabb白乙

aaBb

1 aaBB?2 aaBb?1 aabb

實驗4

白乙aabb×AABB紫色

AaBb

9 A_B_?3 A_bb?3 aaB_?1 aabb

 

(3)實驗1:紫AABB×AAbb紅→AABb紫 → 1 AABB紫?2 AABb紫?1 AAbb紅

 

(4)利用上表中的結論推導第(3)小題的結果。F2紫花植株的基因型為1/9AABB、2/9AABb、2/9AaBB、4/9AaBb,屬于F3的、占4/9的株系是AaBb自交得到的,第(3)小題所問F3花色的表現型及其數量比例為:9紫?3紅?4白。

 

(5)依據基因通過控制酶的合成影響細胞代謝進而決定生物性狀的原理,這兩對等位基因在決定花色表現型時的相互關系,如下圖所示。

 

 

 

 

 

【答案】(見解析)

 

三、選做題(15分)

 

37.[生物──選修模塊1:生物技術實踐](15分)

 

下列是與芳香油提取有關的問題,請回答:

 

(1)玫瑰精油適合于用水蒸氣蒸餾法提取,其理由是玫瑰精油具有_______的性質。蒸餾時收集的蒸餾液___(是、不是)純的玫瑰精油,原因是:_______。

 

(2)當蒸餾瓶中的水和原料量一定時,蒸餾過程中,影響精油提取量的主要因素有蒸餾時間和______。當原料量等其他條件一定時,提取量隨蒸餾時間的變化趨勢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蒸餾過程中不進行冷卻,則精油提取量會___,原因是_______。

 

(4)密封不嚴的瓶裝精油保存時最好存放在溫度___的地方,目的是_____。

 

(5)某植物花中精油的相對含量隨花的不同生長發(fā)育時期的變化趨勢如右圖所示。提取精油時采摘花的最合適時間為___天左右。 

 

(6)從薄荷葉中提取薄荷油時___(能、不能)采用從玫瑰花中提取精油的方法,理由是_______________。

 

【命題立意】考察與芳香油提取的原理及操作有關的知識,考察基本的科學素養(yǎng)。

 

【解析】此題考察的是基礎知識,兼顧基本科技素養(yǎng)的考察。學生通過答案來體會什么是基本的科技素養(yǎng)吧。

 

【答案】(1)易揮發(fā)、難溶于水、化學性質穩(wěn)定  不是  玫瑰精油隨水蒸氣一起蒸餾出來,所得到的是油水混合物  (2)蒸餾溫度  在一定時間內提取量隨蒸餾時間的延長而增加,超過一定時間提取量不再增加  (3)下降  部分精油會隨水蒸氣揮發(fā)而流失  

 

(4)較低   減少或防止精油揮發(fā)  (5)a  (6)能  薄荷油與玫瑰油的化學性質相同

 

38.[生物──選修模塊3:現代生物科技專題](15分)

 

請回答:

 

(1)植物微型繁殖技術屬于植物組織培養(yǎng)的范疇。該技術可以保持品種的____,繁殖種苗的速度___。離體的葉肉細胞在適宜的條件下培養(yǎng),最終能形成完整的植株,說明該植物細胞具有該植物的全部______。

 

(2)把試管苗轉移到新的培養(yǎng)基上時,需要在超凈工作臺上進行,是要避免____  的污染。

 

(3)微型繁殖過程中,適宜濃度的生長素單獨使用可誘導試管苗________,而與______配比適宜時可促進芽的增殖。若要抑制試管苗的生長,促使愈傷組織產生和生長,需要使用的生長調節(jié)劑是______(脫落酸、2 ,4-D)。 

 

(4)將某植物試管苗培養(yǎng)在含不同濃度蔗糖的培養(yǎng)基上一段時間后,單株鮮重和光合強度的變化如右上圖。據圖分析,隨著培養(yǎng)基上蔗糖濃度的增加,光合作用強度的變化趨勢是______,單株鮮重的變化趨勢是______。據圖判斷,培養(yǎng)基中不含蔗糖時,試管苗光合作用產生的有機物的量___(能、不能)滿足自身最佳生長的需要。

 

(5)據圖推測,若要在誘導試管苗生根的過程中提高其光合作用能力,應_____  (降低、增加)培養(yǎng)基中蔗糖濃度,以便提高試管苗的自養(yǎng)能力。

 

【命題立意】考察與植物組織培養(yǎng)原理及操作相關的知識的識記,考察對用圖表描述或承載的信息的釋讀能力、資料分析能力、初步的科學判斷力。

 

【解析】組織培養(yǎng)是利用植物細胞全能性原理所進行的無性繁殖技術,繁殖速度快且能保持遺傳信息的穩(wěn)定傳遞。細胞分化是基因選擇性表達的過程,細胞分化時,遺傳物質不改變,葉肉細胞所含遺傳信息跟形成該植株的受精卵中的相同。組織培養(yǎng)需要進行無菌操作避免雜菌或微生物污染。進行組織培養(yǎng)時常利用生長素和細胞分裂素的生理作用調控愈傷組織的分化。生長素促進植物生根,細胞分裂素促進細胞分裂和芽的分化形成。2,4-D是生長素類似物。脫落酸是促進落葉、落花、落果的一種激素。

 

【答案】(1)遺傳特性  快  遺傳信息 (2)微生物 (3)生根  細胞分裂素  2 ,4-D

 

(4)逐漸下降  先上升后下降  不能  (5)降低

 

點評 

 

1.特點:體現學科特色

 

(1)知識方面主要涉及核心知識,注重核心知識的識記、理解或應用,體現了生物學科知識性強的特點。

 

(2)以最核心的知識為出發(fā)點,考察圖表信息的釋讀技能與數據分析的能力,體現了生物學科作為實驗科學注重資料分析、基本技能訓練和科學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特點。

 

(3)注意設置較新的試題情境,既有利于考察對知識的理解,又有利于考察綜合分析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體現了理科課程注重創(chuàng)新的特點。

 

2.難度:難易結合,總體難度較最近幾年的有所提高,有的試題區(qū)分度大。

 

第32題考察自由組合定律,思維的敏捷性、知識記憶的深刻性都會影響得分及得分速度。第30題對資料分析能力和表達能力的考察,要求也比較高;第30、32、37、38題涉及資料分析能力考察的部分,其實也是對學生基本科學素養(yǎng)的考察,數據分析能力與基本科學素養(yǎng)的差異至少會明顯影響得分速度。要知道不少考生不能完成理綜的全部試題。

 

3.啟示:在生物教學中注重實驗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注意通過資料或數據的分析討論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和基本的科學素養(yǎng),這既是新課程的重要教學理念與要求,又是學生提高應對高考的解題能力的必經之路。注重資料分析技能的訓練并以此承載核心的知識和基本的科學素養(yǎng),這不正是生物學科教學的主要方向么?圖表信息的釋讀、處理與表達直接影響得分!課本上的那些跟生活與生產實際沒有緊密聯系的、單純描述性的,對理解核心知識與形成學科觀念與情感態(tài)度、對發(fā)展學力無多大促進作用的知識,在課時緊張的情況下還有什么放不下的呢?教學時突出重點可要心中有數!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san/512867.html

相關閱讀:福建省泉州市某重點中學2015屆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生物試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