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新升入高一新生的建議(上)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一學習指導 來源: 高中學習網(wǎng)

  1.高一新生的心理誤區(qū)及矯正

  考上高中的學生都是初中學習上的佼佼者,絕大多數(shù)頭腦聰明、才思敏捷,再經過三年的勤學苦練,他們中的大多數(shù)能夠升入重點或一般本科大學。但在教育教學實踐中,我們也經常發(fā)現(xiàn):有一部分學生 高三,入學名次和成績都不錯,但半個學期、一個學期或一個學年下來,他們的名次和成績與入學時比已相距甚遠,其中有些學生精神面貌日漸頹廢,個別學生即使經過老師和家長不懈的引導、教誨,最終也還是敗下陣來,失去了進入高校深造的機會,著實令人為之惋惜。這部分學生數(shù)量雖然不多,但是他們在思想和學習上的變化會波及班集體,影響班集體在健康軌道上前進。因此,對這些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教育必須引起教師的高度重視。

 。1)新生入學時的心理誤區(qū)

  這一部分學生今昔迥然有別,全在于他們入學后產生了種種的心理誤區(qū)。

 、僮源笞载摗_@類學生最大的特點是自我感覺良好。他們常常沉酒于初中時輝煌的戰(zhàn)績,固守于初中時的一套學習方法;他們認為用初中的學習方法學習高中課程當然還是戰(zhàn)果赫赫。因此,在名次和成績都下降很多的時候,他們也不愿認認真真地總結和反思。這類學生往往是等到吃盡了苦頭,才有所醒悟,于是奮然直追。其實,他們如果不走彎路,原本會學得更好。

 、跓o法適應。首先,表現(xiàn)在學法上的不適應。重點中學的辦學思想是讓每一個學生得到全面、和諧、主動的發(fā)展,基本的教學原則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自主學習,因此,在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上都是較現(xiàn)代化的。有的初中囿于師資水平和教學手段,仍然是教師“一張嘴、一支筆、一本書”或者“教師在講臺上滔滔不絕地講,學生在臺下正襟危坐地聽”式的“注入式”教學,甚至右的學科無法開設或者空設學科,這類學校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知識面狹窄,習慣于“你講我聽、你說我寫”。這類學生突然接觸9門學科,入校就是自學導練,面對豐富多彩的學習生活,他們既新奇、興奮,又茫然不知所措,于是一天到晚忙忙碌碌,沒有規(guī)律,難見效率。其次,表現(xiàn)在生活上的不適應。有的學生來校前,沒出過遠門,沒在外住宿過。入校之后,他們遠離父母,一兩個月才有一次回家,“想家想得直哭”。某班一位同學,開學后的兩周里,她總是以淚洗面,鬧著要轉學。經過老師、家長、室友的解勸,一個月后才有所好轉,F(xiàn)在獨生子女多,父母溺愛,有的學生連衣服都不會洗,將換洗的衣服鞋襪積攢到回家時拿回家讓父母洗的現(xiàn)象并不鮮見。這種“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不良習慣滋長著這類學生身上的嬌氣,在突然降臨的困難和挫折面前,這類學生只能束手就擒。

 、勖つ糠趴v。這類學生占其中的大多數(shù)。面對重點中學百分之八九十的高升學率,這類學生錯誤地認為“只要前腳邁進了重點中學,后腳就跨人了大學”。因此,歷經一番拼殺才擠進重點中學的他們產生了歇一口氣休息休息的想法。于是,他們說說笑笑,逗逗鬧鬧,吃吃喝喝,交友玩樂,隨心所欲,老師留的作業(yè)棄置一邊,校班的規(guī)章制度置之不理,兩三年的時光匆匆而逝,到了會考、高考時,他們亂了陣腳。

  ④心理失衡。重點中學的學生大都在初中擔任過班、團干部,他們獲得過多種榮譽、獎勵,是學校、老師、家長百般呵護的對象。有些學生進入重點中學后成了一名普普通通的學生,令人羨慕的光環(huán)消失了,于是,他不平衡起來:我的入學名次和成績都比他好,為什么他就能又當干部,而我卻成了一名無名小卒呢?難道我不如他?課上想,課下還想,久而久之,成了心理痛疾。

 。2)心理誤區(qū)的形成原因

  ①高期望值與現(xiàn)實的反差

  許多學生在未進入高中前,受初中教師的教育影響與社會、家庭的灌輸,對高中尤其是重點高中充滿了太多的向往與期待,形成以考進重點高中為榮的觀念,并為之付出相當大的努力。而一旦自己真正成為這中間的一員時,他們可能還未真正體味重點高中的內涵,只是從表面上去感覺現(xiàn)實中的重點高中,并發(fā)現(xiàn)與他們想像中的重點學校存在不少的反差,有的甚至認為連教學的硬件、軟件設施還不如初中學校,由此形成一些失落,并進而表現(xiàn)出抑郁和焦慮。

  大多數(shù)學生在進入重點中學后對未來充滿了太多的期望,他們希望在這樣的學習氛圍內能不斷上進,優(yōu)等生如此,差生也一樣。但在人才薈萃的重點中學,由于各種原因,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有的學生發(fā)現(xiàn)自己的成績與預先所期望的目標相去甚遠,特別是自己經過努力后成績仍沒有多大進步的情況下,難免產生對前景的擔憂,焦慮感油然而生。

  ②要獨立與能力弱的對立

  高中學生與初中學生相比,在思想意識上已經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在初中三年的學習生活中,學生的自主意識與獨立觀念開始萌芽,到了高中已經形成很明顯的以我為中心的思想,并且自尊心、自信心、好勝心較初中階段明顯增強。在不少學生的心目中已自視自己是大人。獨立意識雖然增強,但學生的自理能力并未得到相應的發(fā)展。隨著當前家庭生活條件的改善,一些學生長期生活在父母包辦的氛圍中,生活自理能力并未隨著年齡的增長而發(fā)展。他們在學校里一碰到實際生活中的困難往往解決不了,有的就抱怨社會、家庭、學校為自己創(chuàng)造的條件太少。特別是當前不少重點中學實行寄宿制,過慣了養(yǎng)尊處優(yōu)生活的高一學生,一旦離開父母的幫助,則顯得孤獨無助。有些學生口頭上或表面上表示要獨立處事,但是思想深處以及行動上、生活中均期望得到別人更多的幫助與照顧。這種情況多見于剛入校的學生,不適應問題在短時間內就給學生帶來很多的焦慮與不安。

 、坌迈r感與懷舊感的沖突

  中學生的一個突出特征就是喜好接受新鮮事物。當他們剛到重點高中,面對教師、教室、校園、學生寢室、同學等一切都是新的,自然就產生一種新鮮感,但這種新鮮感顯然不會持久。當這一切對學生都顯得平淡的時候,他們突然發(fā)現(xiàn)新的環(huán)境其實并不如自己想像的美好,隨著父母的離去,身邊又沒有太多的朋友相伴時,他們特別想念家人,渴望回到過去的生活情境中來填補自己的孤獨。他們希望過去活動群體的回歸,這種懷舊情節(jié)使學生會在剛入校的幾周內感到特別煩躁不安,而且對于那些交際能力不強,適應能力差的學生持續(xù)的時間會更長。

  ④松懈感與壓力感的矛盾

  相當一部分學生思想上認為經歷了中考的洗禮,進入高中可以松一松。他們對于學習還停留在初中階段的那種感覺上,不明白重點高中的學習與初中學習已經發(fā)生了質的區(qū)別。高中階段,各學科中章節(jié)的關聯(lián)度很大,一旦落下了一部分,甚至可能對學習的全局產生影響;同時高中為確保學生在三年后有所作為,教師們始終給學生調緊了弦,上課、作業(yè)、復習、考試都給學生帶來很大的壓力。不能承受壓力的學生在這種模式的教學中感到無所適從。而當部分學生在松懈了一段時間后,一旦意識到自己的落后,想奮起努力可并不是一件太容易的事。面對優(yōu)勝劣汰的無情結果,學生的焦慮心明顯表露出來。

 、菔涓信c慰藉感的交錯

  高一部分新生其實也是中考的受挫者,通過各種途徑進入到重點中學,他們心中在經歷了挫折后得到了一絲慰籍,但是思想深處還是免不了有些自卑,認為自己比別人低了一頭。這些學生也許比一般同學更渴望成績的進步,以此來證明自己的價值。但是,當他們經過一段時間努力學習后,可能因為原來的基礎、后發(fā)能力等各種原因,成績還是不盡如人意時,那種壓抑擔憂差不多取代了原先的希望。

 、蕹删透信c失落感的碰撞

  這種情況多見于傳統(tǒng)意義上的優(yōu)等生。他們從來可能處在受表揚、獲榮譽、被羨慕的氛圍中,中考也是一路順風進入重點高中的。但是,這些學生大多自視甚高,自我要求很多,沒有認識到重點高中各路高手均云集一處,仍舊將自己定位于初中階段時的優(yōu)秀者行列。而競爭的事實必然使一部分學生與他們預定的目標相去甚遠。一旦這種情況出現(xiàn)在那些優(yōu)等學生身上時,他們心理承受能力要比一般學生更為脆弱,根本無法接受這一事實,自尊心受到嚴重影響。

 。3)心理誤區(qū)的矯正

  矯正學生的心理誤區(qū)關鍵是對癥下藥,結合教育實踐,重點包括三個問題。

 、偎枷虢逃稀⒌轿

  原本優(yōu)秀的學生所以出現(xiàn)種種心理誤區(qū),歸根結底緣于他們思想認識上的錯誤,所以矯正心理誤區(qū),首先要矯正其錯誤的思想認識,否則,這些學生很有可能滑落到差生行列。

  開學初的思想教育定準航向。一個班集體好比一艘大船,同學們就是船上的船員班主任憂是船長。這艘大船的航行目的地是哪兒,旅途中要經過哪些海港,要遇到什么樣的大風大浪,這艘大船有什么性能特點,船員要遵守哪些操作規(guī)程才能保證航行安全,諸多問題都應該在揚帆遠行時講明講清。因此,在開學初的幾節(jié)班會上,班主任要為學生詳細介紹學校、班級的規(guī)章制度,講解怎樣做才符合一名高中生的要求,告訴學生入學初容易出現(xiàn)的心理誤區(qū)及危害,并以身邊活生生的例子引導、教育他們。如,請已升入大學的師哥師姐到班里為他們現(xiàn)身說法;讀《一位高考“狀元”的自述》、《神童張滿意》等一類文章,并和學生討論制定出“嚴謹、求實、團結、創(chuàng)優(yōu)”一類的班訓,讓學生明確:一入學就必須務本求實、鍥而不舍,引導學生制定一學期、一學年、高考的奮斗目標。

  平時的思想教育加油鼓勁。班主任要善于觀察,發(fā)現(xiàn)一些苗頭性的思想傾向要及時糾正,要充分利用各種輿論手段為同學們加油鼓勁,全力營造一種積極的、正確的氛圍。比如,經常出主題鮮明的黑板報,如:上了重點中學就等于進了大學的保險箱嗎?一名合格的高中生應該怎樣做?找回自我,珍惜擁有,等等。還有,可以創(chuàng)辦的班級周報、班主任簡報,并辟出專欄,刊載同學言論或介紹先進人物事跡。 階段性的思想教育調精航向。半個學期過去了,學生由原來對學校、對高中生活的興奮、模糊逐漸變得沉穩(wěn)、清晰,有心理誤區(qū)的學生逐漸明朗。這時候,班主任一定要組織開好期中、期末考試的總結會,讓那些取得突出成績的個人和集體介紹經驗,也請失敗的個人和集體談談教訓。這樣,就從正面樹立了典型。榜樣的作用是無窮的,失敗的同學和集體會從中汲取經驗和動力。

  定期的思想教育校正航向。人是有惰性的,學生在學校時間一長了,對有些事物便熟視無睹,沒有了新鮮感,甚至會產生麻木感。這時,班主任要特別注意“喚醒”這樣的學生。我認為定期展開討論會,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有助于激醒出現(xiàn)這種意識的學生!熬硬⿲W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討論會后,讓學生寫寫總結,則又使學生的思想認識趨向理性化、深刻化了,這無異于給學生注入一支清醒劑和鎮(zhèn)睜劑。三年下來,這些書面總結真實地描畫出學生心理發(fā)展的軌跡,于學生的成長而言,這是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

 、诮⒑侠頇n案,進行心理輔導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yi/38978.html

相關閱讀:數(shù)學:學透三大知識版塊重、難點的關鍵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