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實施新課程中,教師對新課程的理念如果沒有正確領會或理解片面,就會矯枉過正,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在公開課中表現(xiàn)尤為明顯。以下是公開課常見病癥狀、病因與藥方。
常見病之一:“學生主體偏執(zhí)癥”
病癥現(xiàn)象:從教師為主體走向學生為主體的極端。教師講得越少越好,最好不講,甚至有專家經(jīng)精確計算,得出結論:教師講課超過12分鐘,就不是以學生為主體了。讓學生唱主角,或自學,或討論,或表演,或探究,教師則在一旁點撥,美其名曰:平等中的首席,或“教是為了不教”,曲解葉老的名言,褻瀆新課改理念,課堂形式活躍,活動豐富多彩,但內(nèi)容膚淺,學生可能還未理解教師的要求,就在一片嘈雜聲中結束了“合作學習”。曲盡人散,聽課者發(fā)現(xiàn)學生并未學到什么東西。
病因:片面地、機械地理解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在引導學生自主建構知識過程中的主導作用沒有發(fā)揮,過高估計學生學習能力,沒有照顧學生的個體差異性。三維教學目標不明確,不敢多講,以為多講就是傳統(tǒng)教學,強調(diào)過程和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不敢理直氣壯抓“雙基”教學。
藥方:正確理解新課改理念,理解學生學習以學習間接知識為主,直接知識為輔,理解課堂教學形式是學生學習主要方式,理解講解法是教學主要形式,教師講解并不等同于灌輸,講解可以是啟發(fā)式的,新課改并不排斥教師講解,關鍵是找到教師講與學生學的黃金分割點。知識技能學習、過程方法培養(yǎng)和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熏陶,三者不可偏廢,后兩者要依托知識技能學習的過程有機滲透。
常見病之二:課件依賴癥
病癥現(xiàn)象:公開課必用多媒體課件,聲光電化,一應俱全,課件越復雜越好,PPT 已淘汰,Authware已落伍,F(xiàn)lash正走紅,小電影少不了,回答對了有掌聲。全然不顧學科特點,一律用課件代替,生物課不用標本、模型,化學課不做實驗(卻用電腦演示),語文課不引導學生反復閱讀,感悟課文,親近文本,卻要學生看勞什子的課件!
病因:片面理解教育現(xiàn)代化含義,把多媒體技術奉為圭臬。忽視了課堂中師生情感的交流,思想的碰撞,智慧的啟迪,把公開課變成了按照課件設計程序進行表演的“教案劇”,教師是導演,少數(shù)優(yōu)等生成了主角,大部分學生是配角甚至是局外人。
藥方:正確理解多媒體技術的特點,發(fā)揚其長處,利用其優(yōu)點,把漫長的濃縮,把微觀的放大,讓瞬間延長,使歷史重現(xiàn),并結合學科特點,展示多媒體的魅力:如逼真的生物顯微世界,栩栩如生的歷史場景,身臨其境的地理奇觀,美妙無比的太空之旅,文學名著的影視片斷,危險化學實驗的模擬演示等。把課堂營造成師生共同成長的教學場景,這里有師生的對話,互動的生成,情感的流露,教育的機智,當然也會有教師的失誤,甚至“硬傷”,但這才是真實的課堂!
常見病之三:試講后遺癥
癥狀:上課如演戲,課堂如舞臺。在上公開課之前,借用多個平行班進行試講,教師和開課班級學生已“排練”多次,對每個環(huán)節(jié)都已做精心設計,甚至回答問題學生都已安排妥當,只等隆重上演。開課那天,學生聲音宏亮,回答整齊,關鍵時刻,個別學生責問老師,老師則能答疑解惑,妙語連珠,學生則如醍醐灌頂,大徹大悟,博得聽課老師嘖嘖稱贊,專家頻頻點頭。生成的課堂如此這般,還美其名曰:無法預約的精彩。有則笑話:在一節(jié)數(shù)學公開課上,老師的問題還沒說完,學生的答案就已經(jīng)脫口而出。在一旁聽課的老師不由得想起了趙本山的一句臺詞:恭喜你,都學會搶答了。
病因:特級教師竇桂梅曾用“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來揭示這種常見病的病因,她認為是出了差錯的評價標準引發(fā)了這種常見病。
藥方: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蘇聯(lián)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問一位老師課為什么上得那么精彩,老師答:我用一生來準備上這堂課,但我對這堂課的文字準備只用了15分鐘。教師給學生一杯水,教師要準備一桶水,不!一桶水還不夠,教師應該是一條流淌不息的知識源泉,才能澆灌學生的知識心田。蘇霍姆林斯基還說過:教師的知識要豐厚到教科書在他眼里如同識字課本一樣淺顯,他才能真正駕馭課堂教學。教師的終生學習是治療試講后遺癥的一劑良藥。教師要珍視每一次的教學經(jīng)歷,將它視為師生共度的生命歷程。
常見病之四:評價失語癥
病癥現(xiàn)象:不管學生的回答是否正確,都是肯定的評價,“你真棒”、“你真行”滿天飛,對小組討論的結果都是大加肯定,對明顯的錯誤也不敢指出,甚至不給出明確的答案,“你對我對大家對”,學生不知所措,所學知識模棱兩可。
病因:片面理解賞識教育,沒有理解賞識教育的實質(zhì)在于鼓勵學生探索、增強學生自信心。不了解正確的評價并不排斥批評,這與鼓勵學生并不矛盾。教師語言的貧乏和評價手段的缺失和單一也是評價失語癥的病因之一,缺乏引導學生認識錯誤得出正確結論的技巧。
藥方:多觀摩名師課堂實錄,多和學生交流,了解學生心理。認真學習現(xiàn)代教育理論,掌握課堂教學評價的技巧,豐富自己的文學修養(yǎng),提高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評價學生以正面鼓勵為主,針對學生的錯誤結論要及時指出,“該出手時就出手”,使學生認識錯誤,獲得新知。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zhong/105577.html
相關閱讀:高考生物學知識要點的自我梳理(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