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基因的本質 能力提升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中生物 來源: 高中學習網


【例題分析】

 

例1 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能證明的結論是(   )。

 

A.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  B.DNA能產生可遺傳的變異

 

C.DNA是遺傳物質     D.蛋白質不是遺傳物質

 

解析 噬菌體的組成就是DNA和蛋白質外殼。通過同位素標記證明,在整個噬菌體侵染細菌的過程中,蛋白質外殼沒有進入到細菌內,只有DNA進入細菌體內在起作用,說明噬菌體的遺傳物質是DNA。這只是對一種生物的實驗結果,不能證明其他生物的遺傳物質是否也是DNA。因此,該實驗不能證明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要對其他許多生物進行研究,得出絕大多數(shù)生物的遺傳物質是DNA,才能得出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的結論。

 

答案 C。

 

例2。2004年春季理綜卷)現(xiàn)有一待測核酸樣品,經檢測后,對堿基個數(shù)統(tǒng)計和計算得到下列結果:(A+T)/(G+C)=1,(A+G)/(T+C)=1根據(jù)此結果,該樣品( 。。

 

A.無法被確定是脫氧核糖核酸還是核糖核酸

 

B.可被確定為雙鏈DNA

 

C.無法被確定是單鏈DNA還是雙鏈DNA

 

D.可被確定為單鏈DNA

 

解析 此題主要考查DNA的結構,在雙鏈DNA中,堿基比例的含量符合堿基互補配對原則,單鏈DNA中不符合該原則。雙鏈DNA分子中,A=T,G=C,所以(A+G)/(T+C)=(A+C)/(T+G)=1。(A+T)/(G+C)的堿基比率在特殊情況下等于1,在絕大多數(shù)情況下不等于1;在單鏈DNA分子中,A和T,G和C之間無對應關系,其(A+G)/(T+C)的比例在絕大多數(shù)情況下不等于1,特殊情況下等于1,所以題干給出的情況無法判斷該核酸是單鏈DNA還是雙鏈DNA。

 

答案 C。

 

例3 從分子水平看,生物所以有遺傳現(xiàn)象,主要與下列哪項有關?( 。

 

A.DNA分子的種類  B.DNA分子的數(shù)量

 

C.染色體的復制  D.DNA分子的復制

 

解析 生物的遺傳物質主要是DNA。生物之所以遺傳,是由于遺傳物質遺傳決定的。親代的遺傳物質——DNA通過復制,隨著細胞的分裂傳遞給后代,使后代得到親代的遺傳物質,從而表現(xiàn)出遺傳現(xiàn)象。染色體是遺傳物質的主要載體,不是遺傳物質。在細胞分裂過程中,染色體的規(guī)律性的變化,實質上是完成了DNA的規(guī)律性的變化。

 

答案 D。

 

例4 將大腸桿菌放在含有同位素15N培養(yǎng)基中培養(yǎng)若干代后,細菌DNA所有氮均為15N,它比14N分子密度大。然后將DNA被15N標記的大腸桿菌再移到14N培養(yǎng)基中培養(yǎng),每隔4小時(相當于分裂繁殖一代的時間)取樣一次,測定其不同世代細菌DNA的密度。實驗結果:DNA復制的密度梯度離心試驗如右圖所示。

 

(1)中帶含有的氮元素是        。

 

(2)如果測定第四代DNA分子密度,15N標記的比例表示為      。

 

(3)如果將第一代(全中)DNA鏈的氫鍵斷裂后再測定密度,它的兩條DNA單鏈在試管中的分布位置應為                 。

 

(4)上述實驗表明,子代DNA合成的方式是            。

 

解析 DNA的復制是半保留復制,即以親代DNA分子的每條鏈為模板,合成相應的子鏈,子鏈與對應的母鏈形成新的DNA分子,一個DNA分子經復制形成兩個子代DNA分子。將DNA被15N標記的大腸桿菌移到14N培養(yǎng)基中培養(yǎng),因合成DNA的原料中含14N,所以新合成的DNA鏈均含14N。根據(jù)半保留復制的特點,第一代的DNA分子應一條鏈含15N,一條鏈含14N。一個親代DNA分子復制到第二代形成22=4個DNA,其中兩個各保留親代DNA分子的一條鏈(含15N),另一條鏈為14N,另兩個DNA分子的兩條鏈均含14N;以后各代中含有一條15N鏈、一條14N鏈的DNA分子始終為2個(來自于同一個親代DNA),其余DNA分子兩條鏈均含14N。全含15N的DNA分子比純含14N的DNA分子密度大,在密度梯度離心試驗中,含15N的DNA分子均位于試管下部,而含14N的DNA分子應位于試管中較靠上的位置。一條鏈含15N,一條鏈含14N的DNA分子位置應位于前兩者之間,試驗的結果也證明了這一點。據(jù)此可知,(1)中帶(DNA)含有氮元素為兩種:15N和14N;(2)第四代中由一個親代DNA分子產生的子代DNA數(shù)為24=16個,一條鏈為14N,一條鏈為15N的DNA分子為2個,占總數(shù)的1/8,位于梯度離心分離的中帶,其余DNA分子含14N,有14個,占7/8,位于輕帶;(3)將第一代DNA鏈(一條含15N,一條含14N)的氫鍵斷裂后(兩鏈分開)測定密度,應一半鏈在輕帶,一半鏈在重帶。

 

答案(1)14N和15N(2)1/8中,7/8輕(3)1/2重,1/2輕(4)半保留復制

 

【變式訓練】

 

1.格里菲思提出的“轉化因子”,后來被艾弗里證實了它的化學成分是(  )。

 

A.DNA  B.蛋白質  C.多糖  D.脂質

 

2.從分析一個DNA分子的成分得知,含有鳥嘌呤的脫氧核苷酸占總數(shù)的20%,數(shù)目是400個,則該DNA分子有A=T堿基對(  )。

 

A.2000個  B.1200個  C.600個  D.1 000個

 

3.當蛙的精原細胞進行DNA復制時,細胞中不可能發(fā)生(  )。

 

A.DNA的解旋  B.基因重組

 

C.基因突變   D.蛋白質的合成

 

4.下列關于遺傳信息傳遞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

 

A.遺傳信息可通過細胞分裂向子細胞中傳遞

 

B.遺傳信息可通過減數(shù)分裂和有性生殖向下代傳遞

 

C.通過有絲分裂和無性生殖,遺傳信息也可以向下代傳遞

 

D.在同一生物體中,遺傳信息不能傳遞

 

5.對以下材料進行分析,并得出結論:

 

 

材料一:通過對生物在傳種接代中細胞分析可知,染色體的數(shù)量在生物的生殖與發(fā)育過程中的變化如上圖(N為生殖細胞中染色體的個數(shù))。

 

材料二:通過對染色體化學成分的分析發(fā)現(xiàn),染色體主要由DNA和蛋白質組成,其中DNA的含量穩(wěn)定而蛋白質的含量不穩(wěn)定。

 

材料三:病毒只有核酸(核心)和蛋白質(外殼)兩種物質組成,用病毒侵染相應的生物細胞發(fā)現(xiàn),病毒的蛋白質外殼都沒有進入相應的被侵染的細胞,只有核酸被注入到受侵染的細胞內,被侵染的細胞最后裂解能釋放出很多新的病毒。

 

材料四:研究發(fā)現(xiàn),人類、動物、植物、原核生物的遺傳物質是DNA。病毒中有的種類的遺傳物質是DNA,另一部分種類的病毒的遺傳物質是RNA。

 

(1)從遺傳學的角度分析“材料一”,可以看出染色體在生物的傳種接代中保持著 性和 性。

 

(2)通過“材料二”你認為        應該是遺傳物質。

 

(3)通過分析“材料三”,你認為在病毒中起遺傳作用的物質應該是    ,“材料三”也是證明    是遺傳物質的    證據(jù)。

 

(4)從“材料四”中,你可以歸納出的結論是:        是主要的遺傳物質。

 

6.現(xiàn)有從生物體內提取的一個DNA分子(稱第一代)和標記放射性同位素3H的四種脫氧核苷酸,要在實驗室里合成新的DNA分子。

 

(1)除上述幾種物質外,還必須有    和    ,方能合成第二代的DNA分子。

 

(2)在第二代的全部DNA分子中,有    條含3H的鏈。

 

(3)在第二代的全部DNA分子中,含有3H鏈的堿基序列相同嗎?    。

 

(4)在第五代的全部DNA分子中,有    條不含3H的鏈。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zhong/108098.html

相關閱讀:高中生物簡答題的解題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