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沒有界限,只有努力了,拼搏了,奮斗了,人生才不會那么枯燥無味。為了幫助各位高中學生,整理了“怎樣上好物理現象課:演示實驗法”一文:
怎樣上好物理現象課:演示實驗法
有些物理現象,先用生動具體的實驗直觀演示,讓學生觀察該物理現象,使學生獲得感性認識;然后要求學生通過自學看書來解釋這個物理現象;最后由教師總結現象,使學生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
例如在“慣性、慣性現象”的教學中,先把課本(九年義務教育三年制初中物理第一冊,人教社版)P105圖9.2所示的實驗演示給學生看,學生觀察到:被打飛的棋子飛出去后,上面的棋子仍然留在原處,接著提問:上面的棋子為什么不和被打飛的棋子一起飛出去呢?這是學生急切想知道的問題.通過看書和分析,大多數學生都知道了這是因為上面的棋子具有慣性,要保持原來的運動狀態(tài),所以仍然留在原處.再將課本P105圖9?3所示的實驗演示給學生看,學生觀察到:靜止的小車被突然用力一拉,小車上豎放的木塊倒向后方;運動的小車突然停止時,小車上豎放的木塊倒向前方.教師提問:木塊為什么會倒?為什么兩種情況下木塊倒下的方向不同?這也是學生迫切想知道的問題.通過看書和分析,大多數學生都明白了:當用力突然拉動靜止的小車時,由于木塊和車面間有摩擦,木塊底部立即隨小車運動;但木塊具有慣性,其上部仍要保持原來的靜止狀態(tài),仍然靜止,所以木塊倒向后方.當運動的小車突然停止時,由于木塊和車面間有摩擦,木塊底部立即隨小車停止運動;但木塊的上部要保持原來的運動狀態(tài),仍然繼續(xù)前進,故木塊倒向前方.最后由教師總結:靜止的物體有慣性→運動的物體有慣性→一切物體在任何情況下都具有慣性.再讓學生根據親身體會,談一談慣性現象在日常生活和生產中的應用.這樣一來,學生對慣性現象的認識和理解就較深刻了.
怎樣上好物理現象課:演示實驗法由整理提供,愿考生學業(yè)有成。更多關于高中物理考試內容請關注【】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zhong/124769.html
相關閱讀:2013高考物理復習資料:交變電流(正弦式交變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