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學習目標
(1)說出線粒體的結構和功能,分析線粒體與功能相適應的結構特點。
(2)舉例說明無氧呼吸與有氧呼吸的異同,解釋有氧呼吸是生物體獲得能量的主要代謝途徑,認同生命過程不是孤立的而是有機聯系的觀點。
(3)說明細胞呼吸的原理,并探討其在生產和生活實際中的應用,理解科學、技術、社會之間的關系。
(4)進行酵母菌細胞呼吸方式的探究。
2.學習建議
(1)本節(jié)內容首先要通過對酵母菌細胞呼吸的方式的探究,學會在實驗中如何控制實驗條件、檢測和分析對照實驗的結果,認識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的條件和生成物;推而廣之,總結出細胞呼吸的概念、方式和意義。
(2)運用比較法,梳理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過程各階段發(fā)生的場所、物質變化和能量變化的特點。例如,有氧呼吸全過程分為幾個階段?在線粒體中進行的是哪個階段?釋放能量的是哪個階段?釋放能量最多的是哪個階段?哪個階段產生[H]?有水參與、有水生成的分別是哪個階段? CO2在哪個階段產生? O2 在哪個階段參與細胞呼吸?有機物分解放出的能量的去向如何?
用表格的形式,對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進行比較,對有機物在生物體外的燃燒過程和在生物體內的氧化分解具有的不同的特點進行比較。
有比較才有鑒別,這樣,通過各種“信號”的刺激可使自己對細胞呼吸的第一次感知深刻而鮮明,才能將有關內容準確地同化到自己的知識體系中。
項目
有氧呼吸
無氧呼吸
區(qū)
別
條件
有機物分解程度
反應場所
釋放能量多少
聯
系
過程
實質
意義
葡萄糖在體外燃燒
葡萄糖在細胞內燃燒
相同之處
不
同
之
處
反應條件、是否可控
能量轉化
產物種類
(3)密切聯系生產和生活中的事實,分析細胞呼吸原理在生產和生活中的應用,除了分析教科書中的相關圖文資料,還要特別注意聯系有爭論價值的事例,在討論爭辯中提升對細胞呼吸的認識。例如,蛔蟲能否在體外有氧環(huán)境中培養(yǎng)?用酵母菌釀制果酒時為何總先來“水”后來“酒”?在儲存水果、蔬菜、種子時要從哪些方面考慮?一定要在絕對無氧環(huán)境中才能延長儲存時間嗎?種子堆放時為什么會發(fā)熱?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zhong/150280.html
相關閱讀:三種高中生物常用記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