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數學指導: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解題能力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中數學 來源: 高中學習網


一、培養(yǎng)“數形”結合的能力

“數”與“形”無處不在。任何事物,剝去它的質的方面,只剩下形狀和大小兩個屬性,就交給了教學去研究了。初中數學兩個分支——代數和幾何,代數是研究“數”的,幾何是研究“形”的。但是研究代數要借助“形”,研究幾何要借助“數”,“數形整合”是一種趨勢,越學下去,“數”與“形”越密不可分。到了高中就出現(xiàn)了專門用代數方法研究幾何問題的一門課,叫做“解析幾何”。在初二建立平面直角坐標系后,研究函數的問題就離不開圖像了。往往借助圖像能使問題明朗化,比較容易找到問題的關鍵所在,從而解決問題。在今后的數學學習中,要重視“數形結合”的思維訓練,任何一道題,只要與“形”沾上了一點邊,就應該根據題意畫出草圖來分析一番。這樣做,不但直觀,而且全面,整體性強,容易找出切入點,對解題大有益處。嘗到甜頭的人就會慢慢養(yǎng)成一種“數形結合”的好習慣。

二、培養(yǎng)“方程”的思維能力

數學是研究事物的空間形式和數量關系的,最重要的數量關系是等量關系,其次是不等量關系。最常見的等量關系就是“方程”。比如等速運動中,路程、速度和時間三者之間就有一種等量關系,可以建立一個相關的等式:速度?時間=路程,在這樣的等式中,一般會有已知量,也有未知量,像這樣含有未知量的等式就是“方程”,而通過方程里的已知量求出未知量的過程就是解方程。我們在小學就已經接觸過簡易方程,而初一則比較系統(tǒng)地學習解一元一次方程,并總結出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五個步驟。如果學會并掌握了這五個步驟,任何一元一次方程都能順利地解出來。初二、初三我們還將學習解一元二次方程、二元二次方程組、分式方程,到了高中我們還將學習指數方程、對數方程、線性方程、參數方程、極坐標方程等。解這些方程的思維幾乎一致,都是通過一定的方法將它們轉化一元一次方程或是一元二次方程的形式,然后用大家熟悉的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五個步驟或者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加以解決。物理中的能量守恒,化學中的化學平衡式,現(xiàn)實中的大量實際運用,都需要建立方程,通過解方程來求出結果。因此同學們一定要將解一元一次方程和解一元二次方程學好,進而學好其它形式的方程。所謂的“議程”思維就是對于數學問題,特別是現(xiàn)實當中碰到的未知量和已知量的錯綜復雜的關系,善于用“方程”的觀點去構建有關的方程,進而用解方程的方法去解決它。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zhong/207973.html

相關閱讀:高一數學學習:學習數學的幾點小技巧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