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月色》特色鑒賞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中語文 來源: 高中學習網


本文的寫作特色,主要的表現在結構和景物描寫上,景物描寫已在“課文解讀”中作了具體說明,下面重點講講結構上的特征。

 

題目曰“荷塘月色”,但開篇不立刻將荷塘美景呈現在讀者面前,而是先說“心里頗不寧靜”。可是又不說如何不寧靜,而是心想荷塘,有欣然前往之意。走在通往荷塘的路上,環(huán)顧四周,似無意于寫美景,反而渲染環(huán)境的陰森可怕;心有所想,但不是惦記著荷塘的美好,而是想驅除內心的煩悶。在真正揭開月下荷塘的面目之前,還先來一段做“自由的人”的議論,像在擺脫自己,又像在肯定自己;既是議論,又是抒情。經過幾番曲折,換了心境,調整了心態(tài),才真正將自己與自然美景融為一體,對自然美的感受才見真切了,揮灑筆墨才有了情韻。在寫盡荷塘美景之后,又環(huán)顧荷塘四周的景色,韻味漸寫漸淡,寫到“我什么也沒有”時,似乎要回到現實中來了。不料,又“忽然想起采蓮的事情來了”,出其不意地將人們帶到六朝時代采蓮的熱鬧場景中,似乎古人生活在自由的天地中,令作者心馳神往。但思緒突然中斷,“猛一抬頭,不覺已是自己的門前”,終于回到現實中來。最后“輕輕地推門進去”,與開頭“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帶上門出去”形成呼應。由此看出,《荷塘月色》的結構,是回環(huán)圓形的結構,外結構、內結構均如此。從外結構看,作者出門經小徑到荷塘復又歸來,依空間順序描繪了一次夏夜游。從內結構看,情感思緒從不靜、求靜、得靜到從靜中走出,又回歸靜,也呈一個圓形。內外結構的一致性,恰到好處地適應了作者展現一段心理歷程的需要。他知道,作為社會的人,是無論如何擺脫不了現實的騷擾的,苦悶之中,何以排憂?在他看來,“還是暫時超然的好”“樂得暫時忘記”(《那里走》),寧靜也好,超脫也好,都只能是短暫的。所以,出了門還得回來,獲得片刻的靜最終還得回到囂鬧中去。結構和內容的緊密聯系,使《荷塘月色》讀來文氣酣暢、渾然天成。

 

下面的圖示形象地展現文章的結構持色: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zhong/215810.html

相關閱讀:有效提升高考作文寫作技巧的4個妙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