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示是指從歷史中所總結出來的可供后人借鑒、少走彎路的認識。
通常用:啟示、借鑒、經驗教訓、說明了什么、認識、對策為提示語。要求學生對某一特定歷史問題總結規(guī)律、提出對策、得出結論、分析得失,一般放在主觀題的最后部分,用來檢測學生的歷史思維層次、歷史認識水平、歷史感悟能力。
1、“啟示”一般由“經驗教訓”而來,因此,回答“啟示”,就答“經驗與教訓”。
2、談“認識”,有如下幾情況:
。1)對問題的總體掌握,實際就是對教材知識、所給材料的高度概括;
。2)對問題作出簡要的分析評價,對這類“認識”教材中往往有現(xiàn)成答案可以利用,作答時要先想一下教材中的相關評述,然后再依據題目所提供的材料,進行適當?shù)难a充;
。3)由某一具體問題,談對某一類問題的看法;
(4)通過歷史問題對相關的現(xiàn)實問題作出預測;
(5)經驗教訓、啟示。
答題技巧:
。1)對前面幾問答案進行總結,分為“好”“壞”兩方面!昂谩钡募词墙涷灒皦摹本褪墙逃。
。2)提煉上一步所歸納的內容。對相近或屬于同一理論體系的整理合并,并上升到理性高度。
。3)結論指向現(xiàn)實,優(yōu)先考慮與現(xiàn)實聯(lián)系最密切的內容,不就事論事,要有理論指導意義。
。4)表達時應用正面語言,把“壞”的正過來說。如人民公社化的錯誤在于生產關系的公有化程度過高,脫離了當時的生產力水平。作答時我們應說:“應使生產關系與生產力的發(fā)展水平相適應”。
(5)思維開放:一個歷史事件是由于多個因素共同造就,因此,啟示可從多角度回答,如原因、條件、時間、人物、影響等,只要合情合理,均可得分。
注意事項:
。1)對問題的總體把握,一般可從原因、內容(過程)、影響(意義)等幾大方面入手。這種認識一定要抓住主干與本質,不能把概括當成縮寫。
。2)對問題的分析評價,只需亮明觀點,不要展開分析。
。3)由具體問題談一類問題的看法,其宗旨是要說明問題的重要性(由原因與影響入手)、應對方法(從過程、內容入手)等。
。4)通過問題對現(xiàn)實作出預測,要從原因、影響入手,同時還要密切聯(lián)系現(xiàn)實,得出與現(xiàn)實相關報道一致的結論。
認識啟示題,一般與前面幾個設問聯(lián)系密切,因此,一定要注意這一問答案與前面答案的協(xié)調,
例題: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1589年,利瑪竇移居韶州,開始使用知識傳教法。在此結識了儒生瞿太素,并翻譯歐幾里德《幾何學》……他接受瞿太素的建議,儒冠儒服,以學者面目宣傳西方科學知識……1601年時,利瑪竇到北京,得到萬歷皇帝的賞識,賜留北京傳教!ù撕螅┙淌總兛谡f漢語,身著儒服,每個人還有中國名字……1601年時,中國內地已有250個天主教徒!吨袊鴮ν怅P系史講義》
材料二湯若望是明末清初中國耶穌會教區(qū)的主持人。其精通天文、歷法、兵器制造等,1644年被順治帝授以欽天監(jiān)監(jiān)正的職位。1660年楊光先上告湯若望等傳教士陰謀不軌,并攻擊《明憲歷》(清當時使用《明憲歷》等西方歷法),湯若望、南懷仁等教士被捕入獄。1668年康熙帝親自處理此案,他讓楊光先與南懷仁同時當眾測試天象,南懷仁無誤,楊光先則誤差不斷,于是……復用《明憲歷》。主張“寧可使中夏無好歷法,不可使中夏有西洋人”的楊光先被革職。——《中國對外關系史講義》
請回答:
。1)根據材料一分析利瑪竇傳教方式的特點。(4分)
。2)據材料二評述楊光先對外來文化的基本態(tài)度是什么?(6分)據此分析中西文化沖突的實質。(2分)
(3)從以上材料所述中,你對外來先進科學技術傳播的過程,有何認識?(6分)
參考答案:
。1)特點:首先在社會上層傳播;采用知識傳教法適應中國習俗。
。2)基本態(tài)度及評價:極力排斥外來先進文化;反對中外文化交流;是盲目排外的思想。實質是:西方文化與中國傳統(tǒng)封建文化的碰撞。
(3)認識:西方人當時在中國傳播先進科學技術只是作為傳播宗教的一種手段;外來先進科學技術的傳播遇到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與守舊意識的抵制,傳播非常艱難(充分利用材料,與第②問作答);先進文化及科學技術的廣泛傳播需要一定的社會環(huán)境。(由具體現(xiàn)象,上升到理性認識)
講解:認識的前兩點實際就是對材料一、二的概括提煉,只有在對材料充分理解的基礎上才能得出。第三點,是認識的難點,但這一點十分必要,因為,我們得認識的目的,就是用以指導現(xiàn)實中的實踐活動,只有通過由具體到一般的理性認識,才能起到這一作用。當今,科學技術的傳播雖然不會遇到如明清時期一樣的情況,但是現(xiàn)實中仍有阻礙科學技術推廣與發(fā)展因素,也是不可否認的。
啟示舉例須熟記:
(1)中國古代夏、商、西周滅亡的啟示:
、俳y(tǒng)治者必須勤政愛民,
、诰徍蜕鐣,才能長治久安。
(2)歷史上選拔人才給我們的經驗或啟示:
、偃瞬攀菄业膶氋F財富;
②完善考試制度,有利于人才選拔;
、垡玫虏偶?zhèn)涓已灾敝G者;
④任人唯親、姑息養(yǎng)*則危害嚴重;
、輵獦淞⒆鹬刂R和人才的正確觀念。
(3)中國古代改革的啟示:
①改革是歷史發(fā)展的要求和產物;
、诟母锸谴龠M國家強盛的重要手段,是推動歷史前進的主要動力之一;
③改革要有遠見卓識、堅決徹底、善于用人;
④改革措施要符合客觀實際、行之有效;
、菔欠耥槕獨v史發(fā)展的潮流是改革成敗的重要因素;
⑥改革不會是一帆風順的,必將遭到守舊勢力、既得利益者的反對,充滿著尖銳甚至是血腥的斗爭。
(4)中國古代對外關系給我們的啟示:
、匍_放有利于進步,閉關導致落后;
、谝元毩⒆灾,平等互利為原則進行外交;
、叟c各國保持平等團結,但堅決反擊侵略;
、軋猿志S護國家統(tǒng)一和領土完整。
(5)辛亥革命的歷史啟示:
、俦仨氁幸粋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綱領;
、诜捶饨ū仨毰c反帝有機結合,二者缺一不可;
③必須要有一個堅強、正確的革命政黨的領導;
、鼙仨毥鉀Q農民的土地問題,以聯(lián)合和發(fā)動農民參加革命發(fā)展;
、荼仨毥⒁恢嗣竦母锩婈牐
、拶Y產階級共和國的方案在中國行不通;
、拶Y產階級不能領導中國革命走向勝利。
(6)中共開辟中國革命正確道路的啟示:
、俦仨殢膶嶋H和國情出發(fā)來確定黨的路線、方針、政策;
、谝獙W習外國經驗但不能照搬外國的經驗;
、勖珴蓶|創(chuàng)造性地把馬列主義與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找到了中國革命的正確出路;
④中國革命道路的探索是中共集體智慧的結晶,毛澤東等老一輩革命家都為此作出了重要貢獻。
(7)對三次科技革命中中國落伍的認識:
、倏茖W技術就是生產力;
、谝平膛d國;
、蹏要毩ⅲ鐣(wěn)定是經濟發(fā)展的重要前提;
、芤粋民族要不斷進取,改革開放,才能縮短差距,迎頭趕上!
(8)1956~1976年社會主義建設得與失的啟示:
①必須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根據中國的實際情況制訂方針政策;
②對中國社會主要矛盾和階級關系的正確認識是正確制訂路線、方針、政策的前提;
③社會主義建設必須量力而行,循序漸進地進行;
、鼙仨毎纯陀^規(guī)律辦事;
⑤國民經濟必須按比例發(fā)展,在綜合平衡中穩(wěn)步前進;
⑥生產關系的調整必須適應生產力的實際水平;
、弑仨殘猿忠越洕ㄔO為中心;
⑧不能人為地制造階級斗爭;
⑨必須發(fā)揚民主,實行民主集中制和集體領導;
、獗仨毞磳θ魏涡问降膫人崇拜,必須健全黨紀和社會主義法制,加強民主化、法制化建設。
(9)二戰(zhàn)給人類的啟示:
①和平來之不易;
、谌嗣袷莿倮荆
、鄄煌鐣贫群鸵庾R形態(tài)的國家可以聯(lián)合;
、芫影菜嘉,防止悲劇重演等。
(10)20世紀50年代以來,東歐各國改革的失敗對我國的改革的借鑒之處:
①要堅持獨立自主的方針,反對一切外來勢力的干擾;
、趶母鲊鴩槌霭l(fā),走自己的路;
、郯l(fā)揮市場、計劃等經濟手段的作用;
、芙∪鐣髁x民主,改善黨群關系。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zhong/256118.html
相關閱讀:告別熬夜做作業(yè) 高中生高效寫作業(y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