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習就是上課前的自學,是為學習新課做準備的。養(yǎng)成了預習習慣,就會學得主動。搞好預習,是培養(yǎng)自己自學能力和樹立自信心的途徑,是提高學習效率的基礎。預習的具體任務是:初步理解教材內(nèi)容的基本知識和思路,與學習過的舊知識有哪些聯(lián)系,找出教材中自己不理解的問題,嘗試做預習筆記。
方法是:運用語文課的歸納段落大意的方法,提煉每段的核心內(nèi)容,并用關鍵詞語概括段意,寫在課本自然段的旁邊,如:歷史背景、經(jīng)過、失敗原因、意義、評價等等。預習后,合上課本,想一想:下節(jié)課老師要講什么新問題?自己懂不懂與這個新問題有聯(lián)系的舊知識是什么?還有沒有什么不懂的問題,需要上課時重點聽老師講,這樣回憶后,就可以查出自己預習的效果怎樣了,以便進行調(diào)整改進。預習是自己獨立地接受新知識的過程,雖然開始費點時間,可是上課可以有重點的聽講了,減少了因上課處處被動聽講的時間,效率提高了,也增強了學習的自信心。因為學懂了,課后復習的時間便減少了,做作業(yè)也快了。
雖然預習時花掉了一些時間,但從提高了上課、復習和做作業(yè)的效率上得到了補償,時間一長學習成績就會穩(wěn)步上升?梢赃@樣說,預習是學習過程中的“加速運動”,它可以改變我們學習被動的局面。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zhong/289043.html
相關閱讀:高中歷史知識點: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古宮殿群(布達拉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