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感(Language Sense)是一種修養(yǎng),是在長期的規(guī)范語言運用和語言訓練中養(yǎng)成的對語言文字(包括口頭語和書面語)比較直接、迅速、靈敏地領會和感悟能力。有些人說起話來“出口成章”,寫起文章來“下筆如有神”,做起英語練習來似乎未經任何考慮,完全跟著感覺走。其實這就是語感的作用。它來自語言實踐,又反過來指導語言實踐。要想提高綜合語言運用能力,離不開語感的培養(yǎng)。那么在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語感呢?
一、重視語音,為語感培養(yǎng)打下堅實的基礎
培養(yǎng)語感,首先要培養(yǎng)“語音感”。規(guī)范而又標準的語音、語調有助于表達思想感情,也有助于讀者感悟文章中所隱含的作者的意圖和態(tài)度。例如,著名黑人領袖馬丁?路德?金的演講“I Have a Dream”至今仍被廣為傳頌,被許多學校列為必背篇目。這并不僅僅得益于其精彩的演講詞,聽眾更為其純正、渾厚的語音,抑揚頓挫的語調所感染,其演講也就大獲成功。再如,對于一些詩歌,你如果不能用規(guī)范的語音、語調來朗讀,你就感悟不到作者的思想感情,更談不上詩歌中所隱含的作者的意圖和態(tài)度?梢姡谡Z言學習的過程之中,語音是極為重要的。而語音教學的關鍵在以下三個方面。
1.教師要注重自身語音修養(yǎng)。
在學習語言的過程中,任何人的語音都是靠有意無意地模仿得來的,而老師的語音最容易被學生模仿。俗話說,“打鐵還需自身硬。”如果一位老師語音語調不規(guī)范、不純正,他的學生自然就“南腔北調”了。這無疑為它們今后學習英語制造了障礙。這就對教師的語音修養(yǎng)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2.語音教學要注意選材,應盡量把地道的英語語音素材提供給學生。
語音教學的選材要真實、多樣、即時,教師要盡量結合人物、情景、場合、文化等各方面的因素,引導學生去理解語音語調,包括節(jié)奏、重音的各種變化及其所隱含的意圖和態(tài)度(高考(微博)(微博)聽力測試中就有根據(jù)語調推測說話者的意圖和態(tài)度的題型),手段要更豐富。例如,給學生播放英美電影片斷和他們的日常生活的對話錄像,讓學生感受地道的英語,通過視聽了解英語的語調、節(jié)奏、重音與情感、態(tài)度的關系,這是形成語感的基礎。
3.語音教學要長抓不懈。
語音的學習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應伴隨英語教學始終,學生的英語語音水平是隨著學習時間的延續(xù)和認知水平的提高而逐步完善的,所以應養(yǎng)成長期學習甚至終生學習語音的習慣。
二、創(chuàng)設英語氛圍,體驗英語,形成語感
許多學生只會用漢語思維,而不會用英語思維。他們在運用英語進行聽、說、讀、寫時,大都經過了一個“心譯”的過程(即把聽、讀到的英語在心里面翻譯成漢語,用漢語去理解;把想要表達的內容用漢語想好了,先在心里翻譯成英語,然后才表達出來。這就是漢語思維。)。這無疑會影響交際效果。因此,教師必須培養(yǎng)學生用英語思維的習慣。學生能否養(yǎng)成用英語思維的習慣,與教師的教學方法有很大關系。由于受環(huán)境影響,學生接觸英語的機會很大程度上依賴于英語課堂。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應遵循“盡量使用英語,適當使用母語”的原則。教英語就得用英語教,在教學中只有加強英語實踐,創(chuàng)設真實的語境,多使用英語,讓學生大量接觸和體驗英語,并沉浸在使用英語的氛圍中,才能有效地排除母語的干擾,形成英語思維。教室布置、班級墻報等都應盡可能使用英語,如:教室布置:英文地圖、《中學生守則》英文版等;墻報方面,可每天讓學生收集英語名人名言、英語諺語等,寫在黑板報上,供全班同學交流。另外,教師應鼓勵學生使用“英?英”字典,避免總是把英語翻譯成漢語和用漢語去理解英語、注釋英語的習慣,這也是養(yǎng)成用英語思維的好方法。
三、滲透文化意識、培養(yǎng)跨文化交際能力,提升英語語感
語言與文化是密不可分的。語言有豐富的文化內涵。文化是指一個國家或民族的歷史地理、風土人情、傳統(tǒng)習俗、生活方式、文學藝術、行為規(guī)范、思維方式、價值觀念等。要想真正掌握一門外語,就必須學習和理解目標語言國家的文化。文化背景不同,語言得體性的標準自然就不同。例如,在我們中國,客人夸主人做的飯菜好吃,主人往往會客套一番,說:“我只是隨便做的。”而西方人遇到這種情況往往會這樣回答:“Thank you.I am glad you like it.”在他們看來,請別人去做客,卻隨便做點菜,是不夠客氣的。語言也是發(fā)展變化的,我們在書本上學到的英語,有些是英語國家五六十年代的語言,如果我們用這種語言與老外交流,那肯定會影響交際效果。有的人在國內把英語學得很好,但到了國外,就發(fā)現(xiàn)和當?shù)厝私涣髌饋磉是很困難,這就說明他們在學英語時,忽視了語言的現(xiàn)實性。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就必須滲透文化意識,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從而真正提升語感。
四、通過朗誦、背誦,不斷鍛煉語感
朗誦是最基本的語言訓練,用規(guī)范而又標準的語音、語調朗誦文章是形成語感的基礎。背誦是建立在朗誦的基礎上的更高一級的語言訓練!笆熳x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可見,在語言學習中朗誦、背誦是相當重要的。舊社會,私塾中的教師都是在學生把文章背得滾瓜爛熟后才開始講解。事實證明,這種教法是行之有效的。因為,在朗誦、背誦中學生對語言有了初步的感性認識,也就是說,有了初步的語感,在此基礎上再進一步學習,自然就容易多了。在教學中,教師應指導學生去朗誦、背誦,但不能孤立地背單詞,要做到字不離句、句不離篇。除了背課文外,還可背一些經典名著、名人名篇(如名人、偉人的演講詞等)。當然,背誦時也應注意語音、語調。
五、在閱讀中積累語感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日常教學中我們發(fā)現(xiàn)有些學生寫起文章來洋洋灑灑,一氣呵成,真可謂“下筆如有神”。其實,這都是博覽群書的結果。語感來自大量的語言實踐,閱讀是語言實踐中很重要的一個方面。閱讀的宗旨就是培養(yǎng)英語語感和豐富語言文化背景知識!墩n程標準》指出,高中英語教學應側重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墩n程標準》八級目標要求學生完成三十六萬字的課外閱讀量,其目的就是通過廣泛而大量的閱讀,培養(yǎng)學生用英語獲取信息、處理信息、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用英語思維的能力,從而積累語感。進行閱讀教學,教師應使用好課堂這一主戰(zhàn)場,利用課文中“Reading”部分,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和技巧,在閱讀中,幫助學生克服“心譯”(即一邊讀一邊在心里將英語譯成漢語)?朔淖g的最好做法就是限時閱讀。在指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時,教師還應鼓勵學生閱讀原著,閱讀多種多樣的題材和體材,盡可能涵蓋英語國家文化所有領域的各種文章。
六、讓學生開口說英語,是培養(yǎng)語感的重要途徑
語感的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口感”。學習英語的最終目標就是為了交際,而口頭交際是交際的一種重要形式。但在現(xiàn)實交際中,許多學生用漢語想好了要表達的內容,心譯成英語再說出來,這無疑影響了交際效果。這主要是因為大班上課、學生開口機會少和部分教師不重視口語教學等因素。聽、說、讀、寫四種能力是相輔相成的,忽視了哪一方面都不行。“瘋狂英語”的教學模式在某種意義上來說成功的,它通過強迫學習者開口說英語,通過大量的練習實現(xiàn)脫口而出,口語水平大大提高,其他能力也就能得到相應的提高。進行口語練習的途徑很多,如英語角(有條件的學校可請外教),編排課本劇等。還有一種學生非常喜愛的方式??配音。NSEFC中的課程資源非常豐富,許多素材(尤其是戲劇類)都提供了錄像,錄像中場景真實,演員均來自英美國家,語言自然就地道了。我先讓學生模仿錄音,然后做配音訓練??用多媒體播放錄像,并作消音處理,叫學生扮演角色,對著屏幕配說臺詞。在這種訓練中,學生“繪聲繪色”,仿佛親臨其境,大大增強了交際效果。通過大量的口語練習,學生就能形成對語言文字比較直接、迅速、靈敏的領會和感悟能力。
總之,語感是一種修養(yǎng),也是一種能力,它來自語言實踐,又反過來指導語言實踐。在大量的語言實踐中,學生不僅形成了語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在語感指導下的語言實踐,也顯得輕松自如,得心應手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zhong/294423.html
相關閱讀:英語學習竅門:養(yǎng)成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