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歷史知識點:巴黎公社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中歷史 來源: 高中學習網


巴黎公社:

巴黎公社革命是從1871年3月 18日革命開始的。這一天,梯也爾政府倉皇逃往凡爾賽,國民自衛(wèi)軍占領了巴黎市政廳,取得了革命的勝利。10天后巴黎公社宣告成立。巴黎公社自革命開始的第一天起,就一直處在梯也爾反動軍隊和德國軍隊的包圍之中。梯也爾政府同德國俾斯麥政府勾結,重新集結反動力量,向巴黎公社進攻。5月21~28日,巴黎公社戰(zhàn)士經過一周的浴血奮戰(zhàn)后失敗。

巴黎公社史實:


(一)背景:
1、1870年法國在普法戰(zhàn)爭中戰(zhàn)敗,法蘭西第二帝國垮臺。
2、資產階級臨時政府對外屈膝投降,對內準備鎮(zhèn)壓巴黎人民。
(二)成立過程:
1、1871年3月18日革命:政府軍企圖奪取巴黎市內的蒙馬特爾高地和梭蒙高地,巴黎人民起義,臨時政府逃出巴黎。
2、1871年3月28日,巴黎公社成立。
(三)政權性質:
是第一個無產階級政權的雛形;巴黎公社的許多領導人是第一國際的成員
(四)主要措施:
1、政權建設方面:廢除舊軍隊、舊警察,取消資產階級的法庭和議會,代之以國民自衛(wèi)軍,以公社委員會為國家的最高權力機關,下設若干委員會,掌管國家的立法、司法和行政大權。
2、社會經濟方面:沒收逃亡資本家的工廠,由工人合作社管理;公社的公職人員由民主選舉產生,而且他們的薪金最高不能超過工人的最高年金6000法郎,工人實行八小時工作制,減輕工人的勞動強度。



巴黎公社和十月革命的比較:


1、相同點:
(1)革命性質:都是無產階級推翻資產階級反動統治的無產階級革命斗爭;
(2)革命背景:都與大規(guī)模戰(zhàn)爭有關,分別是普法戰(zhàn)爭和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都與階級矛盾尖銳有關;
(3)革命方式:都是以武裝起義的形式奪取政權,打碎了舊的國家機器,建立了無產階級專政。
2、不同點:
(1)革命領導者:巴黎公社沒有無產階級政黨的正確指導;“十月革命”是在以列寧為領導的比較成熟的無產階級政黨的領導下進行的。
(2)革命力量基礎:巴黎公社沒有取得農民的廣泛支持,只有無產階級孤軍奮戰(zhàn);“十月革命”中俄國無產階級有自己的革命同盟軍──農村半無產的廣大農民。
(3)勝利后措施:革命取得勝利以后的措施不同,巴黎公社沒有立即向凡爾賽的資產階級反革命巢穴發(fā)動進攻,給敵人以喘息的機會;“十月革命”勝利以后,堅決鎮(zhèn)壓反革命叛亂,對各種反動勢力和外國武裝干涉毫不手軟。
(4)革命結果:巴黎公社只是建立無產階級專政的第一次嘗試;“十月革命”成功地建立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



巴黎公社失敗及原因:

1871年5月,巴黎公社失敗。失敗原因:
(1)法蘭西銀行沒有接管。
(2)沒有同外省的革命者取得聯系。
(3)未能發(fā)動廣大農民。


巴黎公社成立歷史意義:

1、是無產階級推翻資產階級統治,建立無產階級專政的一次偉大嘗試;
2、豐富了馬克思主義關于無產階級革命和無產階級專政的學說;
3、它的經驗和教訓是國際社會主義運動的寶貴財富;
4、公社戰(zhàn)士的英勇不屈、視死如歸的精神將永垂史冊。


巴黎公社在建立無產階級政權上的經驗和教訓

公社沒有接管法蘭西銀行,使得凡爾賽軍隊得以獲得大量資金裝備軍隊,對巴黎公社進行反攻;同時,公社也沒有同巴黎之外的其他地區(qū)的革命者取得聯系,更沒有發(fā)動廣大農民,造成長期孤軍奮戰(zhàn);此外,公社的政權結構中,盡管各委員會分管立法、司法和行政大權,但各委員會都只是公社委員會的下設機構,以致權力過于集中;等等。


巴黎公社的歷史意義和教訓:

巴黎公社是無產階級推翻資產階級統治,建立無產階級專政的第一次嘗試。它給資本主義以第一次沉重打擊;使無產階級反對資產階級的斗爭進入一個新的時期;豐富了馬克思關于無產階級革命和無產階級專政的學說。
公社失敗的主要原因是缺乏一個以馬克思主義理論武裝起來的革命政黨的正確領導,以致在公社成立后不可避免地在重大政策和策略上犯了嚴重錯誤,最終導致公社失敗。公社失敗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缺乏工農聯盟,沒有爭取到廣大農民的支持。



全面認識巴黎公社:

1.爆發(fā)的偶然性:
19世紀70年代初的法國,經濟發(fā)展的狀況還沒有成熟到可以鏟除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程度,巴黎公社起義只是一次特殊條件下的城市起義。普法戰(zhàn)爭失敗后巴黎的形勢,既是馬克思所說的“特殊條件”,而并非因生產關系阻礙生產力的發(fā)展而爆發(fā),即巴黎公社起義爆發(fā)不是資本主義發(fā)展和工人運動發(fā)展的必然產物,而是具有非常強的偶然性。
2.失敗的必然性:
(1)客觀原因:敵人的瘋狂鎮(zhèn)壓,巴黎公社寡不敵眾。
(2)主觀原因:缺乏先進政黨領導;沒有沒收法蘭西銀行;沒有建立工農聯盟。
(3)根本原因:法國政治、經濟的發(fā)展還不足以廢除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巴黎公社盡管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但主要原因是民族矛盾激化引發(fā)階級矛盾尖銳。可見,巴黎公社是特殊條件下的一次城市無產階級革命,并不是由于生產關系阻礙了生產力的發(fā)展、上層建筑阻礙了經濟基礎的演變爆發(fā)的,即無產階級奪取政權的時機尚未成熟,這就決定了其失敗的必然性。所以,巴黎公社失敗的根本原因是法國的資本主義還處于上升階段,推翻資產階級統治建立無產階級專政的經濟基礎還不具備。
3.意義的深遠性:
巴黎公社是無產階級推翻資產階級統治,建立無產專政的第一次嘗試。他給資本主義以第一次沉重打擊,是無產階級反對資產階級的斗爭進入了一個新的時期。無產階級革命符合歷史發(fā)展的規(guī)律;革命應打碎舊的國家機器,建立新的無產階級專政的國家機器。豐富了馬克思關于無產階級革命和無產階級專政的學說。
4.教訓的深刻性:
缺乏一個以馬克思主義理論武裝起來的革命政黨的正確領導,以致在公社成立后不可避免地在重大政策和策略上犯了嚴重錯誤,結果導致公社的最后失敗。如公社沒有接管法蘭西銀行,使得凡爾賽軍隊得以獲得大量資金裝備軍隊,對巴黎公社進行反攻;同時,在公社的政權結構中,盡管各委員會分管立法、司法和行政大權,但各委員會都只是公社委員會的下設機構,以致權力過于集中。巴黎公社失敗的另一個重要教訓是缺乏工農聯盟,沒有爭取到廣大農民的支持。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zhong/303762.html

相關閱讀:三類中考生期中考試后提分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