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課堂是利用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學習反思與提升作為重要途徑,努力提高教學的有效性。真正的合作學習是以教學目標為導向、以異質小組為基本組織形式、以教學各動態(tài)因素的互動合作為動力資源、以團體成績?yōu)楠剟钜罁?jù)的一種教學活動和策略體系。
依據(jù)這一理論,由現(xiàn)實教學出發(fā),我想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談談如何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
一、進行合理分組
合作學習的代表人物約翰遜指出:“教師一切課堂行為都是發(fā)生在學生這一同伴群體關系的環(huán)境中的。在課堂上,學生之間的關系與任何其他因素對學生的學習成績、社會化和發(fā)展都更強有力。”因此,合理分組對小組合作很重要。合作學習宜采用“組內同質,組間異質”的原則進行分組,這有利于教師的分類指導和管理,更有利于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得到不同層面的發(fā)展,每個小組4~6人為宜。這樣,由于注意了學生的合理搭配,真正做到了“異質”的組間互補,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得到不同層面的提高,同時使學生在學會個體合作、群體合作等方面的素質得到了培養(yǎng)。
二、抓好自主學習
我國教育者龐維國認為:自主學習是建立在教師意識發(fā)展基礎上的“能學”、建立在學生具有內在學習動機基礎上的“想學”、建立在學生掌握了一定的學習策略基礎上的“會學”、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礎上的“堅持學”。這就是說自主學習不是自由學習,更不是放任自流,學生的能學、想學、會學、堅持學是真正的自主學習的動因。教師在指導學生自學方面需要做大量的工作,應讓學生養(yǎng)成預習的習慣,掌握預習的方法,明確預習的四個目的:一是初步理解教材的基本內容和思路;二是復習和鞏固有關的舊知識,并且把新舊知識聯(lián)系起來;三是找出自己尚不理解的問題;四是找出教材的重點、難點并歸納其特點。
在自主學習階段,學生遇到的問題有一部分已自行訂正,其余解決不了的問題,教師可鼓勵學生向組內的同學求助,如果仍有一些疑難問題組內無法解決,這時就要向老師求助。教師須對眾多問題全面把握、迅速權衡,確定哪些問題由學生獨立探究、哪些問題讓學生合作探究、哪些問題需教師適當提示,這樣才能保證學習目標的達成,保證合作學習的效率。
三、激發(fā)創(chuàng)新能力
對學生而言,認知的過程就是自我不斷創(chuàng)新的過程,是學生間思維碰撞的過程,時常會有思維火花閃現(xiàn),這種火花往往會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教師應站在“導”的地位上不失時機、巧妙地以變式題組呈現(xiàn),注重開放性和發(fā)散性,創(chuàng)設階梯式的“問題”,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在合作互動中使學生產(chǎn)生“有梯可上,步步提高”的成功感。如我在上《拋物線》的第二節(jié)課時,對學生的心理進行了分析,發(fā)現(xiàn)學生喜歡在熟悉的問題上有所發(fā)現(xiàn)、有所結論,而不是講了一道題,再講另一道題,進行重復的訓練。學生的這種問題探究是鞏固和擴大知識的過程,同時是吸收、內化知識為能力的過程,是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有利時機。
首頁上一頁12下一頁末頁共2頁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zhong/332427.html
相關閱讀:中小學數(shù)學課程改革的幾個關鍵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