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
歲保潔員吃學生剩飯:不缺錢怕浪費
央廣網(wǎng)煙臺
11
月
19
日消息
(
記者
李謙
劉穎超煙臺臺記者
張斐斐
)
據(jù)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今
10
月
20
日,《新聞縱橫》關注了
“
煙臺大學
62
歲的保潔員吳明華和他六位同事的故事
”
。這
7
位保潔員在學校食堂里看到學生們吃剩下不要的饅頭和米飯,實在不忍心丟棄,就裝到塑料袋里,留著自己晚上吃,生怕浪費了糧食。而這種做法,當時他們已經堅持了
5
個月了。
“
舔干凈不丟人
”
是煙臺大學
4
層食堂里最新掛出的海報。下午
5
點半,記者和剛下課的學生們一起來到了生意紅火的窗口前。
“
煙臺特色小吃,淄博特色小吃,臺灣美食,韓國料理
”
,各個窗口都向外飄著香味,價格幾乎都不會超過
15
塊錢。
62
歲的保潔員吳明華,推著小推車穿梭在吃飯的學生中收拾餐具。把剩湯、剩飯倒進車上的泔水桶中,再把盤子摞好放進車里,這些動作吳師傅做得熟練而又迅速。只是偶爾,他會把盤中看起來還不錯的主食留下,放進車上一個最小的塑料袋中。
晚上
7
點半,學生們陸續(xù)離開了餐廳,吳師傅看見工友羅師傅和其他幾個人已經坐下吃飯,便也帶著裝著剩米飯的塑料袋走了過去。雖然只有幾步路,但看到旁邊桌上還有一盤學生剛剛剩下、看起來還很完整的炒茄子,吳師傅順手拿起來,沒人疑問,沒人抬頭,甚至沒有任何停頓,大家夾起了還冒著熱氣的茄子,就著桌上的洋蔥、豆腐、卷心菜,開始吃飯了。
第一個帶頭吃剩飯的吳明華是吉林省伊通縣人,曾經是村里的小學教師。孩子定居煙臺后,他也搬到了這里。吳師傅說家里并不缺錢,這么做就是不想浪費。
吳明華:就是不掙錢孩子也給錢,他們不同意出來干活。
煙大
4
層一共十多名保潔員中,陸續(xù)有
6
人開始效仿起吳師傅的做法。他們中齡最大的
66
歲,最小的
53
歲,都來自農村,經歷過艱苦生活。他們中甚至有人的孩子就在這里上班。比如,羅玉龍的兒子羅國勝從一開始就很反對爸爸吃剩飯。
羅國勝:他說怪可惜的,他說他們那些人都能吃,我也能吃,擔心老人吃涼的不好,這么大歲數(shù)撿著吃也不好。
但孩子們的反對并沒有阻礙老人們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F(xiàn)在食堂的剩菜剩飯和以前相比,顯然有了改觀。
食堂經理劉建新:通過他們這些工人的身體力行可能讓學生感觸很深,剩的比以前少很多。
老板娘楊燕:改善多了,大學生過來要半碗米飯、半個饅頭,以前從來沒有這種情況。
煙臺大學校長房紹坤介紹了這變化背后的新規(guī)定:現(xiàn)在學生可以買半份菜、買半份飯,以適應不同學生群體的需求,保潔員為廣大師生上了一堂生動的勤儉節(jié)約的課。
快要離開時,記者不經意間問了吳師傅一句:如果有一天沒有剩飯了會怎樣?
吳師傅的回答幾乎沒有任何思考:沒有剩飯那不是更好了嘛!但我想那是不可能的。
盡管認為浪費避免不了,但說起自己的行為,吳明華也絲毫不含糊。
吳明華:一粒糧食一滴汗,一個餐廳一天要節(jié)約幾斤糧食,一呢?一個學校節(jié)約這么多,一個省的呢?全國呢?就這么尋思自己該這么節(jié)約點。
從節(jié)目播出吳明華和他同事們的故事到現(xiàn)在,已經又過去將近一個月的時間了,這期間,很多同學在表示深受感動的同時,更加強了自我約束,也自發(fā)地對節(jié)約糧食進行了廣泛地宣傳和倡議。
除了在校學生,更多的輕人也在網(wǎng)絡上發(fā)起了討論。現(xiàn)在的物質生活如此豐富,像吳明華那個歲數(shù)的人,他們經歷過的那種物資短缺、甚至餓肚子的生活,現(xiàn)在的輕人對這種狀況幾乎無法想象。像吳明華這樣的人、這樣的做法、這樣的觀念,現(xiàn)在是不是已經過時了?
微博上有位網(wǎng)友說:節(jié)約已經是傳統(tǒng)的、過時的觀念了,還有多少人愿意
“
新三、舊三、縫縫補補又三
”
呢?畢竟時代不同了,人們的認識也不同了。
微博用戶
“
劉書禮
1947”
也是一位
66
歲的老人,他說,吳明華
62
歲,應該跟我一樣經歷過三自然災害,經歷了,知道得深,體會得深。中國人民向來是勤儉節(jié)約的,
“
食求果腹,衣求蔽體
”
的傳統(tǒng)一直保持了幾千。現(xiàn)在改革開放了,物質享受是豐富了。但祖先的傳統(tǒng)美德不能丟。
微博用戶
“
越看阿信越帥的小白
”
說,我們宿舍就會買了飯帶回來,大家一塊吃,不會剩。
“
潮流人生韓董
”
說:作為一個城市孩子,從來沒有體會過農民伯伯的艱辛,但父母從小就教育我要尊重別人的勞動果實。
19
.吳明華等保潔員吃剩飯的舉動促使學校和學生發(fā)生了怎樣的轉變?(
4
分)
20
.這條新聞曾獲得第二十四屆
“
中國新聞獎
”
,試結合文本,從新聞的社會價值角度分析它獲獎的原因。(
5
分)
21
.有人認為保潔員吃剩飯是一種
“
悲情教育
”
,不可;也有人認為保潔員的行為在傳遞著正能量,值得贊賞。結合文本,說說你的看法。(
6
分)
參考答案:中小學作文閱讀答案網(wǎng)整理
19
.(
4
分)
①
促使學校由原來漠視學生浪費糧食轉為出臺新規(guī)定創(chuàng)造條件讓學生節(jié)約糧食。(
2
分)
②
促使學生由原來隨意浪費糧食轉為加強自我約束,宣傳、倡議并踐行節(jié)約糧食。(
2
分)
20
.(
5
分)答案觀點要點:
①
勤儉節(jié)約永遠不會過時;
②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③
管理要以人為本,要從實際需要制定制度;
④
要建立一種讓人向善的機制。(答對
1
點給
2
分,以此類推,答對
4
點給
5
分)
21
.(
6
分)
答案要點一:
認為不可取。
①
吃剩飯固然減少糧食浪費,但所發(fā)揮的作用還是有限的,靠幾個保潔員吃剩飯是無法杜絕浪費糧食的現(xiàn)象。
②
吃別人的剩飯,并不是衛(wèi)生的事,一旦吃出病來,就不是小事。
③
教育大學生節(jié)約糧食最主要靠學校的老師,而讓大學生必須和能夠節(jié)約糧食靠的是學校制度的設計。(每點
2
分)
答案要點二:
值得贊賞。
①
保潔員吃剩飯的事情向學生傳遞著
“
節(jié)約也是一種習慣
”
的理念,充滿著正能量,令人感動,令人欽佩。
②
保潔員吃剩飯畢竟促使了學校和學生發(fā)生了較大的改變,在一定范圍類發(fā)揮了作用。
③
保潔員吃剩飯還告訴人們,善行不論形式、不分大小,都是有意義的。(每點
2
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zhong/456854.html
相關閱讀:《被埋沒的聲音》閱讀答案
閱讀《齊白石的人格》有答案
《愛迪生傳(節(jié)選)》閱讀答案
全國高考(江西卷)語文閱讀《平常的沈從文》
《自我毀滅的試驗場》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