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歸有光
余同友
我同得中的好友魏用晦任吳縣縣令未滿三,因考績列入優(yōu)等被調(diào)入京城擔(dān)任給事中。
夫令之于民,誠重矣。令誠賢也,其地之山川草木,亦被其澤而有榮也;令誠不賢也,其地之山川草木,亦被其殃而有辱也。君于吳之山川,蓋增重矣。異時吾民將擇勝于巖巒之間,尸祝于浮屠、老子之宮也,固宜。而君則亦既去矣,何復(fù)??于此山哉?
縣令對于老百姓來說,確實是非常重要的,如果縣令確實是賢良的,那么當(dāng)?shù)氐纳酱ú菽疽矠槊墒芷涠鳚啥械綐s耀;如果縣令不賢良,那么當(dāng)?shù)氐纳酱ú菽疽矔庋,感受到恥辱。
昔蘇子瞻稱韓魏公去黃州四十馀而思之不忘,至以為《思黃州》詩,子瞻為黃人刻之于石。然后知賢者于其所至,不獨使其人之不忍忘而已,亦不能自忘于其人也。君今去縣已三矣。一日,與余同在內(nèi)庭,出示此圖,展玩太息,因命余記之,噫!
君之于吾吳有情如此,如之何而使吾民能忘之也!
從前,蘇東坡稱贊韓琦離開了黃州四十多,還念念不忘黃州,以至于寫下了懷念黃州的詩歌。蘇東坡替黃州人把這詩刻在石碑上。由此后人才明白這樣一個道理:賢能之士到某一處地方,不單單會使那兒的人民不忍心忘記他,而且連自己也不能忘記那兒的人民,F(xiàn)在
他與我同在內(nèi)庭,取出這幅《吳山圖》給我看,一邊欣賞,一邊嘆息,就命我寫篇文章記載這件事情。唉!
(
《震川先生集》卷十六)
5
.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
.夫令之于民,誠重矣
誠:確實,實在
B
.亦被其澤而有榮也
被:蒙受
C
.異時吾民將擇勝于巖巒之間
勝:風(fēng)水寶地
D
.君今去縣已三矣
去:往,到
5. D
(去:離開。)
6
.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
. 以高第召人為給事中
夫夷以近,則游者眾
B
.君于吳之山川.蓋增重矣飛
是巨盡節(jié)于陛下之日長
C
.子瞻為黃人刻之于石
身死人手,為天下笑
D
.因命余記之
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
6. B
(A
介詞,譯為“
因為”
;連詞,表示并列,譯為“
并且” B
都是介詞,譯為“
對” C
介詞,譯為“
替”
;介詞,譯為“
被”
。D
連詞,表示承接,譯為“
于是”
;介詞,譯為“
通過”
。)
7
.下列對原文的理解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
.文章第一段先交待自己與《 吳山圖》 主人的同關(guān)系,再引出《 吳山圖》的故事,將一地的山川形勝與賢能之士聯(lián)系起來,同時也為下文的議論作鋪墊。
B
.文章談了縣令的賢與不賢對老百姓的關(guān)系,又用蘇軾和韓琦的故事為例,目的是說明賢能之官吏自然會得到當(dāng)?shù)匕傩盏纳钋袘涯睢?br />C
.作者用心雕飾文字,寫得清新淡雅,細膩描繪了吳縣的山水,又將深意寓于山水之外,構(gòu)思非常精巧。
D
.全文結(jié)構(gòu)巧妙,層次井然,抒情含蓄。作者緊扣官與民的關(guān)系來展開議論,同時也是借他人酒杯澆自家之塊壘,真可謂運思良苦。
7. C
(作者在文字上不事雕飾,且選文并沒有描寫吳地山水。)
8
.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lo
分)
( 1
)君之為縣,有惠愛,百姓扳留之,不能得,而君亦不忍于其民。(4
分)
譯文:
( 2
)而君則亦既去矣,何復(fù)??于此山哉?( 3
分)
譯文:
( 3
)君之于吾吳有情如此,如之何而使吾民能忘之也!( 3
分)
譯文:
8.
(1
)魏君任吳縣縣令期間,有恩于民,(離任時,)百姓設(shè)法挽留他卻未能成功,魏君也舍不得離開他的百姓。
(2
)
(3
)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zhong/479445.html
相關(guān)閱讀:“逢萌字子康,北海都昌人也”閱讀答案及翻譯
“吳?,字伯美,山西沁州人”閱讀答案(附翻譯)
《史記?樂毅列傳》閱讀答案附翻譯
《禰衡》閱讀答案及譯文
“有道之士固驕人主”閱讀答案(附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