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劉基
予初來杭時(shí),求士
。蓋浩如奔濤,森如武庫,峭如蒼松之棲縣
崖,凜乎其不可攀也,而憂世感時(shí)之情,則
每見于言外。嗚呼。是宜不以詩聞于杭之人矣。
夫詩何為而作哉。情發(fā)于中而形于言。《國風(fēng)》、二《雅》列于《六經(jīng)》,美刺風(fēng)戒,莫不有裨于世教。是故先王以之驗(yàn)
風(fēng)俗、察治忽,以達(dá)窮而在下者之情,詞章云乎哉。后世太師①職廢,于是夸毗戚施②之徒,悉以
詩將其諛,故溢美多而風(fēng)刺少。流
而至于宋,于是誹謗之獄興焉,然后風(fēng)雅之道掃地而無遺矣。今天下不聞有禁言之律,而目見耳聞之習(xí)未變,故為詩者,莫不以哦風(fēng)月、弄花鳥為能事,取則于達(dá)官貴人,而不師古;定輕重于
眾
人,而不辨其為玉為石。
??
??③
,此倡彼和更相朋附轉(zhuǎn)相詆訾而詩之道無有能知者矣。然則上人之不以詩稱于今之人,不亦宜哉。
嗚呼。有伯樂而
后識馬,有匠石而后識梧?③。自古以及于今,伯樂幾人?匠石幾人耶?抱奇材而不遇以泯死者不少矣。予既重上人之詩,而又悲夫人之不知
焉。
(選自
《誠意伯文集》)
【注】①太師:古代樂官之長。②
夸毗
(p
í
)
戚施:比喻諂諛獻(xiàn)媚的小人③?
(
mǐn)
???(
n
á
o
):?,糊涂;?:吵鬧。③梧?(
jiǎ
):
梧桐與山楸,比喻人才。
5.
下列句中加點(diǎn)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A.
峭如蒼松之棲縣
崖
縣:通“懸”,陡峭
B.
是故先王以之驗(yàn)
風(fēng)俗
驗(yàn):考察
C.
流
而至于宋
流:流傳
D.
故為序其端
焉
端:原委
6
.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diǎn)字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xiàng)是
A
.則
每見于言外
三人行,則
必有我?guī)?br />
B
.悉以
詩將其諛
愿以
十五城請易璧
C
.定輕重于
眾
人
州司臨門,急于
星火
D
.有伯樂而
后識馬
死而
有知,其幾何離
7
.下列用“
/
”給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此倡彼和更相朋附轉(zhuǎn)相詆訾而詩之道無有能知者矣
A
.此倡彼和更相朋
/
附轉(zhuǎn)相詆訾
/
而詩之道
/
無有能知者矣
B
.此倡彼和更相朋
/
附轉(zhuǎn)相詆
/
訾而詩之道
/
無有能知者矣
C
.此倡彼和
/
更相朋附轉(zhuǎn)
/
相詆訾
/
而詩之道無有能知者矣
D
.此倡彼和
/
更相朋附
/
轉(zhuǎn)相詆訾
/
而詩之道無有能知者矣
8
.簡要概括照玄上人的詩不為世人所知的原因。(
3
分)
答:
9
.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劃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0
分)
(
1
)先生為余言照玄上人之為詩,雄俊峭拔,近世之以能詩名者,莫之先也。(
4
分)
譯文:
(
2
)于是誹謗之獄興焉,然后風(fēng)雅之道掃地而無遺矣。(
3
分)
譯文:
(
3
)抱奇材而不遇以泯死者不少矣。(
3
分)
譯文: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zhong/582886.html
相關(guān)閱讀:《王古直傳》閱讀答案附譯文
《終軍請纓》閱讀答案及譯文
《晉故征西大將軍長史孟府君傳》閱讀答案
《張學(xué)顏,字子愚》閱讀答案及翻譯
“李靖,雍州三原人也”閱讀答案(附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