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修
公諱育,字春卿。公為政簡嚴。初,秦悼王葬汝州界中,其后子孫當從葬者與其歲時上冢者不絕,故宗室、宦官常往來為州縣患。公在襄城,每裁折之。由是宗室、宦官凡過其縣者,不敢以鷹犬犯民田。其治開封,尤先豪猾,曰:“
吾何有以及斯人?去其為害者而已。”
居數(shù)日,發(fā)大奸吏一人,流于嶺外,一府股栗。由是京師肅清。
方元昊叛河西,契丹亦乘間隳盟,朝廷多故。公數(shù)言事,獻計畫。自元昊初遣使上書,有不順語,朝廷亟命將出師,而群臣爭言豎子即可誅滅。獨公以謂元昊雖名藩臣,而實夷狄,其服叛荒忽不常,宜示以不足責,外置之。且其已僭名號,夸其人,勢必不能自削,以取羞種落,第可因之賜號若國主者。且故事也,彼得其欲,宜不肯妄動。然時方銳意于必討,故皆以公言為不然。其后師久無功,而元昊亦歸過自新,天子為除其罪,卒以為夏國主。由是議者始悔不用公言,而虛弊中國。
慶歷五三月,拜參知政事。與賈丞相爭事上前,上之左右與殿中人皆恐色變,公論辯不已,既而曰:“
臣所爭者,職也;顧力不能勝矣,愿罷臣職,不敢爭。”
上顧公直,乃復以為樞密副使。居歲余,大旱,賈丞相罷去。御史中丞用《洪范》言大臣廷爭為不肅,故雨不時若。因并罷公,以給事中知許州,又知蔡州。州故多盜,公按令,為民立伍保而簡其法,民便安之,盜賊為息。
自公罷去,上數(shù)為大臣言吳某剛正可用,每召之,輒以疾不至,于是召還,始侍講禁中。龐丞相經(jīng)略河東,與夏人爭麟州界,亟筑柵于白草。公以謂約不先定而亟城,必生事。遽以利害牒河東移書龐公且奏疏論之,皆不報。已而夏人果犯邊,殺驍將郭恩,而龐丞相與其將校十數(shù)人皆以此得罪,麟、府遂警。公前在河南,逾月而去,河南人思之,聞其復來,皆歡呼逆于路,惟恐后。其卒也,皆聚哭。
公享五十有五,以嘉?三四月十五日卒于位,詔輟朝一日。
(節(jié)選自《歐陽文忠公文集》)
7
.寫出下列加點詞語在句中的意思。(4
分)
(1
)去其為害者而已
去:
(2
)上顧公直
顧:
(3
)皆不報
報:
(4
)皆歡呼逆于路
逆:
8
.把下列句子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
分)
(1
)居數(shù)日,發(fā)大奸吏一人,流于嶺外,一府股栗。(3
分)
(2
)由是議者始悔不用公言,而虛弊中國。(3
分)
(3
)御史中丞用《洪范》言大臣廷爭為不肅,故雨不時若。(4
分)
9
.請用“/”
標出文中畫浪線句的兩處停頓,。(2
分)
遽 以 利 害 牒 河 東 移 書 龐 公 且 奏 疏 論 之
10
.請簡要概括吳育認為元昊不可誅滅的三點理由。(3
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zhong/614518.html
相關閱讀:高中文言文《金安節(jié)》閱讀答案及解析譯文
《曹錫寶,字鴻書》閱讀答案及解析翻譯
“魯肅字子敬”閱讀答案及翻譯
《黃蓋傳》閱讀答案及譯文
《朱子奢》閱讀答案及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