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問題的提出
從初中進入高中是求學歷程的轉折點和關鍵點。進入高中后,學習登上了一個新的臺階,學習科目較多,新的教學內容、新的教學方式、新的學習方式,在同學們面前擺下一道道難關,很多同學由于受到初中學法及其他因素的影響,往往無法很好地適應高中化學的學習,容易造成學習成績的較大分化。有的同學在初中時各科學習成績都挺好,一旦進入高中后,就明顯感覺內容多、習題難做,成績一落千丈;也有的同學,初中時學習成績并不出色,高中后卻有了極大的飛躍,令許多人刮目相看。造成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有多種,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學習方法的差異,本文將注重討論高中化學學習的方法。
二、初、高中化學的差異
1.教學目標差異
初中化學教育是化學的啟蒙教育。初中化學知識內容大多貼近學生日常生活實際,其知識層次以要求學生“知其然”為主;在能力培養(yǎng)方面,以定性分析、形象思維為主;且只要求學生掌握一些最基礎的化學知識和實驗技能。
而高中化學教育則是化學的基礎教育。高中化學的知識內容逐漸向系統(tǒng)化、理論化靠近,在知識層次方面,要求學生對其中相當一部分知識不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在能力培養(yǎng)方面,由定性分析逐步向定量分析邁進,思維能力也從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發(fā)展,并要求學生能運用所學化學知識解決具體生活問題,且能在實際應用中有所創(chuàng)新。
例1.2010年溫州科學中考卷:有些汽車安裝了安全氣囊,氣囊中裝備“疊氮化鈉”()等固體粉末。一旦汽車發(fā)生強烈的意外碰撞,傳感器將激活特定的電路放電,疊氮化鈉迅速分解生成鈉并放出氮氣(),使安全氣囊打開,起到保護作用。此后氣體通過氣囊上的小孔迅速消散,氣囊收縮。
(1)寫出疊氮化鈉在放電條件下分解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
(2)寫出安全氣囊中選用疊氮化鈉的理由________。
在(1)中,雖然初中生中沒有學過疊氮化鈉,也不知其分解產物,但題目已給出反應物和產物的化學式,同學們只需根據(jù)質量守恒定律就可寫出化學方程式。在(2)中,考查相關物質的性質。初中學過氮氣,知道其性質穩(wěn)定,鈉單質的性質是高一才學習的,因此做本題時同學們不會從鈉的角度思考性質,只會從氮氣的角度來看問題,這樣就可以較容易作答。由此可見,本題考查點側重于理解層次。
例2.2010年浙江高考理綜卷:汽車安全氣囊是行車安全的重要保障。當車輛發(fā)生碰撞的瞬間,安全裝置通電點火使其中的粉末分解釋放出大量的氮氣形成氣囊,從而保護司機及乘客免受傷害。為研究安全氣囊工作的化學原理,取安全裝置中的粉末進行實驗。經組成分析,確定該粉末僅含Na、Fe、N、O四種元素。水溶性試驗表明,固體粉末部分溶解。經檢測,可溶物為化合物甲;不溶物為紅棕色固體,可溶于鹽酸。取13.0 g化合物甲,加熱使其完全分解,生成氮氣和單質乙,生成的氮氣折合成標準狀態(tài)下的體積為6.72 L。單質乙就在高溫隔絕空氣的條件下與不溶性紅棕色粉末反應生成化合物丙和另一種單質;衔锉c空氣接觸可轉化為可溶性鹽。請回答下列問題:
(1)甲的化學式為________,丙的電子式________。
(2)單質乙與紅棕色粉末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安全氣囊中紅棕色粉末的作用是________。
在本題中并沒有直接給出疊氮化鈉的化學式,而是提示由Na、Fe、N、O四種元素組成,要求學生根據(jù)題給信息,并結合定量計算推測出疊氮化鈉的化學式。高中生知道生成的鈉性質活潑,它與空氣接觸很危險,故題目又要求學生寫出鈉與氧化鐵的反應。本題綜合性很強,強調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并要求學生具有很強的信息獲取能力和分析能力。
2.教材內容的差異
初中教材僅有2本,要求所有學生都必須學習,沒有選擇性和差異性。而高中化學教材共有7本,其中包括2本必修教材,即必修1與必修2;5本選修教材,包括化學與生活、化學與技術、物質結構與性質、化學反應原理、有機化學基礎和實驗化學,學生可以根據(jù)需要和興趣選擇自己喜歡的模塊進行深入學習。
從知識層面看,高中化學與初中化學相比,深廣度有了明顯的提高。以必修1為例,第一章“從實驗中學化學”,除了要求學生掌握幾種混合物分離、提純的方法,還要求學生掌握物質的量、氣體摩爾體積、物質的量濃度等幾個全新概念及相關計算。第二章“化學物質及其變化”,學生首先將常見的物質進行了歸類整理并學習物質類別間的轉換關系,緊接著是電解質的概念,酸、堿、鹽的電離,離子方程式和氧化還原反應等幾乎全新的概念,并且這些內容抽象程度高,理論性強,學習起來較為枯燥,它們成為了很多高中學生學習化學的“攔路虎”。而前兩章所學內容又是整個高中化學學習的工具性知識,如若沒有學好。學生的成績將從這里開始分化。
3.教學方法的差異
初中化學的教學方法由于受到初中生知識水平及初中化學作為入門學科的限制,雖然教師們都在嘗試探究式的教學,但較多的還是采用教授式的講解方法。而且初中生對教師和課堂的依賴性很大,主動學習的意識淡薄,需要家長和老師的督促和監(jiān)督。
進入高中,學生已逐漸從少年向青年轉變,學習心理也從“經驗記憶型”的被動接受知識向“探索理解型”的主動學習知識轉變。因而,高中階段的教學方法應更多地采取啟發(fā)式教學??啟發(fā)學生主動質疑,主動探究,引導學生從本質上理解所學內容。高中教師也不再對學生提出具體的要求,這就需要學生學會積極主動學習。
三、如何學好高中化學
高中化學必修模塊教材將在初中化學的基礎上起到鞏固和提高的作用,并為學習選修模塊和今后繼續(xù)提高化學知識水平作必要的鋪墊。因而,在必修階段必須掌握四大工具,即化學實驗和分類思想、物質的量、離子反應和氧化還原反應。而這四種工具全都包含在高中化學必修1前兩章中,因而學好必修1的內容對于高中化學學習至關重要,故我們將以必修1為例介紹高中化學學習的方法和策略。
1.以實驗為基礎進行物質性質的研究
化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學科。在研究元素化合物的有關化學性質,進行物質的分離與提純,鑒別與鑒定物質時,通常都要以實驗為手段加以驗證或探究,因此要學好化學一定要重視實驗!
化學實驗不但能培養(yǎng)學生觀察、思維、動手等能力,還能加深對相關知識的認識和理解。新課程中不僅僅要求學生會正確操作完成驗證實驗,還要求學生能夠根據(jù)研究需要設計實驗方案,并完成實驗探究。在實驗過程中真正做到“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因而,無論是演示實驗、學生實驗或探究實驗,學生不應僅僅滿足于簡單地重復和驗證,而需要在教師的引導下認真思考,逐步學會“提出假設??設計實驗方案??實驗驗證??得出結論”的研究物質性質的方法。
2.以分類思想學習元素化合物知識
初中化學只是具體介紹某一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質,了解其在生產和生活中的運用。在高中化學必修1中,結合分類思想,以一種物質為例進行學習,我們應該學會類比推出一類物質的通性,對于特例我們再深入研究和探討。這也是學習元素化合物知識與初中不同的一個特點,學生必須學會類比和遷移的學習方法。
3.化學用語、化學計算貫穿全書
化學用語是化學學習和交流的工具,如果一次性向學生展示太多化學用語,增加了學生的記憶負擔,也很容易打擊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因而,在教學中應該將化學用語融于整個學習階段,將枯燥的內容分散開,便于理解和記憶,學生學習時則應該注重規(guī)范表達,做到熟練掌握。
化學計算的任務是從定量的角度來探究物質的性質及其變化規(guī)律。通過化學計算的學習,一方面可以掌握化學計算的技能,另一方面可以加深對有關化學知識的理解,培養(yǎng)思維能力,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但是該能力的培養(yǎng)不是一朝一夕即可達到的,因而,計算不再是專題突擊,而是融于整個高中學習階段,在學習和做題過程中逐步總結和提升化學計算的能力,并發(fā)現(xiàn)其中的技巧和辦法,逐步學會一題多解,巧解妙算。
學生學習最大的敵人是依賴,教師教學最大的悲哀是包辦。高中生必須學會積極主動地學習,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自覺調整學習方法,盡快適應高中學習,進而努力提高學習成績。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zhong/683380.html
相關閱讀:高考化學:一輪復習備考策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