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科技訊 據國外媒體報道,科學家發(fā)現古埃及人對天空中一顆被稱為“惡魔之星”的星球有著頗為深刻的了解,他們在3200年前通過不可思議的方式對這顆星球進行了各種計算,甚至幫助現代的天文學家解決了一個難題。目前,驚人的證據表明古埃及人對“惡魔之星”雙星系統(tǒng)“了如指掌”,為數年前科學家的調查提供了支持,這個雙星系統(tǒng)距離我們93光年之遙。
“惡魔之星”的想象圖
早在1783年,天文學家約翰?古德里克(JohnGoodricke)第一次指出天文學上的雙星系統(tǒng)模型,即兩顆恒星相互圍繞著旋轉。古德里克同時也注意到了“惡魔之星”的存在,這顆恒星在現代天文學上稱為英仙座β星,中國稱之為大陵五。每隔2.87天就會出現數個小時的亮等降低現象,由于相互圍繞著對方旋轉,周期性地阻擋了伴星的光線,這也是第一次將雙星系統(tǒng)理論化。傳統(tǒng)觀點上認為古德里克是這一理論的最早提出者,但3000多年前的古埃及人似乎對此已經了如指掌。
“惡魔之星”的位置處于北天的英仙座內,古埃及人對星座內的恒星進行了大量的研究,他們是名符其實的“恒星凝視者”,不僅觀測天象,還做了詳細豐富的記錄,掌握著天空中的各種變化,并將這些天象與占卜等幸運、不吉利事件聯系起來,形成某種神奇的預測。來自芬蘭的科學家們仔細研究了開羅日歷,雖然已經嚴重損壞了,但還是可以閱讀出部分信息,日歷中突出顯示了在公元前1200年一年中幸運日和不吉利的日子,古埃及人得出了一些令人吃驚的觀測結論。
在古埃及人留下的遺跡中,科學家們發(fā)現了它們對“惡魔之星”的觀測結論,不但有著詳細的觀測記錄,而且還計算并繪制出雙星系統(tǒng)內部“運行機制”的圖表。在開羅日歷中存在著兩個周期循環(huán),其中一個持續(xù)了29.6天,這個結論幾乎與農歷的周期完全一致,另一個則是神秘的2.85天的周期。
來自芬蘭赫爾辛基大學的研究人員將這個周期歸結為“惡魔之星”雙星系統(tǒng)周期。由于古埃及人對這個問題做出了非常具體的計算,這個數據甚至解決了一個現代天文學上的難題。根據現代天文學觀測發(fā)現,“惡魔之星”恒星系統(tǒng)實際上是一個更高級的多恒星系統(tǒng),共有三顆恒星。第三顆恒星距離另外兩顆較遠,相互距離最近的是大陵五A星與B星,它們之間的距離僅僅只有地球到太陽距離的一半,而第三顆大陵五C與它們則有六倍的距離。
由于第三顆恒星的加入,使得雙星系統(tǒng)變得更加復雜,科學家認為兩顆相互旋轉距離較近的A星和B星隨著時間的推移速率會不斷降低下來。對“惡魔之星”進行現代天文學計算到現在僅僅200年,得出了2.867天的旋轉周期。在一定程度上還應該感謝3200年前的古埃及人,他們當時已經精確計算出“惡魔之星”的旋轉周期精度,達到了2.85天。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zhong/825995.html
相關閱讀:預防洪水災害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