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招提升語文課堂吸引力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中語文 來源: 高中學習網(wǎng)


作者:李祥輝

在日常教學中,我發(fā)現(xiàn)很多學生的學習出現(xiàn)了滑坡現(xiàn)象。目前許多小學生不主動學習,甚至厭惡學習,都與缺乏學習興趣有關。我從培養(yǎng)學習興趣入手,啟發(fā)、誘導學生學習語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抓住主題,制造懸念。教學中,在每節(jié)課一開始就抓住關鍵問題,制造懸念,創(chuàng)造新奇感,把學生的注意力引到學習上來。如在教學《我是什么》一課時,我是這樣導入的:“同學們,濕衣服被太陽曬后,怎么會干呢?水到哪里去了?下雨后天晴了,地面上的水又到哪里去了?燒飯時打開鍋蓋,鍋蓋上的水滴是哪里來的?這些都是自然常識。今天,我給你們念一篇與此相關的有趣課文,念完以后,請同學猜一猜課文中的‘我’是什么?”這樣引入新課,學生的學習興趣很濃。

巧設問題,以舊引新。提問是一種刺激,不同形式的提問能喚起想象,引發(fā)學生探求知識的欲望。如教學《蝙蝠和雷達》一課時,我先問學生,在前面學過的《撈鐵!芬徽n中,懷丙和尚是靠什么撈起鐵牛的?回顧學過的課文,學生說:“懷丙和尚是靠水的浮力,把陷在河底淤泥里的八只大鐵牛撈起來的!蔽医又f:“同學們已懂得了懷丙利用了水的浮力的科學知識。今天學習《蝙蝠和雷達》這篇課文,又會使我們懂得一個科學道理。大家知道,蝙蝠是一種哺乳動物,雷達是一種利用無線電波進行探測的裝置,它們有什么關系呢?現(xiàn)在請大家閱讀課文!边@種巧妙的提問和以舊引新,既有助于學生復習舊知識,又能幫助他們對新知識的理解。

誘因新穎,引起論辯。小學生好奇心強,好爭辯。因此教學中的每個環(huán)節(jié)教師都要尋找新的誘因,有意“制造”矛盾,引起學生論辯。老師要善于組織討論,使學生在課堂上自始至終保持新鮮感,不斷產(chǎn)生旺盛的求知欲。如教學《狐貍與烏鴉》一文后,我向?qū)W生提出這樣一個問題:“請同學們幫助烏鴉想想辦法,能不能不讓狐貍騙走那片肉?”學生們馬上七嘴八舌,爭論不休。有的說,烏鴉不理睬狐貍就不會上當;有的說:烏鴉第一、第二次不作聲,要是第三次還不作聲,就不會張口,口里的肉就不會掉下來;還有的說,烏鴉要是改正了愛聽奉承話的缺點,就不會上當受騙了……經(jīng)過一番論辯,學生們自己得出結(jié)論:最好的辦法是烏鴉要認清狐貍的本性,改正愛聽奉承話的缺點,不管狐貍怎樣花言巧語都不上當受騙。這樣的課妙趣橫生,學生始終興致勃勃。

再現(xiàn)情景,提高興趣。課堂教學中,教師除運用風趣的比喻、生動的語言、靈活多變的教學辦法外,應針對小學生形象思維發(fā)達的特點,應用直觀和形象的教學方法,例如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實物標本等多種手段,努力營造生動活潑的課堂教學情境,讓學生如聞其聲,如臨其境,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動腦、動口。

耐心點撥,誘導鼓勵。教學中,教師應根據(jù)學生個體差異,因材施教。例如,較簡單的問題,可提問差生,學生應答不上時耐心點撥,以培養(yǎng)其學習興趣,逐步樹立信心。較復雜、又有一定難度的問題,可以提問優(yōu)生。教師循循善誘,使學生真正動腦筋得到學習能力與成績的提升,學生就會從中體會到學習的樂趣,越學越有味,越學越有勁。這時,教師應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分享學生的喜悅,使學生嘗到成功的快樂。此種狀態(tài)下學生會自覺地去接觸語文,積極主動地閱讀與寫作。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zhong/912444.html

相關閱讀:鄉(xiāng)村初級中學作文教學方法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