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數(shù)學中的探索是假探索。高中數(shù)學的新教材,我們會發(fā)現(xiàn),課本上講的東西少,但是后面的復習參考題并不簡單。因此,必須讓學生進行探索,徹底理解知識點的本質(zhì)的一些東西,才能在做題中進行靈活運用。
但是,探索是需要時間的,于是有些老師為了應付探索,給學生鋪墊好道路,標明路標,這樣學生就能很快的到達了目的地。這樣做的好處是節(jié)約了上課的時間。但是,你想一想,學生的這種探索有意義嗎?是探索嗎?這樣的話,學生的理解會深刻嗎?我說的不好聽一些,這叫勾引;蚪袦弦ㄍ趥坑,讓學生引到坑里來)。正是由于這種急功近利的思想,讓不少老師還以為自己的效果好,洋洋自得,其實,從長遠來看,過了幾個月后,你的這種教學又在學生心中留下多少東西呢?這種假探索是教的別外一個版本。我感覺與其這樣做還沒直接教好呢!
二把數(shù)學當作文科進行學習。這種方法是好多高中教師的做法。曾經(jīng)有一個老教研員,她在退休前幾年,她自愿去一個高中教數(shù)學,她就曾發(fā)出感慨,感慨自己不會教了,她和學生一起探索知識的來源,和學生一起推導公式?捎械哪贻p人,人家把這些知識不進行講解,直接讓學生進行記憶背誦。然后課堂上還能再練習一些題,最后的教學效果總是比她好。她百思不得解。我要告訴這位老教研員的話是,您的這種方法不錯,從長遠的效果來看,您的這種教育才是真教育。
上面的兩種情況,在我們的教學中,好多高一高二老師都是這樣進行的。特別是第二種情況更是普遍,這就導致學生在高一高二時,剛學過的東西,一考試成績都還不錯,可一到高三,高三的老師就發(fā)現(xiàn)問題了,學生好像高一高二從來沒學過一樣,知識全部的忘記完了。讓高三的老師不得不從頭再來。
當然,這種急功近利的思想,也不是老師們自發(fā)進行的,這與高中教師的評價制度有很大的關系。因為評價制度讓你在短期內(nèi)就要有驚人的成就 ,謂之為,過程控制。正是這種急功近利的評價制度讓老師們也變的急功近利起來
那么,高三的教師怎么解決這個問題呢?我們學校的校長舉的一個例子就很恰當。她說我們學校有顆桂花樹,剛開始挪來時,頭一年看,看著效果還不錯,到了第二年,看著就快不行了,樹都要死,于是挖開一看,發(fā)現(xiàn)下面原來是一個石灰坑,石灰坑挖掉,一直挖到下面的土,再把樹種上去,樹居然又神奇般的活了過來。因此,高三老師只有幫學生把這些知識點一個個的弄清楚,挖明白。學生才能真正的把知識靈活運用起來。再一個就是,讓我們幫學生或者學生自己想一個辦法,怎樣讓學生把知識點保持在自己記憶中,特別是象刻在腦子里一樣就更好了?傊,只有理解的深,記的牢,學生的數(shù)學素養(yǎng)才能上去。
教學的質(zhì)量有一個從量變到質(zhì)變的過程,如果評價制度讓我們在每個環(huán)節(jié)都對學生進行拔苗助長,長此以往,學生還會茁壯成長嗎?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zhong/943424.html
相關閱讀: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數(shù)學應用意識